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生成性目標的形成方式
本文關鍵詞:課堂教學生成性目標的形成方式,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教育目標指導和支配著整個教育過程,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生成是教學目標的過程性特征,強調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情境中實現(xiàn)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等多方面發(fā)展,對教育者和學習者在教學中的主動性表現(xiàn)了應有的尊重。在探索生成性目標形成方式中,分析了教師的課程意識、目標設置、師生關系以及教學評價方式等影響生成性目標形成的因素,進而提出培養(yǎng)教師生成意識和能力、制定彈性教學目標、建構師生互動平臺以及轉變評價機制,從而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生成性目標的形成。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課堂教學 課程目標 生成性目標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課程目標是課程構成的第一要素。課程設計往往是以課程目標的確立為起點,課程目標指導和支配著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切課堂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課程目標的多元價值取向從各個維度指向了課程所要達成的結果,其中“生成性目標”價值取向是緊跟新課程改革,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郭元祥;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3 王鑒;張曉潔;;試論預設性教學的內涵與特點[J];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02期
4 張華;論課程目標的確定[J];外國教育資料;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毛豪明;韓傳信;;西方情感教育思想對我國的影響論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李國慶;;從實用主義德育理論到品格教育——美國道德教育理論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方黎;;體驗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運用[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肖海平;鄧銀城;;新時期我國農(nóng)村教育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02期
6 邵世光;;基于高職教育的《藥用植物學》課程目標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8期
7 趙必華;建立教育目的導引機制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8 陳素霞;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9 薛琴;;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講授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楊勇;;教育:成為你自己——人與教育關系的哲學思考[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攀峰;;論審美教育與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A];創(chuàng)新驅動與首都“十二五”發(fā)展——2011首都論壇文集[C];2011年
2 郭建斌;;理解與表達:對凱利傳播儀式觀的解讀[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方曉東;;試論杜威的兒童發(fā)展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兆t,
本文編號:4620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6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