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進展與趨勢
本文關鍵詞:改革開放之德育研究三十年:進展與趨勢
更多相關文章: 德育研究 德育價值 德育理論研究 改革開放 學科建設 理論與實踐 三十年 德育原理 德育評價 綜合創(chuàng)新
【摘要】:正在我國,德育有著久遠的歷史,但對其進行系統(tǒng)研究卻是近代以來的事。我國德育研究經(jīng)歷了1900-1919年"西學中用"孽變期,1919-1949年文
【作者單位】: 廣西教育廳政策法規(guī)處;廣西師范大學;
【關鍵詞】: 德育研究 德育價值 德育理論研究 改革開放 學科建設 理論與實踐 三十年 德育原理 德育評價 綜合創(chuàng)新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在我國,德育有著久遠的歷史,但對其進行系統(tǒng)研究卻是近代以來的事。我國德育研究經(jīng)歷了1900 ̄1919年“西學中用”孽變期,1919 ̄1949年文化多元學步期,1949 ̄1956年全面“蘇化”時期,1956 ̄1977年獨立探索時期的開始,1977年以后迎來復蘇和發(fā)展的曙光。[1]據(jù)此,筆者認為,1977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炎軒;;研究中心課題的轉(zhuǎn)移:中國當代德育理論發(fā)展過程研究——以人大復印資料《G1教育學》(1981~2005)為研究樣本[J];教育科學;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鳴鳴;論審美化德育模式的建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5期
2 劉海春;論網(wǎng)絡時代高校德育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J];高教探索;2004年01期
3 朱家安;;發(fā)揮德育的個體性功能 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張鐵勇;試論當代德育的基本特征與發(fā)展趨勢[J];甘肅理論學刊;2002年01期
5 王青原;生活化校園:德育回歸生活的一種可能[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11期
6 魯艷;小論德育中道德兩難問題的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7 高良;個性化:面向新時期的德育理念[J];基礎教育研究;2001年Z1期
8 柯淑珍;提高職業(yè)道德教育效果初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劉波;主體性德育模式初探[J];江蘇高教;2001年01期
10 楊炎軒;;研究中心課題的轉(zhuǎn)移:中國當代德育理論發(fā)展過程研究——以人大復印資料《G1教育學》(1981~2005)為研究樣本[J];教育科學;200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曉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2 吳瓊;“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zhuǎn)換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潘建紅;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與道德教育重建[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4 鄧達;知識論域下的高校德育課程[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保明;論德育灌輸[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梁茵;德育中“人”的迷失與回歸[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盧艷紅;多元化社會生活中學校德育問題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蔣漢耘;青少年網(wǎng)絡道德問題及教育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5 陳堅;論個性化道德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傅紅;新世紀高校素質(zhì)教育以德為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鄧惠明;“主體——發(fā)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8 陳曉龍;論新時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形式上的整合[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9 劉海濤;科爾伯格道德觀初探及啟示[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慧敏;回歸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建軍;主體道德教育與生活[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兆掌;;學校勞動教育淺探[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1982年01期
2 李意如;汪寶熙;汪兆悌;;大、中學德育的銜接問題[J];青年研究;1982年03期
3 ;我省高教戰(zhàn)線動態(tài)[J];遼寧教育研究;1982年03期
4 畢德欽;;首次全國大學德育研究專業(yè)會議在我校舉行[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5 ;河南省高等學校德育研究會成立[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4期
6 ;德育動態(tài)[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7 李燕杰;;德育小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85年02期
8 ;中宣部教育局和兄弟省市參加會議的代表名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85年02期
9 ;《高校德育研究》一九八五年總目錄[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985年04期
10 裴鐵民;德育·教育理論·思考[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驚鐸;;張載德育思想中素質(zhì)教育理趣[A];“張載關學與實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張瑩;;中小學生關愛教育的理論與實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3 徐文良;;高等教育的德育歷史回顧與新世紀展望[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4 都燕敏;;新課程理念下的德育校本管理創(chuàng)新[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宮學苑;《德育的世紀跨越》出版[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汪大勇 陳建強;下大力量推進德育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0年
3 許科 賀春蘭;德育研究的拓荒[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4 記者 朱偉光 通訊員 孫麗紅;黑龍江科技學院學生實踐能力強[N];光明日報;2001年
5 呂揚 王鳴琦;教育改革 理念為先[N];陜西日報;2001年
6 陳達云;增強高校德育的實效性[N];光明日報;2002年
7 江西財大 李春根;誠信是大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要求[N];光明日報;2002年
8 ;新音樂課程漫談(五)[N];音樂周報;2002年
9 記者 蘇婷;少兒養(yǎng)成教育已顯實效[N];中國教育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楊詠梅;我們應該怎樣做家長?[N];中國教育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立仁;德育價值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唐亞陽;中國書院德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蔡麗華;網(wǎng)絡德育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朱煒;文化視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國民;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盧世倫;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德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姬慧;移情在道德行為中的作用機制及其德育價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王蓓 ;虛擬內(nèi)疚的機制及其德育價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歐盛端;論高校主體性德育及其實施[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洪星;德育環(huán)境變遷中的問題及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段慧蘭;論德育話語及其更新[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向建新;高中數(shù)學教育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幾個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陳正華;論道德交往與學校道德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福友;我國中學歷史教育視野下的德育研究——關于歷史教學中道德教育的思考[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8960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89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