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的感情修養(yǎng)
本文選題:教師 + 感情修養(yǎng); 參考:《教育學術月刊》2012年04期
【摘要】:智隨情興,情因智善。感情修養(yǎng)是教師在理解感情性質與狀態(tài)的基礎上,對自身感情進行適合教育目的和教育情境要求的認識、管理和表達,從而努力提升感情合理性的過程。它改變了教師修養(yǎng)的元素,使之由往昔單純的理智修養(yǎng)發(fā)展成為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統(tǒng)一的范疇,并在師生發(fā)展和教育質量提升中彰顯了自身的價值。踐行教師感情修養(yǎng)涉及許多內容,其中,感情先行、教師主導、合理調節(jié)是關鍵。
[Abstract]:Wisdom follows the love, the feeling is good because of the wisdom. Emotional accomplishment is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state of emo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and expression of their own feeling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and educational situation requirem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ity of feelings. It has changed the element of teacher's accomplishment and made it develop from the former pure rational cultivation to the category of the unity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concern. It also shows its own val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quality. The practice of teachers'emotional accomplishment involves a lot of contents, among which, emotion first, teacher leading and reasonable regulation are the key.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西南大學2010年度博士基金項目“教師感情修養(yǎng)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WU10334) 教育部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重大項目“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課題編號:11JHQ001)成果之一
【分類號】:G451.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俞吾金;;黑格爾精神認識論初探——重讀《精神現(xiàn)象學》和《精神哲學》有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宋錚;;黑格爾藝術宗教論的衍進形態(tài)及其局限[J];北方論叢;2011年04期
3 張典;;黑格爾主奴關系辯證法述論[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4期
4 劉世衡;;多爾后現(xiàn)代課程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啟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7期
5 馮溪屏;;哈貝馬斯對黑格爾勞動觀的一種遺忘[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鄭偉;;“真理”概念的邏輯形式解讀[J];重慶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7 吳松江;熊格生;李兆海;;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精神探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張大衛(wèi);;“時代的囚徒”——重思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J];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2010年00期
9 孫海霞;;自由存在者:黑格爾人格思想探究[J];道德與文明;2011年02期
10 楊家友;;論實踐與精神的關系[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小洲;;論黑格爾的自由譜系學[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峻;國家與革命:黑格爾與馬克思關系的歷史性解答[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瑩;黑格爾的個體性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王云霞;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何以成為哲學基本問題[D];吉林大學;2011年
4 姚站軍;“倫理大戰(zhàn)略”理論建構及其實踐透視[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宋朝普;青年盧卡奇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D];復旦大學;2011年
6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更立;異化與回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一;無限性的變異:《精神現(xiàn)象學》的內容與結構[D];武漢大學;2011年
9 張未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價值精神論綱[D];吉林大學;2012年
10 于微;馬克思勞動論題的歷史解讀[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文秀;淮北地區(qū)漢畫像石神話圖式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振魯;詮釋學視域下柯林武德的問答邏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郭忠利;海德格爾藝術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旭;從思維的同一性到實踐的統(tǒng)一性[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一鳴;康德的時間圖型[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世偉;論作為法哲學基本問題的法律價值和法律事實[D];吉林大學;2011年
7 王豪略;網(wǎng)絡倫理中虛擬與現(xiàn)實的沖突[D];西南大學;2011年
8 馬海軍;伽達默爾的游戲說[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靖華;馬克思的意識概念[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廣杰;馬克思的生產(chǎn)性思想[D];復旦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欒高明;試論高校教師的修養(yǎng)[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年02期
2 王成周;李成民;;談職業(yè)學校教師修養(yǎng)[J];中國輕工教育;2009年03期
3 任志宏;“師道尊嚴”再認識[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1年04期
4 馬曉梅;朱西儒;;析新課程與教師的修養(yǎng)[J];甘肅農(nóng)業(yè);2006年11期
5 苗澎;;淺淡大學施教中教學藝術與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年26期
6 張靜云;;班主任工作藝術[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14期
7 高秀林;;論教師修養(yǎng)中的“德學并進”[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17期
8 卡米拉·卡馬力;克買爾·肉孜;;教師修養(yǎng)與教育評價[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3年01期
9 ;李義香老師的讀書筆記[J];基礎教育課程;2007年07期
10 王萬飚;桂守才;;師生沖突的心理成因分析及其對策[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曾水兵;;小原國芳的教師修養(yǎng)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葉子;《教師修養(yǎng)文萃》:在閱讀中提升師德[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方 強;“為人師表 教書育人”[N];大眾科技報;2002年
3 黃岡中學副校長 陳中新;青春 傾聽 親和[N];黃岡日報;2005年
4 記者 趙靜;實施募集捐款“十項工程”[N];青海日報;2010年
5 園區(qū)蘇大附中黨總支 李建軍;全面提升師德水準[N];蘇州日報;2005年
6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助推濟南名校[N];中國文化報;2006年
7 王秋芝 (作者單位:衡水市第一幼兒園);新時期幼兒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N];衡水日報;2007年
8 通化市教育局 于深;認真學習總書記講話精神 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N];通化日報;2007年
9 婁成武;加強師資隊伍“兩風”建設的探討[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河北省青縣實驗小學校長 王秀峰;如何促進教師自主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鑫;教師感情修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素芳;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D];蘇州大學;2008年
2 馬麗華;試論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產(chǎn)生及啟示[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勇鵬;青少年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分析與教育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0066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00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