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體制論文 >

臨潭西道堂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顧與反思(1890-1958)

發(fā)布時間:2017-10-11 15:30

  本文關(guān)鍵詞:臨潭西道堂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顧與反思(1890-1958)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西道堂 回族 女童教育 新式教育


【摘要】:由于西北地區(qū)回族全民信教,民國之前回族女童教育的學習內(nèi)容以伊斯蘭教為主,到了民國初年間回族女童的宗教教育則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如回族女童宗教教育脫離了社會發(fā)展,滯后于男子宗教教育改革,入學率低,阻礙男女同校等,這樣導致西北地區(qū)的回族女性文化水平遠落后于其他民族女性。但縱觀中國近代回族教育史,存在著一個伊斯蘭宗教團體至創(chuàng)建之初就重視女性教育,并且不局限于宗教教育,尤其強調(diào)國民教育。西道堂起源發(fā)展于甘肅臨潭,作為中國伊斯蘭教三大教派之一,結(jié)合了伊斯蘭和儒家傳統(tǒng)文化,用信仰將所有回族穆斯林團結(jié)成一個烏瑪大家庭發(fā)展民族教育,用道堂集體經(jīng)濟大力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并創(chuàng)建了回族女童新式學校。因此,對西道堂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研究對當代回族女童教育的發(fā)展仍有著重要意義。首先,筆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20世紀初期婦女解放運動提出了男女平等教育思想,在全國各地陸續(xù)出現(xiàn)了回族女童新式學校,但仍舊集中在中、上層家庭的女子,廣大的回族女童仍沒有接受學校教育。然而,此時西道堂利用地理和經(jīng)濟優(yōu)勢,成功發(fā)展集體產(chǎn)業(yè),并將一切收入用于發(fā)展西道堂公共事業(yè),其中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則是重點任務(wù)。其次,筆者認為西道堂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歷經(jīng)了萌芽、發(fā)展和成熟三個不同歷史階段,并有各自的教育特點。與此同時,筆者通過進一步田野調(diào)查得出回族女童新式教育對臨潭社會、民族文化及女童教育都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重點論述對當?shù)鼗刈迮缘淖陨硭刭|(zhì)、意識形態(tài)、社會地位及日常生活的影響。最后,筆者對西道堂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進行反思,希望為當代發(fā)展回族女童教育有所借鑒。
【關(guān)鍵詞】:西道堂 回族 女童教育 新式教育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52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8
  • 1.1 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9-10
  • 1.1.1 選題緣由9-10
  • 1.1.2 研究意義10
  • 1.2 研究現(xiàn)狀評述10-15
  • 1.2.1 關(guān)于女童新式教育的研究10-12
  • 1.2.2 關(guān)于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研究12-14
  • 1.2.3 關(guān)于西道堂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研究14-15
  • 1.3 核心概念界定15-16
  • 1.3.1 西道堂15
  • 1.3.2 女童教育15
  • 1.3.3 新式教育15-16
  • 1.4 研究思路與方法16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5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16-18
  • 2 臨潭西道堂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背景18-22
  • 2.1 五四時期的婦女解放運動18
  • 2.2 民國時期臨潭回族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18-19
  • 2.3 臨潭位于匯集三大宗教的多民族聚集地19-20
  • 2.4 民國初年回族女童新式學校的出現(xiàn)20-22
  • 3 臨潭西道堂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沿革22-32
  • 3.1 萌芽階段——私塾(1890—1919)22-24
  • 3.1.1 辦學理念源于伊斯蘭教女子教育觀22-23
  • 3.1.2 “有教無類”的金星堂23-24
  • 3.1.3 強調(diào)女性宗教教育的重要性24
  • 3.2 發(fā)展階段——回族新式學校(1919—1943)24-27
  • 3.2.1 西道堂“烏瑪”精神增強了辦學凝聚力24-25
  • 3.2.2 以國家教育為主、宗教教育為輔的普慈小學和臨潭二小25-26
  • 3.2.3 踐行男女平等的教育理念26-27
  • 3.3 成熟階段——回族新式女子學校(1943—1958)27-32
  • 3.3.1 西道堂經(jīng)濟奠定了辦學基礎(chǔ)27
  • 3.3.2 學風蔚然的啟西女小27-29
  • 3.3.3 啟西女小的辦學特點29-32
  • 4 西道堂興辦女童新式教育對當?shù)鼗刈迮缘挠绊?/span>32-35
  • 4.1 提升了當?shù)鼗刈迮缘奈幕刭|(zhì)32
  • 4.2 女童新式教育改善了回族女性的社會地位32-33
  • 4.3 豐富了當?shù)鼗刈迮缘娜粘I?/span>33
  • 4.4 提高了當?shù)鼗刈迮缘膰乙庾R33-35
  • 5 對西道堂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反思35-38
  • 5.1 構(gòu)建回族地區(qū)復(fù)合型經(jīng)濟模式,提升回族女童教育的經(jīng)濟基礎(chǔ)35
  • 5.2 宣揚宗教中積極的倫理觀,提高回族女童教育的認同度35-36
  • 5.3 堅持學校教育與宗教分離,實現(xiàn)回族女童教育現(xiàn)代化36
  • 5.4 鼓勵宗教團體辦學,拓展回族女童教育的辦學渠道36-37
  • 5.5 建設(shè)優(yōu)秀回族教師隊伍,優(yōu)化回族女童教育教學質(zhì)量37
  • 5.6 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回族女童國家歸屬感37-38
  • 6 結(jié)語38-39
  • 參考文獻39-42
  • 附錄42-45
  • 致謝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占福;馬明仁與西道堂的經(jīng)濟發(fā)展[J];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2 馬明良;西道堂精神及其當代意義[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3 馬曉軍;西道堂產(chǎn)生的基礎(chǔ)[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4 張明芳;;馬啟西思想及西道堂社會實踐的啟示[J];回族研究;2006年01期

