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咨詢職業(yè)化發(fā)展方向探討
本文選題:高校 切入點:心理咨詢 出處:《思想理論教育》2012年05期
【摘要】:美國等國外學校心理咨詢職業(yè)化有一個逐步形成、發(fā)展的過程,其做法值得學習。我國高校心理咨詢職業(yè)化的發(fā)展可以借鑒美國等國外學校心理咨詢職業(yè)化的經驗,但也要具有本土特點。基于此,我們提出了發(fā)展性心理咨詢是高校心理咨詢的基本模式,培養(yǎng)培訓是高校心理咨詢人員的專業(yè)化模式,定期督導是高校心理咨詢人員的自我業(yè)務成長模式,靈活而相對獨立是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的管理模式的職業(yè)化發(fā)展思路。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foreign school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has a process of gradually forming and developing, and its practice is worth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rofessionaliz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foreign school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is, we put forward tha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s the basic mode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raining is the specialized mod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gular supervision is the mode of professional growth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lexibility and relative independence ar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dea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stitu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4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田小東;;高校心理咨詢模式的再設計及其實現[J];北方經貿;2006年01期
2 陳虹;葉一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勝任力探析——以福建省為例[J];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3 邊保旗;美國學校心理輔導的發(fā)展歷程及啟示[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年12期
4 盧愛新;;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熱點問題綜述[J];教育與職業(yè);2007年03期
5 殷建華;美國學校心理學的發(fā)展及啟示[J];鐵道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1期
6 苗素蓮;國外學校心理學的發(fā)展及其啟示[J];心理學探新;1999年04期
7 李明忠;學生事務管理下的美國大學生心理咨詢[J];中國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正云;兒童心理輔導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亞芳;美國學校心理服務體系研究及其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禹瑛;中美兩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曹智榮;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模式的比較[D];鄭州大學;2006年
4 裴濤;學校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耗竭現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朱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歷史、現狀及發(fā)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趙霞;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者心理成長的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7 戴志晶;論高校心理咨詢與德育的融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8 徐黎黎;以課程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9 何蔚祺;大中學生心理健康學校社會工作資源系統(tǒng)的構建[D];西南大學;2008年
10 薛秀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詢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韋耀陽;羅四清;;高校心理咨詢職業(yè)化發(fā)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2 劉蓉潔;石磊;;高校心理咨詢發(fā)展現狀調查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3 夏燕;陳家麟;;高校心理咨詢專業(yè)化道路中的問題和對策[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4 王樹江;;論高校心理咨詢過程中個案的消失[J];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05期
5 孫冬;;高校心理咨詢中來訪者常見誤區(qū)解讀[J];才智;2009年05期
6 袁亮;袁龍;;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危機干預三級網絡[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0年08期
7 卞旭;栗治強;董強;周秀云;;大學生心理求助態(tài)度研究[J];萍鄉(xiāng)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8 宋新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完善對策[J];職業(yè)時空;2009年03期
9 李洪波;;淺析高校心理咨詢模式的構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10 李寧;龔平;;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許麗偉;;基于服務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構建的初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2 吳垠;桑志芹;;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3 劉希慶;;論高校心理咨詢工作中涉及的法律問題[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4 裴學進;鄭攀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成長路徑與建構策略[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5 吳劍;;南平市實驗小學“323事件”心理援助的體會[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郭凌;教育系統(tǒng)心理咨詢師培訓啟動[N];朝陽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周少誠;父母是最好的心理咨詢師[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3 嘯天 編譯;課堂紀律問題困擾澳洲 心理咨詢師解燃眉之急[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4 記者 李凌 通訊員 趙永生;石家莊為素質教育構筑健康平臺[N];中國教育報;2010年
5 李艷 楊玉蕊;專家:交心才能讓孩子的心靈接納“陽光”[N];延安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林敏;遠程教育應采用“政府+高校+企業(yè)”的模式[N];通信信息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鄢朝暉 通訊員 賴於艷;“心理導航”撥開學生心靈迷霧[N];江西日報;2010年
8 紀秀君;我國國際科技論文總數躍居世界第二[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記者袁潮;教育部布署高校防“非典”[N];工人日報;2003年
10 董洪亮;貧困生,從家門到校門“不用愁”[N];人民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單春艷;俄羅斯教育發(fā)展對其國家競爭力影響之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9年
2 史秋衡;高等教育產業(yè)的特殊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孔鯤鵬;基于信息技術的高校自主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明秀;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完善[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范健敏;高校網絡教育的心理動因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5 趙霞;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者心理成長的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6 湯耀陽;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劉波;高校入口空間形態(tài)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8 劉綏;當代中國知識失業(yè)的教育學分析[D];燕山大學;2009年
9 馬艷秀;關于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6年
10 李望秀;高校教學中的移動學習[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947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9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