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義務教育財政公平理念與政策演變
發(fā)布時間:2024-02-27 06:30
本文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政府從解決"上學難""上學貴"到"上好學校"一步一步推進義務教育財政公平的歷程。研究發(fā)現(xiàn),伴隨著我國義務教育財政公平理念的演變,政府均能根據(jù)當時制度環(huán)境做出合適的財政保障制度安排,且基本滿足不同階段人們對義務教育財政公平的訴求。今后要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必須要解決好幾個關鍵問題,即確立每個學生須達到最低的義務教育質量標準,弄清使每一所學校的學生達到設定的質量標準所需的資源構成,并準確估算其成本。在此基礎上,建立"需求導向"的義務教育財政保障制度。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追求入學機會公平:建立高度分散、城鄉(xiāng)有別的義務教育財政管理體制與多元的籌資模式
二、追求投入公平:實行以縣為主、中央與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共同承擔義務教育經(jīng)費的“新機制”
三、追求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理論基礎、實現(xiàn)途徑與財政保障制度的調整
(一) 追求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理論基礎
(二) 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實現(xiàn)途徑
1.義務教育最低質量標準及其可測量的指標
2.實現(xiàn)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成本估算
(三) 構建實現(xiàn)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財政保障制度
本文編號:3912508
【文章頁數(shù)】:12 頁
【文章目錄】:
一、追求入學機會公平:建立高度分散、城鄉(xiāng)有別的義務教育財政管理體制與多元的籌資模式
二、追求投入公平:實行以縣為主、中央與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共同承擔義務教育經(jīng)費的“新機制”
三、追求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理論基礎、實現(xiàn)途徑與財政保障制度的調整
(一) 追求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理論基礎
(二) 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實現(xiàn)途徑
1.義務教育最低質量標準及其可測量的指標
2.實現(xiàn)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成本估算
(三) 構建實現(xiàn)公平而有質量義務教育的財政保障制度
本文編號:39125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9125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