5 韓海蛟;周雨城;;行走在回藏之間——民國時期西道堂商業(yè)活動研究[J];荊楚學刊;2013年03期

6 敏生光;劉智思想與西道堂[J];回族研究;1991年04期

7 優(yōu)什爾;國內(nèi)一批專家學者考察西道堂紀實[J];回族研究;1994年03期

8 馬平;中國回族的“普埃布洛”──甘南臨潭西道堂尕路提大房子研究[J];回族研究;1997年02期

9 敏賢麟;;從西道堂創(chuàng)建看中伊文化的和諧交融[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10 馬仲榮;;論西道堂處理民族關(guān)系的思想淵源及實踐路徑[J];青海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哈吉·馬逢春;;西道堂精神[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2 牟鐘鑒;;可敬可愛的西道堂人和西道堂精神[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3 高占福;;一個宗教與社會生活共同體的歷史見證——西道堂研究引發(fā)的思考[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4 談天;;面向現(xiàn)代化的選擇——關(guān)于西道堂模式的思考[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呂大吉;;馬啟西的歷史啟示[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6 張踐;;馬啟西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A];宗教與民族(第叁輯)[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敏俊卿;長征精神在西道堂[N];中國民族報;2011年

2 文刀;東方烏瑪西道堂[N];中國民族報;2003年

3 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教長 敏生光;誠摯的關(guān)愛 永遠的激勵[N];中國民族報;2013年

4 記者 藍希峰;西道堂紀念創(chuàng)始人馬啟西先賢逝世100周年[N];中國民族報;2014年

5 敏俊卿邋吳艷 敏賢良;西道堂:“烏瑪”思想的實踐者[N];中國民族報;2008年

6 張踐;積極探索與社會適應(yīng)之路[N];中國民族報;2004年

7 吳艷;西道堂臨夏麻場清真寺禮拜大殿落成[N];中國民族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周芳 敏俊卿;西道堂:新型的伊斯蘭教社會實體[N];中國民族報;2011年

9 高占福;百年西道堂:伊斯蘭教在中國本土特色的實踐者[N];中國民族報;2014年

10 楊懷中;立教化民 為天下法[N];中國民族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馬志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國伊斯蘭教西道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哈正利;族群性的建構(gòu)和維系[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蘇詩洋;臨潭西道堂興辦回族女童新式教育的顧與反思(1890-1958)[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2 陳完基;馬啟西創(chuàng)建西道堂的思想及貢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3 吳艷華;論馬啟西及西道堂對劉智思想的吸收與運用[D];石河子大學;2007年

4 張明芳;馬啟西宗教思想與西道堂的社會實踐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5 李寬;他者眼光與自我闡述[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蘇曉紅;西道堂與近代臨潭社會[D];蘭州大學;2013年

7 徐士超;西道堂的教育實踐及其對甘肅回族教育實踐借鑒意義的調(diào)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3年

8 周賢峰;消逝的拉仁關(guān)“求索瑪”[D];蘭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133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0133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4d8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