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相關(guān)理論在“學困生”教育中的應用
本文關(guān)鍵詞:心理學相關(guān)理論在“學困生”教育中的應用
【摘要】:"學困生"作為中小學校的一個特殊群體客觀存在,如何對其進行有效教育,是當前亟需解決的教育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學困生"在新課程背景下的特征進行分析,并利用情感智力理論、暗示效應、歸因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相關(guān)心理學理論,尋找促進"學困生"發(fā)展的有效教育途徑。
【作者單位】: 天水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分類號】:G441
【正文快照】: 一、新課程背景下“學困生”的特征“學困生”,就是指學習困難學生,即學習能力障礙學生。這些學生身心健康、智力正常,非智力因素發(fā)展也很正常,但他們在學習中表現(xiàn)為學習能力存在障礙,以致經(jīng)過一段時間(一般是一個學期或者一學年)的學習仍不能掌握課程的基本內(nèi)容與思想,在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俞國良;美國學者的差生問題研究評述[J];比較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2 劉興紅;關(guān)于差生轉(zhuǎn)化的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3 言實;“差生”問題與素質(zhì)教育——關(guān)于實施素質(zhì)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十五)[J];內(nèi)蒙古教育;2001年12期
4 滿都拉;對差生概念含義的探討[J];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5 胥繼華;暗示效應在差生轉(zhuǎn)化中的運用[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6 孔國忠;學生學業(yè)成就歸因傾向及其效應的研究[J];陰山學刊;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躍文;“差生”轉(zhuǎn)化過程中的情感智力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李艷輝;;自我歸因理論在高中語文試卷分析中的運用策略[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單麗;;新課程理念下中學音樂教育的變化——以東臺市中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個案研究[J];今傳媒;2011年11期
4 孫宏;梁春凝;;大學英語互動教學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胡扶興;;以宋詞架構(gòu)宋史——淺談宋詞在講解宋史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10年09期
6 朱玉票;劉賓;;新課程視野里的教育實習:理念與模式的嬗新[J];巢湖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7 張伯柳;;淺談中學政治專題討論課的教學[J];成功(教育);2009年05期
8 徐婷婷;;深化初中音樂課堂 體驗音樂劇的快樂[J];成功(教育);2010年09期
9 宋敏;;當前大學生情商教育之我見[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年08期
10 孫云;;淺談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徐桂;;新課標下小學生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與評價[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2 王俊紅;張愛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歸因特點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俊山;中小學班主任的情感素質(zhì)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黎琳;大學生的社會比較與情緒健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胡紅梅;理解教育視野下“弱勢學生”發(fā)展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方學梅;基于情緒的公正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陳福俠;問題學生污名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萬進;縣城重點高中學生厭學情況分析及對策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鞠霞;高中化學“學困生”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邱紅宇;歸因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作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周麗平;問題學生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其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關(guān)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黃劍;初中英語學業(yè)不良生學習策略的介入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爽;中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玉亭;高中語文古代詩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曹義才;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目標導向教學法的實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盧翠紅;初中生厭學成因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亞楠;邊緣學生的形成[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俞國良;美國學者的差生問題研究評述[J];比較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2 吳增強;學習困難學生類型研究的新進展[J];教育研究;1995年08期
3 亞新;學習能力障礙篩查量表在蒙古族小學生中試用研究[J];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4 靜進;學習障礙兒童的認知障礙及其臨床特征[J];國外醫(yī)學(婦幼保健分冊);1995年04期
5 肖棟;;當今后進生的特點及教育轉(zhuǎn)化[J];上海教育;2000年01期
6 陳文彬;胡繼淵;;盡心竭力 轉(zhuǎn)化差生 大面積提高教育質(zhì)量——蘇霍姆林斯基轉(zhuǎn)差教育思想的淺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5年02期
