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zhì)教育推進的主體性條件分析——特級教師的視角
本文選題:素質(zhì)教育 切入點:條件 出處:《教育學術(shù)月刊》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素質(zhì)教育的整體推進確實面臨著諸多困難,但特級教師卻在相似的大背景下沖出了應試教育的圍困,為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開拓了多種可能。從特級教師人生軌跡的視角來看,推進素質(zhì)教育需要具備如下主體性條件:秉承教育精神,洞悉素質(zhì)教育的靈魂;聚焦課堂教學,踐行素質(zhì)教育的真諦;凝練教育特色,彰顯素質(zhì)教育的個性。
[Abstract]:The overall advanc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indeed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but the special level teachers have rushed out of the siege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under the similar background, which has opened up many possibiliti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we need to have the following subjective conditions: adhering to the spirit of edu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soul of quality education; focusing on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ing the true mea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conden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showing the individuality of quality education.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9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理論促進教育改革的機制與條件研究”(DAA09013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01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如密;;教師的審美素養(yǎng):教學美創(chuàng)造的精神之源[J];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01期
2 陳桂生;略論學校性質(zhì)演變的軌跡[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1期
3 劉啟迪;;文化型課程改革及其文化品格芻議——課程文化的實踐命題[J];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16期
4 劉啟迪;;學校課程實施的文化背景與對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01期
5 鄧友超;;論教師學習的性質(zhì)與機會質(zhì)量[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洪生;教育選擇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文華;老子思想的教育價值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陳列;中學教師知識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周震;教師在研究中成長[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景;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yè)成長[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許丁鈴;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素養(yǎng)的新建構(gòu)[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4 夏建剛;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研究方法及方法論意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向秋;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麗;小學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個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殷有敢;論教育發(fā)展的向善性[D];沈陽師范大學;2007年
8 杜芳芳;教師個人理論及其形成[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長勝;論鄧小平理論與素質(zhì)教育的關(guān)系[J];山東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2 李進;;李進副省長在98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全國素質(zhì)教育四川現(xiàn)場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陶行知研究基金會會訊;1999年01期
3 劉蓮;;湖南素質(zhì)教育實驗研究全景掃描[J];中國電化教育;1999年03期
4 席安生;張爭艷;;鼓勵教育法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9年X5期
5 戴永長;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涵[J];科學中國人;2000年05期
6 李慶楊;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重要性[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7 鮑立云;金明銓;;素質(zhì)教育 以人為本[J];觀察與思考;2001年07期
8 許四輩;;試談素質(zhì)教育對基礎(chǔ)教育改革的要求[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9 張富來;;現(xiàn)代教育的出發(fā)點——人本教育[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10 丁厚泰;楊小軍;;論環(huán)境教育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作用[J];青年思想家;2001年03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明富;素質(zhì)教育,,從我做起[N];中國教師報;2005年
2 筱妮;素質(zhì)教育不再是口號[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3 劉門友;考試與素質(zhì)教育[N];云南政協(xié)報;2000年
4 鄔煥慶 張景勇 周立民;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在哪里?[N];人民代表報;2006年
5 楊武平;呼喚素質(zhì)教育的春天[N];太原日報;2005年
6 郭紅娟;素質(zhì)教育不能忽視挫折鍛煉[N];承德日報;2006年
7 尉小瓏;素質(zhì)教育:為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全方位教育[N];工人日報;2006年
8 王金珊;遵循教育規(guī)律 提高教育“素質(zhì)”[N];開封日報;2006年
9 葛如江 呂曉宇;從英雄少年身上尋找素質(zhì)教育的真諦[N];中國信息報;2008年
10 尹鴻祝 明星 劉際雄;唱響素質(zhì)教育主旋律[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曙婷;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小學校建筑空間及環(huán)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2 過廣宇;素質(zhì)教育的新思路:個性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薛曉陽;學校制度情境中的學生道德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湯林春;學校效能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俎媛媛;真實性學生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潘運;視覺注意條件下數(shù)字加工能力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7 徐冬青;市場引入條件下的政府、學校和中介組織[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蔣重清;5-7歲兒童和成人的情緒易感性:行為和腦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德龍;主體性教育督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斌賢;社會轉(zhuǎn)型與教育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婷;論教育學話語的形成[D];蘇州大學;2009年
2 于希山;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3 胡金榮;政策網(wǎng)絡視野下的中國素質(zhì)教育政策過程分析[D];蘭州大學;2007年
4 張麗;幼兒園建筑空間布局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隋文慧;以人為本 以美育人[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周麗娜;素質(zhì)教育條件下的隱性德育課程開發(fā)[D];廣州大學;2007年
7 張婧;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中小學建筑空間及環(huán)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8 李玉泉;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城市小學校室內(nèi)教學空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年
9 王子軼;大美育觀背景下的教師美育能力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彭卓;對我國素質(zhì)教育推進過程中“兩難”問題的分析和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907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9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