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阻礙因素分析
本文關鍵詞:縣域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阻礙因素分析
【摘要】:師資均衡配置是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關鍵。影響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阻礙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師待遇差異問題,又有配置政策問題;既受配置制度的阻隔,又受配置方式的掣肘;既牽涉教師管理矛盾,又涉及文化觀念。分析縣域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阻礙因素是極其必要的,有利于科學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縣域內 義務教育 師資均衡配置 阻礙因素
【分類號】:G522.3
【正文快照】: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要發(fā)展任務。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師資均衡配置是關鍵。然而,在地區(qū)間差距短時間內難以消減以及義務教育非均衡發(fā)展的現實條件下,大范圍、高層面解決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是相當困難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耀宗;童宏保;;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執(zhí)行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師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韓延明,李春橋;教師資源配置的現行模式與改造[J];教育與經濟;1997年01期
3 熊才平;吳瑞華;;基礎教育信息化城鄉(xiāng)均衡發(fā)展:問題與對策——浙江省臺州市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陳樂一;周金城;劉碧玉;;我國高校教師工資低的危害及政策建議[J];當代教育論壇;2012年02期
5 梁永豐;論教師資源配置市場化[J];教育導刊;1994年11期
6 王良;教師管理中的矛盾沖突及其化解對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4年01期
7 陳堅;陳陽;;我國城鄉(xiāng)教師流動失衡的制度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年Z1期
8 梁慧娟;;不同學科視野下的教師待遇研究綜述[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年03期
9 石邦宏,戴霞;經濟理性驅動下的中小學教師流動[J];中國教師;2005年11期
10 聶亮;王世忠;;民族地區(qū)農村教師資源配置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1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堵翠云;;探究教師資源管理的新路徑[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畢正宇;基礎教育師資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張劍;;高校教師沖突管理及其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4 高劍嶸;;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師資配置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河北省衡水市為例[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5 章澤昂;鄔家煒;;基于云計算的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6期
6 石湘娥;牛艷青;;農村地區(qū)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問題和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7 熊才平;方奇敏;;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師資源配置城鄉(xiāng)一體化:理論與構想[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曾維靜;衛(wèi)津;蔡長運;;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年04期
9 周小丁,冷澤兵;隱性教學主體抑制教師主體性的反思[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柴江;;農村教師流失與補充策略[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陳上仁;中國高等院校成本行為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2 徐冬青;市場引入條件下的政府、學校和中介組織[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何麗英(KATEMATU DUANGMANEE);泰國華僑學校漢語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李飛;引領與自主:學校變革中的教師領導與管理[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洪華;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的利益博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洪志忠;教師績效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賴秀龍;區(qū)域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董京京;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yè)流動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元勛;江西省樂安縣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的調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畢正宇;黃岡市中小學教師流失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姜勖;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中學教師流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福州大學;2004年
5 汪丞;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視角下的中日中小學教師流動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盧杰;名師培養(yǎng)與名師成長[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志國;濟南市中小學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邱烏蘭吉亞;呼和浩特市中學教師流動述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9 蘆丹丹;區(qū)域基礎教育信息化指標體系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10 牛志娟;大學教師管理中的溝通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曲恒昌;關于我國中小學教師工資收入的幾個問題[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2 張勇;制度缺失與農村社會保障問題[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李曉燕;我國教師的權利和義務論綱[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4 孟翔君,魏愛華;國外教師工資制度評介[J];濟寧師專學報;1995年01期
5 黃淑華,陳幼華;教師社會地位對師資隊伍建設的影響[J];江西社會科學;2000年05期
6 劉冬梅;;教師的法律地位問題探討[J];教育評論;2000年01期
7 熊才平,樓廣赤;多角度審視基礎教育信息化區(qū)域性失衡問題[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8 張永生,余鎮(zhèn)全;加強教育信息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幾個問題[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王中保;;人力資本全球化利益分配與我國的策略選擇[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年04期
10 張樂天;城鄉(xiāng)教育差別的制度歸因與縮小差別的政策建議[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關于印發(fā)北京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狀況督導評價方案(試行)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報;2008年17期
2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意見[J];湖南政報;2008年17期
3 任忠花;;試論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9年03期
4 苗長庚;張正波;朱浩記;;內鄉(xiāng):監(jiān)督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J];人大建設;2009年06期
5 何昕;黨斌;;大力實施“聯校走教” 促進農村教育均衡[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4期
6 ;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J];魅力中國;2010年02期
7 本刊評論員;;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寫在對鏡湖區(qū)教育均衡進行調研之后[J];教育;2010年16期
8 林以思;;好雨知時節(jié)[J];政協天地;2010年09期
9 ;托起義務教育的朝陽[J];當代學生;2006年19期
10 張懷君;;加大教育統籌力度 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J];天津教育;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汪明;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政策選擇[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王生利;關注:實現教育均衡發(fā)展[N];鞍山日報 ;2007年
3 本報記者 吳世勇;實現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N];遼寧日報;2007年
4 田丹;遼中成創(chuàng)建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示范縣[N];沈陽日報;2007年
5 田丹 劉洋;成功為“擇校熱”降溫 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N];沈陽日報;2007年
6 記者 顧曉萍邋實習生 甘璐璐;12個聯合!耙煌卸敝平逃鈁N];石家莊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楊曼;教育均衡根治擇校痼疾[N];市場報;2008年
8 ;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不是夢[N];安徽日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苗家生;沈陽: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6年
10 林萍;西寧市城東區(q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N];青海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丁金泉;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吳宏超;我國義務教育有效供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羅剛;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政策的價值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馬青;縣域內義務教育管理公共性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安曉敏;教育公平指標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陳靜漪;中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慶華;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洪雷;吉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鮑艷麗;縣域范圍內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小兵;我國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5 孔祥娜;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政策執(zhí)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新華;關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制度建設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俊鵬;泰州市公辦民助初中辦學狀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葉麗娜;義務教育區(qū)劃及其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張巖;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新疆大學;2008年
10 范愛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政策的實施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137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1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