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E學案教學:一種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
本文關鍵詞:OAE學案教學:一種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
【摘要】:OAE學案是以"目標—活動—評價"為邏輯結(jié)構(gòu),以"課前—課中—課后"為時間結(jié)構(gòu),旨在實現(xiàn)"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教與學的載體。OAE學案教學模式則是以OAE學案為教與學的主要載體,遵循OAE學案的編制與應用程序,實現(xiàn)基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教學模式對轉(zhuǎn)變學習方式、教研方式,教學方式有較大的價值,但在內(nèi)容設計和使用策略上還需要完善。
【關鍵詞】: OAE學案教學 課程標準 教學載體
【分類號】:G424
【正文快照】: 杭州市余杭高級中學生物組自2005年起,在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崔允o7教授的指導下,開始OAE學案的編制和學案教學的探索。OAE學案是以目標—活動—評價為邏輯結(jié)構(gòu),以學情和課程標準設計教學目標,基于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與評價,實現(xiàn)課程標準、教材、教學、評價四位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玉琦;普通高中信息技術(shù)課程標準研制省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2 趙中建;李敏;;美國三級課程管理模式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0期
3 朱偉強;;基于標準:課程改革的新轉(zhuǎn)向[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02期
4 劉燕;秦建波;張景生;;制約高中信息技術(shù)新課程實施因素剖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年02期
5 佚名;;如何說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09期
6 周文葉;蘭璇;;批判教育學視野中的美國教育政策——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阿普爾教授訪談[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12期
7 甄晶瑩;;空間[J];黑龍江教育(中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10年06期
8 張?zhí)N婷;;基于課程標準的巴克項目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09期
9 石筠_";人教社召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工作會議[J];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09期
10 楊峻;《歷史與社會》課教學研究初探[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彬;;小初銜接——六年級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蔡其勇;;中英國家課程標準比較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唐燕;;結(jié)合學生繪畫——塑造學生的良好性格[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湛東;;淺談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5 仲劍峰;;試論常熟地區(qū)有效推進課程改革的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6 ;深化教育改革 建設教師隊伍[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7 雷進生;;青年教師是民中發(fā)展的重要生力軍——淺談我的“師徒幫帶”的三點體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施虹冰;李小麗;;芻議以校為本的信息化教學研究制度的建立[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范學敏;;走校本培訓之路,促教師專業(yè)成長[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潘克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探索研究[A];中國電化教育協(xié)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凱文;有感于拖堂[N];大眾科技報;2008年
2 徐小平;樹立“健康第一”新理念[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牛學文;什么樣的課是優(yōu)質(zhì)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周曉東;課業(yè),,揮之不去的沉重?[N];江淮時報;2005年
5 編譯 李茂;美國統(tǒng)一課程標準定稿[N];中國教師報;2010年
6 高子陽;對語文課程標準的思考(上)[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7 高子陽;對語文課程標準的思考(下)[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8 李建平;從“大綱”到“標準”[N];中國教育報;2001年
9 陳 京;教材:需要用課程意識來整合[N];中國教師報;2005年
10 記者 焦新;教育部將修訂中小學德育課程標準[N];中國教育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鋒;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偉強;基于標準的體育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艷霞;課程中的文化選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劉麗群;論知識準入課程中的國家介入[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斌;基于標準的學校教育問責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余文森;個體知識與公共知識[D];西南大學;2007年
8 鮑道宏;教師課程理解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寧彥鋒;教育變革中的教科書建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李敏;美國教育政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潔;從“缺失”的角度看課程[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2 紀德奎;任務型教學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丁道勇;正式課程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廖鷹;教科書如何充分地體現(xiàn)課程標準[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曉燕;國內(nèi)高中信息技術(shù)教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徐清清;美國德克薩斯州初中健康教育(性教育部分)的課程標準和教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雷;學業(yè)評價和課程標準一致性分析模式與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鄧金霞;美國性教育課程標準和初中通用版教材《Health&Wellness》(性教育部分)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姚璐;社會課課程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曉燕;林東一中信息技術(shù)校本的課程開發(fā)與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360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3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