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L-90的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以某理工科大學為例
[Abstract]:The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3849 freshmen of grade 2011 in 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linic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se factor score exceeded 3 was 371, accounting for 9.6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freshmen. The main symptoms were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hostility and depression, from 10 kinds of symptoms, colleges and different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data and the key items of suicid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 were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江西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編號:09YB438)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XL1009)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滕鮮紅;高慶;伊麗春;;高校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案[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2 邵昌玉;;談“大學生心理學”精品課程建設[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6期
3 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年02期
4 王安輝;汪愛勤;陶辰;劉媛;徐德忠;;某軍校醫(yī)學碩士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個性特征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5 余秋梅;;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2年03期
6 仲穩(wěn)山;李露;;全國大學生SCL-90新常模構建問題研究[J];中國校醫(yī);2009年03期
7 錢琴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測試與培養(yǎng)[J];心理科學;2004年04期
8 萬雅靜;吳東方;王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09期
9 王金道;SCL-90量表使用的現狀及檢測心理健康的異議[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1期
10 黃艷蘋;李玲;;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Meta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祚山,唐加祥;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關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王曉濱;高原作業(yè)人群心理適應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1期
3 于愛萍;李培培;張黎明;;合肥市托幼機構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4 楊海;婁振山;;血液透析患者社會心理狀況相關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7年05期
5 邰蕾蕾;;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 秦紅霞;汪元宏;張芮;張杰;胡嵐;劉翠翠;;安徽省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宋巖松;;學生人際關系現狀調查[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8 方百盈;高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安徽體育科技;1999年03期
9 陶英樸;對運動員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0年03期
10 翟長平;;伴危險行為精神疾病患者親屬的心理衛(wèi)生狀況[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作華;魏惠香;董薇;;大學生應對方式與焦慮的相關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鄭慧;;藝術類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性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童輝杰;;中國大陸二十年變遷:SCL-90及其常模[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強;王柏根;盧菁菁;;影響高一學生敵對傾向的個性特征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龐金鳳;楊紹清;高志俊;李建明;;內科住院患者心理狀況分析[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朱本亮;王虎;榮良群;鹿德智;;徐礦集團職工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郭汲源;賈海濤;侯振成;李繼陽;李富和;趙祖安;;北京市某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A];2006年度全國第九次精神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王建中;吳瑞林;;高校心理健康測評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9 童輝杰;;對20年來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質疑與驗證[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王順梅;汪云;;大學生心理普查中的測驗誤差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亮;道家認知療法治療焦慮性神經癥的理論與臨床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2 黃國平;女性服刑人員中精神創(chuàng)傷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關系以及PTSD的心理學、認知功能、神經生化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3 柳菁;心理彈性新論:多視角PAC人格模型理論與實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戴琨;基于選拔的中國航線飛行員人格結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鶴鳴;立體定向毀損伏隔核治療阿片類藥物依賴遠期隨訪綜合評價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6 朱春紅;客觀識別個性優(yōu)勢特征方法及其在決策分析中拓廣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7 粟勝勇;頸椎病頸痛與失眠相關性及針灸干預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楊魯靜;品格優(yōu)勢的評估及其在心理臨床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巨奇;失眠癥傷寒六經辨治規(guī)律探討及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麗;安徽省非體育類在讀研究生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羅娟;大學生心理檔案指標體系的建構與管理[D];天津大學;2010年
3 李慧;綜合性大型三級甲等醫(yī)院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麒;上海大學生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劉勝軍;跳傘訓練對跳傘員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危險因素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6 劉海燕;中醫(yī)科患者精神障礙的臨床現狀與心理社會因素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7 張林;八段錦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理與心理作用的臨床觀察[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6年
