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支持的小組協(xié)作學習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 CSCL 小組協(xié)作 協(xié)作學習 案例法 出處:《中國電化教育》2012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為了探討網絡環(huán)境下影響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相關因素及其關系,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研究方法與設計、數(shù)據(jù)收集、案例分析討論、研究結論與存在問題"研究路線,應用實證的方法獲取實踐教學數(shù)據(jù),采用案例研究和內容分析方法,使用教育統(tǒng)計與社會網絡分析工具對案例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研究了小組協(xié)作學習中的社區(qū)交流、課例實踐、課程實踐、匯報總結等活動與形成性評價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實施小組協(xié)作學習需要構建高凝聚性的學習小組、設定關鍵的小組中心成員、靈活的協(xié)助學習溝通策略及參與能動性的激發(fā)手段等若干關鍵因素,為網絡環(huán)境中有效實施小組協(xié)作學習與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at affect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research methods and design, data collection,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ask questions, analyze problems, research methods and design, data collection,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research route, the use of empirical methods to obtain practical teaching data, using case studies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 using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ols to analyze the case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lesson practice, curriculum practice, report summary and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needs to build a highly cohesive learning group, set up key group center members, flexibl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motivation of a number of key factors. It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網絡學習社區(qū)的構建及其教學應用模式研究”(課題編號:DCA080147) 廣東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計劃項目(項目編號:WYM11040)的成果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簡介計算機支持的協(xié)作學習(Computer Supported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是教育技術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協(xié)作學習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CSCL的快速發(fā)展[1]。協(xié)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CL)是由Johnson D.和Johnson R.首次提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黎加厚;趙怡;王玨;;網絡時代教育傳播學研究的新方法:社會網絡分析——以蘇州教育博客學習發(fā)展共同體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2 王永固;;網絡協(xié)作學習中互動網絡結構分析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1期
3 柴少明;趙建華;;教育政策與實踐視野下的CSCL——CSCL2011國際會議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5期
4 趙建華;;CSCL研究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09年05期
5 張潤芝;;CSCL評價技術的新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09年05期
6 趙建華;;基于網絡論壇的CSCL活動過程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效堯;胡林生;;“協(xié)作式學習”理論在“數(shù)據(jù)結構”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時春陽;吳雪峰;;CSCL的含義及起源初探[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趙培禹;畢宏丹;董亮;;計算機支持的體育協(xié)作學習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4 劉進軍;陳桂林;徐志紅;;適應協(xié)作學習的網絡仿真實驗平臺的設計[J];滁州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盛云;雷曉敏;趙亮;;大學生信用認知與行為分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6 周劍云;;網絡教研討論區(qū)的社會網絡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10期
7 惠兆陽;梁玉;梅樹美;;基于模糊理論的大學英語網絡學習評價模型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12年02期
8 楊剛;徐曉東;王英彥;;計算機支持的協(xié)作學習模型研究及其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9 黃娟;傅霖;;切塊拼接法(Jigsaw):一種行之有效的協(xié)作學習方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10 田華;魏登峰;孟琦;;網絡協(xié)作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開發(fā)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國霞;魯億方;徐銀梅;;從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視角看實驗教學[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郭玉清;網絡學習社群的信息聚集與推送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健;網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互動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與運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志文;范式轉變與理論構建[D];廈門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志巍;CSCL中學習者學習行為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丹;協(xié)同學習系統(tǒng)中思維工具集的設計與開發(f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瑩;教育技術微博社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馮建英;基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協(xié)作學習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蔣磊;遠程職業(yè)教育中小組協(xié)作學習模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6 包培麗;電子書包系統(tǒng)的交互模型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肖莉;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網絡課堂中的交互行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楊行;微博支持的協(xié)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黃琰;多元建構小學數(shù)學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付珍棟;少數(shù)民族流動人口社會支持網絡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真星,呂騰;CSCL系統(tǒng)中的學習效果評估與個性化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01期
2 陳麗;遠程學習的教學交互模型和教學交互層次塔[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05期
3 陳麗;網絡異步交互環(huán)境中學生間社會性交互的質量——遠程教師培訓在線討論的案例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13期
4 羅丹;蔣國珍;;師生在線異步交互行為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8年07期
5 黃榮杯;CSCL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6 趙建華,李克東;CSCL的原理與基本結構(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7 王陸,楊卉;合作學習中的小組結構與活動設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8 趙建華,李克東;Web環(huán)境下協(xié)作學習系統(tǒng)開發(fā)的現(xiàn)狀及趨勢(下)[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任劍鋒,李克東;分布式認知理論及其在CSCL系統(tǒng)設計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10 趙建華;CSCL的基礎理論模型[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陸;虛擬學習社區(qū)的社會網絡結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胡勇;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的師生交互行為個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程向榮;CSCL的伙伴模型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3 嚴君;CSCL環(huán)境下的“同伴助學者”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秀君;于勇;曹廣鑫;;基于CSCL的網絡教育模式初探[J];軟件導刊;2010年09期
2 甘永成;Web協(xié)作學習與CSCL的應用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01期
3 劉小燕;;分布式虛擬現(xiàn)實在CSCL中應用的學習環(huán)境展望[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07期
4 張U,
本文編號:14480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4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