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視域下的教學問題審思及對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9 18:11
本文關鍵詞:生命化教育視域下的教學問題審思及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現(xiàn)如今的教學中,學生往往被看成是裝知識的“容器”。學生的生命體驗、生活世界,以及個人對自身生命意義的追尋被淡忘了。同時,教學對教師自身的“生命在場”及其教師自身的發(fā)展重視不夠。新課程改革的宗旨蘊含著對生命的關懷,旨在改變不合理的教育現(xiàn)狀。但是,從當今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新課程改革的成果并不理想。追求教學中的生命意蘊是改變教學現(xiàn)狀,解決教學中生命缺失問題的前提,從生命化教育的視角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全文共分七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闡述了選題緣由,相關研究綜述,并且對研究的意義、思路與方法做了簡要的說明。 第二部分,相關概念理析。分別對生命、生命教育、生命化教學的概念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從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和哲學四個方面對生命的概念進行了理析。從生命教育、生命化教學的源起、有關生命教育、生命化教學的研究入手,整理了有關生命教育、生命化教學的概念定義,并提出了自己的分析。 第三部分,教學活動中的生命化追求。本部分包括教學生命化提出的背景和教學生命化的內(nèi)涵與特性兩個部分。針對教學生命化內(nèi)涵的界定主要是采用與生命化教學區(qū)分比較的方式,教學生命化與生命化教學的立足點與范圍不同。就教學生命化的特性而言,主要從關注生命的本真存在、體現(xiàn)人的生命活力兩個方面來闡釋。 第四部分,教學活動中生命化缺失的審思。該部分闡釋了教學活動中漠視生命的現(xiàn)狀以及造成這些現(xiàn)狀的原因。針對教學活動中漠視生命的現(xiàn)狀主要從教學目的、內(nèi)容、過程以及評價四個方面來闡述。價值追求的偏離、客觀知識觀的根深蒂固、“重教輕學”教學觀的桎梏、“師道尊嚴”師生觀的羈絆是教學活動中漠視生命的原因所在。 第五部分,教學生命化的理論探究。對于教學生命化的理論探究,主要闡述了價值取向和實踐原則兩個方面。教學生命化的價值取向是其理論的核心,它包括尊重獨特生命的形成、注重生命潛能的挖掘、促進完整生命的發(fā)展、關注意義生命的實現(xiàn)四個方面。實踐原則包括生成性原則、體驗性原則、生活化原則、藝術性原則四個方面。 第六部分,教學生命化的實踐路徑。教學生命化的實踐路徑在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具體落實到教學目的、內(nèi)容、過程與評價四個方面。本部分包括設計促進生命完整的教學目的、組織體現(xiàn)生命關懷的教學內(nèi)容、展現(xiàn)尊重生命特性的教學過程、建構促進生命發(fā)展的教學評價四大方面。 第七部分,結語。簡要總結全文所論述的內(nèi)容,反思本論文的不足之處,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引起其他教育科研工作者對教學生命化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生命 教學生命化 教學問題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424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一) 選題緣由8
- 1.對社會和教育現(xiàn)實的感觸8
- 2.關注生命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主題8
- 3.個人的困惑8
- (二) 研究綜述8-10
- 1.國外相關研究8-9
- (1)西方生命思想發(fā)展軌跡8
- (2)生命教育研究8-9
- 2.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9-10
- (1)我國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意蘊9
- (2)生命教育研究9
- (3)生命化教學研究9-10
- (三) 研究意義10
- 1.理論意義10
- 2.實踐意義10
- (四) 研究思路與方法10
- 一、 相關概念理析10-13
- (一) 生命10-11
- (二) 生命教育11-12
- (三) 生命化教學12-13
- 二、 教學活動的生命化追求13-16
- (一) 教學生命化提出的背景14
- (二) 教學生命化的內(nèi)涵與特性14-16
- 1.教學生命化的內(nèi)涵14-15
- 2.教學生命化的特性15-16
- (1)關注生命的本真存在15-16
- (2)體現(xiàn)人的生命活力16
- 三、 教學活動中生命化缺失的審思16-23
- (一) 教學活動中漠視生命的現(xiàn)狀審視17-19
- 1.教學目的的扭曲化17
- 2.教學內(nèi)容的抽象化17-18
- 3.教學過程的機械化18-19
- 4.教學評價的單一化19
- (二) 教學活動中生命化缺失的歸因19-23
- 1.價值追求的偏離19-20
- 2.客觀知識觀的根深蒂固20-21
- 3.“重教輕學”教學觀的桎梏21-22
- 4.“師道尊嚴”師生觀的羈絆22-23
- 四、 教學生命化的理論探究23-30
- (一) 教學生命化的價值取向23-26
- 1.尊重獨特生命的形成23-24
- 2.注重生命潛能的挖掘24
- 3.促進完整生命的發(fā)展24-25
- 4.關注意義生命的實現(xiàn)25-26
- (二) 教學生命化的實踐原則26-30
- 1.生成性原則26-27
- 2.體驗性原則27-28
- 3.生活化原則28-29
- 4.藝術性原則29-30
- 五、 教學生命化的實踐路徑30-37
- (一) 設計促進生命完整的教學目的30-31
- 1.教學目的的多元設計30-31
- 2.教學目的的彈性預設31
- (二) 組織體現(xiàn)生命關懷的教學內(nèi)容31-33
- 1.教學內(nèi)容的人文性挖掘31-32
- 2.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性彰顯32-33
- (三) 展現(xiàn)尊重生命特性的教學過程33-34
- 1.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性關注33
- 2.教學過程的藝術性展現(xiàn)33-34
- (四) 建構促進生命發(fā)展的教學評價34-37
- 1.評價功能從“選拔”轉向“發(fā)展”34-35
- 2.評價標準從“單一”走向“多元”35-37
- 結語37-38
- 參考文獻38-40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40-41
- 致謝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閻光才;教育的生命意識——由荒野文化與園藝文化的悖論談起[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文雪;生命教育論[J];山東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3 張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10期
4 馮建軍;論生命對教育的內(nèi)在規(guī)定[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10期
5 張美云;;近年來我國大陸關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4期
6 葉瀾;“教育的生命基礎”之內(nèi)涵[J];山西教育(教學版);2004年06期
7 和學新;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主體性的建構[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1年02期
8 毛德慶;;生命化教學視界下的體驗教學[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9 馮建軍;;論生命化教育的要義[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年05期
10 許世平;生命教育及層次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2年04期
本文關鍵詞:生命化教育視域下的教學問題審思及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54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xuetheo/40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