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社交焦慮、應對方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04 07:09

  本文關鍵詞:社交焦慮、應對方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研究 出處:《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大學生 社交焦慮 應對方式


【摘要】:本研究采用社交焦慮問卷(IAS)和應對方式問卷(CSQ)對368名大學生進行測評,探討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的特點和相互關系,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jù)。結(jié)果表明:應對方式是影響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因素之一,引導大學生采用"合理化"、"解決問題"等積極的應對方式,在遇到問題時注意避免自責,將有利于降低社交焦慮,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益。
[Abstract]:This study used social anxiety questionnaire (IAS)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 was used to test 368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nxiety and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ping style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ocial anxiety of college students, guide students to use "reasonable", "problem solving" and other positive coping styles when they encounter problems to avoid blame, will help reduce the social anxiety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benefits.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山東師范大學;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人際交往是人類特有的心理需要,是指在交往中傳遞信息、交流情感,得到尊重和認可,獲得安全感,從而保證個人的心理健康。近年來,隨著“考研”和“就業(yè)”形式的變化,大學生的競爭和各方面的壓力也隨之加劇,不少大學生出現(xiàn)了社交焦慮,并影響到了心理健康的水平。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俞俊洪;;社交恐怖癥的診斷與治療[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3年03期

2 高文鳳,叢中;社交焦慮與大學生自尊、自我接納的關系[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3期

3 彭純子,鄧盤月,馬惠霞,陳兵,胡勤,周浩惠;大中學生社交焦慮特征初探[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4期

4 張強,陳麗嬌 ,趙虎;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6期

5 答會明;高師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支持、應付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年04期

6 張怡玲,甘怡群;國外應對研究的不同理論視角[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3期

7 孫錄,趙靜波,梁軍林,張玉娟;高中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通徑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年02期

8 王楨;陳雪峰;時勘;;大學生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9 肖計劃,許秀峰;“應付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敏;莊偉;曹暉;趙富才;;高職大學生完美主義與自我接納、交往焦慮的關系[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王文娟;葉培結(jié);王立金;;醫(yī)學新生社交焦慮與其自尊及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劉維良;教師的應付方式與社會支持[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4 張力為;信度的正用與誤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5 張力為;效度的正用與誤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6 楊清;李艷翎;李軍;;運動員應激應對策略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7 曹暉;肖偉;曹聘;王鵬;;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關系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呂薇;英玉生;;淺談高職生應對困境的方式及特點[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黃凌云;;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對高社交焦慮華僑女大學生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李軍;;蒙古族、漢族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心理癥狀的相關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RESEARCH IN COPING STRATEGY OF ARCHER[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Asian-South Pacific Association of Sport Psychology[C];199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志宏;初中生校園壓力因果模型建構(gòu)與壓力疏導團體輔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2 吳薇莉;成人依戀在社交焦慮障礙(SAD)中的心理表征模型及其在SAD心理治療中的應用[D];四川大學;2004年

3 張瓊;乳腺增生病肝郁氣滯證心理應激及內(nèi)分泌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4 畢重增;自信人格理論的建構(gòu)[D];西南大學;2006年

5 胡志;我國籃球運動員比賽應對方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6 董會芹;3-5歲兒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點及其與應對策略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雯;舞動心理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庹焱;慢性腰背痛患者認知—情感應對、自我和諧與適應水平關系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9 楊麗;完美主義、應激、應對、社會支持和抑郁的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10 韋雪艷;基于交互作用的民營企業(yè)家壓力應對策略與倦怠關系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孫曜;社會支持對自考生壓力源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雪琴;應對方式對特質(zhì)焦慮與學業(yè)拖延關系影響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錢曉燕;蘇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應對方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陳偉珍;高中藝術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趙倩;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歸因風格對大專生應對方式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周娟華;糖尿病患者授權(quán)能力影響因素分析及授權(quán)對代謝和自護行為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0年

8 張江英;老年人身體鍛煉對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周婧穎;民族院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10 汪瑩;高水平運動員壓力應對與心理干預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強,陳麗嬌 ,趙虎;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6期

2 李寧,涂星光,趙虹,張河川,李春軒;大學生防御機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6年03期

3 李偉,陶沙;大學生應對策略的特點及其與社會支持水平關系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3期

