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間童話的教育人類學探析
[Abstract]: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focuses on human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a complex cultural contex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ngolian traditional culture, Mongolian folk fairy tales are still rare in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f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education. The study of Mongolian folk fairy tales and their inherit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not only makes people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Mongolian folk fairy tales. And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pedagogy is also very important.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蒙古族民間童話的多維研究”(項目編號:11XMZ077) 內(nèi)蒙古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蒙古族傳統(tǒng)游戲文化的傳承研究”(項目編號:10C039)階段成果
【分類號】:G40-05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寧;錢永平;;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釋比”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余青;生態(tài)博物館:一種民族文化持續(xù)旅游發(fā)展模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3 黃蘊蘭;當代精神生態(tài)與審美光譜[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4 晏輝;;守望家園——家庭倫理的當代境遇[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周曉東;哈貝馬斯的“認識論”與“文化滯差”中的圖書館學[J];圖書與情報;2004年01期
6 陳旭遠;;論交往文化及其教學論意義[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7 金柄珉;域外視覺:論朝鮮詩人樸齊家的清代文化觀——以《燕京雜絕》的分析為中心[J];東疆學刊;2003年03期
8 余吉生;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看當代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4年03期
9 楊毅;文化認同與生活主體——經(jīng)濟人類學視野中的集市聚居形態(tài)研究綜述[J];規(guī)劃師;2005年11期
10 姚準;;城市空間研究的文化視角[J];規(guī)劃師;2006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紀慰華;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企業(yè)網(wǎng)絡(luò)構(gòu)建的影響——以上海大眾供貨商網(wǎng)絡(luò)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朝軍;開發(fā)我國大學生體育市場的相關(guān)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6 樊傳庚;新疆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利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陳鋒;文化資本導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8 戴明朝;美的問題:人類學個案分析[D];復旦大學;2005年
9 張云鵬;文化權(quán):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同的向度[D];吉林大學;2005年
10 王平;課程改革中的文化適應(yīng)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湯海艷;張岱年“文化綜合創(chuàng)新論”初探[D];蘇州大學;2003年
2 王一軍;基于兒童文化的課程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閆曉英;論新民主主義文化精神[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宗立華;大眾文化的本質(zhì)、作用和建設(shè)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藍嵐;聯(lián)村壯族人生禮儀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彬;追溯中的理解[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7 呂青云;論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期政府誠信的缺失與治理[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8 韋家瑜;桂北少數(shù)民族飲食文化資源旅游開發(fā)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9 尉富國;壯族民間信仰的歷史變遷與當代轉(zhuǎn)型[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莉莉;公共儀式與視覺形式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靜;;教育人類學視角下的師生關(guān)系[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年09期
2 海路;;一部推進中國教育人類學本土化研究的力作——評滕星的《教育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3 祁曉霜;;人類學與教育學的結(jié)合及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6年13期
4 張宏宇;;教育人類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及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J];高教論壇;2010年09期
5 郭嵐;;錢民輝的《多元文化與現(xiàn)代性教育之關(guān)系研究——教育人類學的視野與田野工作》出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鐘言;;教育人類學[J];全球教育展望;1987年06期
7 孫福萬;遠程教育的空間觀——從人類學的觀點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05年02期
8 ;教育人類學[J];現(xiàn)代大學教育;1989年02期
9 李其龍;;教育人類學的若干理論問題(下)[J];全球教育展望;1990年02期
10 邵燕楠;教育的人類學視角[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余影麗;;關(guān)于教育人類學學科發(fā)展的若干思考——從教育人類學與人類學、教育學、民族教育學的關(guān)系分析[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何曉雷;;構(gòu)建中國本土化的教育人類學[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滕志妍;;關(guān)于中國教育人類學學科建設(shè)的幾個問題[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黎軍;趙翔宇;;試論教育科學研究創(chuàng)新——以教育人類學為視角[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岳天明;;試論我國教育人類學的學科定位與學科精神[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祁進玉;;教育人類學研究:中國經(jīng)驗30年(1978~2008)[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進今日教育人類學研究的發(fā)展:美國學習研究的啟示[A];“首屆中國教育人類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巴戰(zhàn)龍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跨文化看教育人類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袁同凱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類學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北京教育學院校長研修學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國教育人類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海路;教育人類學在中國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趙國宏;少數(shù)民族文化網(wǎng)絡(luò)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2 趙淑巖;以校本課程建構(gòu)透視牧區(qū)教育的自由與多元[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3 巴戰(zhàn)龍;人類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與地方知識[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4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5 李紅婷;無根的社區(qū) 懸置的學校[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吳曉蓉;儀式中的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王萍;教育現(xiàn)象學方法及其應(yīng)用[D];河南大學;2010年
8 鄧樺;云南文山藍靛瑤“度戒”儀式教育過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甜;美國教育人類學發(fā)展歷程及啟示[D];西南大學;2010年
2 白芳麗;以庫恩“范式”理論反思我國教育人類學學科發(fā)展[D];西南大學;2010年
3 廉麗娜;費孝通教育人類學思想探析[D];西南大學;2011年
4 鹿曉瑩;斯平德勒教育人類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楊會;德國、奧地利的教育人類學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李恬;中國教育人類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陳鳳娥;“狀元村”的教育人類學考察[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8 王婧;奧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類學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陽賢;面具下的教育[D];西南大學;2006年
10 李淘;儀式中的教育意蘊[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222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12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