8 傅長青;濟南警察心理健康與應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倪文娟;武警工科院校學員心理健康狀況和人格特點的相關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10 李世杰;海關關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洪;;小樣本合并成大樣本的“組合標準差”簡易求解新方法及其應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2 盧勤;李旭;邵昌玉;;2009級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以成都市某高校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03期
3 廖桂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王安輝,劉媛,孫長生,竇哲敏,黃久儀,李良壽,徐德忠;大學不同層次的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英文)[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5 陶辰,汪愛勤,扈國棟,王安輝;軍校醫(y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個性特征的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09期
6 李小南;;大學一年級輔導員工作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國電子教育;2007年01期
7 陳勵;湖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8 張培新;;淺析學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與對策——以法制教育為視角[J];高職論叢;2006年02期
9 陳良英,何仲,魏麗麗;Meta分析及在護理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5年04期
10 申淑麗;關于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克善,劉銜華;3089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黎光明,陳建華;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10期
3 邵淑紅;孔令玲;徐娜;張婷婷;;醫(yī)科大學新生UPI與SCL-90結果分析與討論[J];華章;2008年10期
4 盧勤;;人口學資料在大學新生心理建檔中的運用[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5 盧勤;彭丹;;成都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及干預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5期
6 符永川;張社爭;石梅;武海明;;延安大學2007級新生SCL-90評定結果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8年04期
7 程坤;;大學新生SCL-90測查中三因子分析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9年17期
8 盧勤;李旭;邵昌玉;;2009級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以成都市某高校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03期
9 李雨奎;武修寶;李群;;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及其對策[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程小紅;閔強;;我校2009級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建;李師東;楊克菲;丁萬濤;彭俊;;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2006年度全國第九次精神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李曉波;詹麗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劉兵;陳建紅;李媛;吳海亮;;四屆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縱向分析[A];2004醫(yī)學心理、軍事心理、康復心理、醫(yī)學心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啟明;;師范專業(y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5 肖海雁;;雁北師院大學新生SCL-90量表測查結果的比較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6 李曉波;詹麗萍;董莉萍;杜瑞紅;;北華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2004醫(yī)學心理、軍事心理、康復心理、醫(yī)學心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7 李悅;柯本忠;;大學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應對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8 吳守良;;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趙會春;;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及相應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10 張繼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經驗芻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傅北水;大學新生如何度過心理失衡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2 記者 王暉;16.2%的大學新生有“心病”[N];河南日報;2006年
3 中國礦業(y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項麗娜;大學新生如何適應新生活[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記者 吳巧君;新學期用心準備[N];天津日報;2004年
5 張學英 本報記者 周芝敏;一切從“心”開始[N];黑河日報;2010年
6 周勝華;大學新生當防適應性障礙[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7 通訊員 曾理邋記者 張國圣;新生要“調心”“老生”要“收心”[N];光明日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趙永宏;大學生成長第一課該上什么?[N];大同日報;2006年
9 記者 楊翠敏 通訊員 劉巖;順義近八百困難大學新生獲救助[N];北京社區(qū)報;2009年
10 閆紅 特約記者賀軍榮;咸陽支隊——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N];人民武警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堅;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靜;當代大學生儒道傳統(tǒng)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雷鳴;PTSD大學生的認知情緒特征與心理復原[D];西南大學;2011年
4 陳秋珠;賽博空間的人際交往[D];吉林大學;2006年
5 張雯;舞動心理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D];西南大學;2009年
7 柳菁;心理彈性新論:多視角PAC人格模型理論與實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陶琳瑾;高特質憤怒青少年的寬恕干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金慶英;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孔德生;高校在校貧困大學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裴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自尊和班級人際關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董建紅;情緒教育對大學新生適應能力影響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3 劉慶蘭;貴州漢、苗、布依、侗族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曉科;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吳愛惠;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問題行為和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6 陳端穎;人格特質在大學新生心理應激過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文華;當代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何爽;大學新生分離—個體化與家庭親密度、學校適應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司秀玲;大學新生的角色適應與心理健康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佘丹丹;大學新生適應性調查及適應不良群體的干預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2866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28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