7 吳雪萍;;法國初中的差生教育試點[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5年06期
8 吳增強,段蕙芬,沈之菲,徐芒迪,徐自生;學業(yè)不良學生類型與特點的聚類分析[J];心理學報;1994年01期
9 程江平;;蘇霍姆林斯基關(guān)于學習困難生的教育思想[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5年02期
10 靜進;學習能力障礙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4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祁國智;;學困生教育“三結(jié)合”[J];青海教育;2007年07期
2 向子權(quán);張靜;;淺談心理學理論在轉(zhuǎn)化“學困生”工作中的應用[J];教師;2009年21期
3 劉繼文;西班牙社會工作者參與學困生教育[J];小學教學研究;2004年12期
4 孫志英;;怎樣對待“學困生”[J];好家長;2004年03期
5 周俊滿;奉萬得;;讓“學困生”體驗成功[J];基礎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6 李迎春;;學困生的心理成因分析及轉(zhuǎn)化實踐[J];青海教育;2006年11期
7 張艷;;“愛”在細微教育中[J];中國西部科技;2007年01期
8 魏天歌;;淺析學困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J];才智;2008年18期
9 陳建根;;學困生心理成因分析及對癥教育[J];基礎教育參考;2010年02期
10 孫宏偉;;淺談對學困生的教育[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鐸;;理解·尊重·關(guān)心——談對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2 徐飛舟;朱金華;;學困生的心理問題及輔導策略[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3 龍勇;周曉莉;;學校、社會和家庭三結(jié)合對學困生的心理影響及對策[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賈寶光;;學困生的心理行為特點及形成的原因[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茍躍東;;學困生不良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初探[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6 陳建玲;;淺析“學困生”的心理問題及轉(zhuǎn)化策略[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王桂儒;;學困生的評價教育[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8 邢穎;;疏以成通 導以成行——淺談初中學困生的形成及心理轉(zhuǎn)化[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9 溫晉芳;;教育——為迎接知識經(jīng)濟時代奠基[A];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全國社會主義與市場經(jīng)濟學術(shù)交流大會論文集[C];1999年
10 朱光葳;;以德治國 教育為先[A];02’中國北海《朱熹思想與以德治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嘉平;將一些學生稱為學困生是否恰當[N];天津教育報;2010年
2 普育學校校長 梁峰;找準學困生的起點[N];天津教育報;2011年
3 涼州區(qū)羊下壩中學 趙小燕;“學困生”——“心困生”[N];武威日報;2005年
4 山丹縣城關(guān)小學 趙玉芳;如何消除學困生的心理障礙[N];張掖日報;2005年
5 李彩霞;要用誠心“栽培”學困生[N];孝感日報;2006年
6 胡麗麗;認真做好學困生轉(zhuǎn)化工作[N];伊犁日報(漢);2007年
7 馬建鋒;談學困生的轉(zhuǎn)化[N];甘肅日報;2008年
8 記者 蘇軍;學困生首先需“心理脫敏”[N];文匯報;2009年
9 許紅領(lǐng);談轉(zhuǎn)變『學困生』的有效途徑[N];新鄉(xiāng)日報;2005年
10 臨川現(xiàn)代教育學校 萬勝;略談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的方法[N];撫州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么加利;走向復雜:教育視角的轉(zhuǎn)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勝利;教育與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3 吳航;游戲與教育——兼論教育的游戲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靖國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趙會可;共和國教育財政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鄧友超;論教育的理解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姜國鈞;教育盛衰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席佩亞;價值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曹永國;自然與自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鄧旭;四川藏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及教育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軼玲;友愛:來自德性的聲音[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旭;南非《2005課程》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奇勇;教育對經(jīng)濟增長貢獻的計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鄺紅軍;教育辯證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謝善梅;論人類理解的本質(zhì)及與教育的關(guān)系[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仝太景;中國轉(zhuǎn)型期社會分層與教育的互動關(guān)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7 方梅;學校反毒品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秦熠;承先與啟后[D];安徽大學;2005年
9 馮靜;網(wǎng)絡教學中教師評價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10 王莉;道德教育中的過程性理念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838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83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