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父親參與教養(yǎng)程度、父子依戀關系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11-13 12:26

  本文關鍵詞:父親參與教養(yǎng)程度、父子依戀關系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父親 參與教養(yǎng) 親社會行為 依戀 中介效應


【摘要】:目的:探討父親參與教養(yǎng)程度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以及父子依戀關系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與同伴依戀問卷(IPPA)、長處與困難問卷(SDQ)、父親參與教養(yǎng)問卷(IFI),對338名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及其父親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在控制了年齡、年級和性別之后,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程度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父子依戀關系在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程度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的影響中起顯著的中介作用。結(jié)論:父親參與教養(yǎng)的程度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有積極影響,父子依戀關系在父親參與教養(yǎng)程度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醫(yī)學心理學研究所;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東方科技學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
【分類號】:B844.1
【正文快照】: 親社會行為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其發(fā)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家庭成員和親子關系一直被認為是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形成的重要因素[1,2]。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母親對兒童的影響,直到最近的二十多年來才開始把研究的視野擴展到對兒童社會發(fā)展起著重要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寇建華;杜亞松;夏黎明;;長處和困難問卷(學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1期

2 琚曉燕;劉宣文;方曉義;;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戀與社會適應性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2期

3 李丹;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年03期

4 凌輝;黃希庭;;高低自立水平兒童的親-子依戀特點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5期

5 周暉(女);周暉(男);張豹;;自戀與共情及親社會行為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愛民;國內(nèi)兒童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綜述[J];濱州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2 吳念陽;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J];福州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3 杜蕾;;幼兒關愛行為培養(yǎng)低效的因素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13期

4 侯云霞;韓梅;;河北農(nóng)村留守兒童社會保障問題的對策思考——以靈壽縣為例[J];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02期

5 宗愛東;;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中的三個問題[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蓋妮娜;;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綜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7 達朝錦;程培霞;曹楓林;蔣陳君;;農(nóng)村留守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的調(diào)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年23期

8 王雁飛,朱瑜;利他主義行為發(fā)展的理論研究述評[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9 胡瑜;朱偉;徐平;;寄托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及教育對策[J];晉中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李秀麗;;當前中國親社會行為研究中關注的主要問題[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文;3~9歲兒童氣質(zhì)發(fā)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2 胡金生;兒童同情心的結(jié)構(gòu)及發(fā)展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曄;師生信任及其對學生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鄭信軍;道德敏感性[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少英;學前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追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馬靜;長沙市中學生抑郁伴/不伴焦慮的調(diào)查及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礙特定基因—基因、基因—環(huán)境交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愛玲;混齡教育對3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朱莉;大學生親社會行為及不同情境下積極人格特質(zhì)對其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3 敖天俠;初中生自戀類型及其對注意偏向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4 蔣柳;培育聽障初中生親社會行為的教育干預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梁嘉歆;社會群體知覺與共情對助人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葛高飛;中學生親社會行為家族影響因素的探究與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田園;研究生人際信任、領悟社會支持與親社會行為傾向的關系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8 龔濤;大學生的捐助行為及其與人格的關系[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吳瑋;大學生道德提升感狀況及其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周思洋;7-10歲學齡兒童行為與情緒困難及其與學業(yè)成就的相關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愛民;近十年親子關系與兒童行為關系研究綜述[J];濱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2 于海琴;親子依戀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影響的研究進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全國22個省市26個單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兒童行為問題調(diào)查——獨生子女精神衛(wèi)生問題的調(diào)查,防治和Achenbach's兒童行為量表中國標準化[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2年01期

4 范娟,杜亞松;Conners教師評定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和信度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4年02期

5 寇建華,杜亞松,夏黎明;兒童長處和困難問卷(父母版)上海常模的信度和效度[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5年01期

6 黃希庭,夏凌翔;人格中的自我問題[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黃希庭;再談人格研究的中國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8 陳麗君;程利國;鐘佑潔;;中學生家庭朋友依戀與其學校適應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年05期

9 于海琴,周宗奎;小學高年級兒童親子依戀的發(fā)展及其與同伴交往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4期

10 方曉義,林丹華,孫莉,房超;親子溝通類型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婕;;父親教育與兒童社會性發(fā)展[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2 王美芳,龐維國;艾森伯格的親社會行為理論模式[J];心理學動態(tài);1997年04期

3 李玉蘋;;青少年為何喪失“親社會行為”[J];心理世界;2002年10期

4 廖策權(quán);移情是親社會行為的重要促動因素[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5 李玉蘋;;青少年“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03期

6 萬增奎;當代中學生親社會行為意向調(diào)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5年04期

7 侯積良;價值取向、自我概念與親社會行為[J];心理科學;1990年02期

8 李紅霞,彭陽,崔雅芬;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和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特點的調(diào)查與教育對策[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1996年04期

9 李丹;兒童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1年02期

10 王小瑩;英語教學與兒童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郁;;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缺失分析[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曉東;;地震救災中的表演性親社會行為對心理層面的作用[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羅洪菊;;初中生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策略的研究綜述[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畢長城;;親社會行為與社會交換論[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寇_g;;青少年的親社會行為研究[A];小康社會:文化生態(tài)與全面發(fā)展——2003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宋鳳寧;;高中生移情水平與網(wǎng)絡親社會行為的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寇_g;;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劉秀麗;;兩難情境中大學生親社會行為——謙讓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9 張慶鵬;;建構(gòu)青少年親社會行為測量維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吳鵬飛;;論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心理學途徑[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我能繼承父親的遺產(chǎn)嗎[N];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2000年

2 傅洋;難忘的日子[N];法制日報;2001年

3 張更貴;我拆除房屋是否違法[N];人民法院報;2001年

4 魯雨;金正日訪俄追尋父親足跡[N];人民法院報;2001年

5 ;懷念父親李金發(fā)[N];文學報;2000年

6 記者 方列 張樂 潘海平;父親 故鄉(xiāng) 我[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7 楊矗;脊梁[N];山西日報;2001年

8 張福霖;父親贈房給兒子為何無效?[N];廣西政法報;2002年

9 邢書軍;女兒改姓父親不能拒絕撫養(yǎng)[N];檢察日報;2002年

10 記者 苗家生;遼藝話劇《父親》震撼觀眾心[N];光明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遲毓凱;人格與情境啟動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陳葉烽;社會偏好的檢驗:一個超越經(jīng)濟人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張勁松;兒童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機制及其干預[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朱火弟;企業(yè)經(jīng)營者績效評價及其激勵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6 齊貴云;西方道德情感主義視野中的移情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雪;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親社會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牛素枝;專業(yè)社會工作介入小學生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3 高志才;基于親社會行為的企業(yè)成長機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趙愛玲;混齡教育對3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苗娜娜;初中思想品德課對學生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朱莉;大學生親社會行為及不同情境下積極人格特質(zhì)對其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7 蔣柳;培育聽障初中生親社會行為的教育干預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吳瑋;大學生道德提升感狀況及其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葛高飛;中學生親社會行為家族影響因素的探究與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班蘭美;大學生成人依戀與感戴、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18070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8070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620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