4 王雁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關系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4年05期

5 梁寶勇;應對研究的成果、問題與解決辦法[J];心理學報;2002年06期

6 時勘,范紅霞,賈建民,李文東,宋照禮,高晶,陳雪峰,陸佳芳,胡衛(wèi)鵬;我國民眾對SARS信息的風險認知及心理行為[J];心理學報;2003年04期

7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劉紅云;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年05期

8 胡勝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4年02期

9 宮宇軒;社會支持與健康的關系研究概述[J];心理學動態(tài);1994年02期

10 叢中,高文鳳;自我接納問卷的編制與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卡;;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特質(zhì)焦慮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1年Z1期

2 孫瀟镥;;大學生挫折應對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2期

3 尹紹清;;大學生攻擊行為的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7期

4 戴必兵;張國華;;大學生時間透視與焦慮的關系:應對方式的完全中介效應[J];中國特殊教育;2011年08期

5 張秀春;王瑜;;大學生孤獨感水平與應對方式特點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8期

6 高志奎;;大學生自尊與應對方式的關系:樂觀人格特質(zhì)的中介效應[J];中國特殊教育;2011年07期

7 陳君;;芻議大學新生的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J];學習月刊;2011年10期

8 李蕓;;一名大學生對網(wǎng)絡的思考[J];大眾心理學;2003年02期

9 李星文;;《雪花那個飄》把77級大學生寫小了[J];大眾電影;2011年13期

10 覃彪喜;;讀大學,究竟讀什么[J];青年博覽;2011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利;;大學生學業(yè)壓力及其應對方式研究評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2 柳春香;;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蔡瓊?cè)A;鄭雪;;大學生自我妨礙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谷傳華;艾山江;;大學生應對方式的民族差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朱麗雅;;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焦慮的關系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郭瞻予;單常艷;;大學生社會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其壓力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趙春輝;馬世超;;大學生應對方式問卷編制的驗證性因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8 傅素芬;徐科君;鄭蠑君;黃學文;;大學生自動思維、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調(diào)查分析[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9 王春芳;辛志勇;王偉;;大學生價值觀與其壓力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錢麗菊;姜乾金;;大學生考試應對的相關因素研究[A];浙江省醫(yī)學會心身醫(yī)學分會成立大會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雪峰 實習生 陳麗;暑期大學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慶日報;2005年

2 吳應海;大學生的腦子為何“不堪一洗”[N];重慶日報;2005年

3 本報記者 孫忠法 仲筏;大學生讓心理在七月畢業(yè)[N];中國人事報;2005年

4 謝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話打工[N];常州日報;2005年

5 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沈國楨;“厲行節(jié)約”:大學生應盡之責[N];光明日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楊連成;三個大學生與一座海島[N];光明日報;2005年

7 本報評論員 郭振清;讓大學生的成才之路更加寬廣[N];工人日報;2005年

8 楊牧龍;瑤家的大學生計劃[N];廣西日報;2005年

9 侯巖 李振興;大學生高消費聚焦[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屈芳 通訊員 王賓齊 孫淑娥;大學生,,走出就業(yè)“沼澤地”[N];河南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義梅;大學生抑郁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應對干預[D];吉林大學;2007年

2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段立新;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李忠軍;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與大學生政治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朱燕;美國大學生學術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7 王賢卿;網(wǎng)絡傳播環(huán)境下的道德建設[D];復旦大學;2005年

8 魏飴;大學素質(zhì)教育與教育回歸人本[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梅松麗;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朱艷新;大學生情緒調(diào)節(jié)策略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有效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淑娟;大學生應對方式與焦慮的關系及其訓練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鵬飛;大學生職業(yè)決策困難及其應對方式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3 萬德智;大學生自我概念發(fā)展特點及其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路翠萍;大學生思維方式、應對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5 田瑞琪;大學生成人依戀的測量及相關人格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6 錢麗菊;大學生平時應對與考試應對的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7 肖友琴;大學生失戀應對方式及與其戀愛價值觀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張麗;大學生父親教養(yǎng)方式的結(jié)構(gòu)及其與應對方式的關系[D];河南大學;2009年

9 馬先明;大學生堅韌性人格、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賈婧;大學生交流恐懼與自我概念、應對方式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775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3775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929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