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競答式網絡教育游戲研究
本文關鍵詞:知識競答式網絡教育游戲研究
【摘要】: 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網絡游戲已經成為了一種新興娛樂方式,對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專家們提出青少年需要疏通與引導,并提出將電腦游戲引入教育,教育教學與網絡游戲相結合,以教育為目的、游戲為手段,寓教于樂。但采用什么方式將網絡游戲和教育教學相結合,卻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如何把握“教”與“玩”的平衡是一個兩難的抉擇,而選擇的結果將決定網絡教育游戲的開發(fā)方向,也是目前所遇到的最難解決的問題。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小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中,終身必備的、最重要的知識技能在學校都以課程尤其是學科課程的形式開設。面對大量的學科知識,班級講授式教學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此無論教育軟件、網絡教育還是教育類網絡游戲,都不可能替代學校教育、課堂教育的作用,只能是某種形式的補充。況且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游戲中的知識畢竟有限,所以網絡游戲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一種非常合適的模式就是在游戲中學習批量化的知識和批量化的題庫練習。本研究的目的正是要探索這種結合的模式并給以實現(xiàn)。 系統(tǒng)借鑒當前流行網絡游戲的對戰(zhàn)競技形式,將教學內容以批量化的題庫給出供用戶進行知識競答,實現(xiàn)了一套競賽和通信機制,有效地將知識內容融入競賽中,用戶在競賽開始之后不斷回答系統(tǒng)提出的問題,回答正確后可以獲得一些道具;回答錯誤則可以由系統(tǒng)提示并給出正確答案。用戶通過使用道具可以幫助自己答題或與對手對抗,比賽結束后用戶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并且建立了等級制,提高了競賽的趣味性,使用戶在緊張的競賽中達到學習和鞏固知識的目的,真正實現(xiàn)了“學”與“玩”的結合。除此之外本系統(tǒng)還可以通過增加題庫的方式成為知識競賽的工具,不僅服務于學校的日常教學,也可以用于課外活動;不僅可以供集體競賽之用,也可以用于個人復習和鞏固所學內容。 論文的核心部分是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重點介紹了系統(tǒng)模型和通信協(xié)議以及系統(tǒng)中數據庫的設計;第四章中詳細說明了知識競答式網絡教育游戲軟件的服務器端和客戶端是如何相互配合、相互通信從而實現(xiàn)批量知識競答的。
【關鍵詞】:教育軟件 網絡游戲 知識競答 教育游戲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G43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綜述11-18
- 1.1.問題的提出11-13
- 1.2.相關概念界定13-14
- 1.2.1.游戲13
- 1.2.2.網絡游戲13
- 1.2.3.網絡教育游戲13-14
- 1.2.4.知識競答式網絡教育游戲14
- 1.3.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4-15
- 1.3.1.網絡游戲與教育的基本理論研究14-15
- 1.3.2.網絡游戲與教育的實踐研究15
- 1.4.研究目的15-16
- 1.5.研究意義16
- 1.6.研究方法16-18
- 1.6.1.文獻法16
- 1.6.2.實驗及程序設計法16-18
- 第2章.知識競答式網絡教育游戲的理論基礎18-24
- 2.1.學習理論18-20
- 2.1.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8-19
- 2.1.2.沉浸理論19-20
- 2.2.游戲理論20-21
- 2.2.1.本能說20
- 2.2.2.剩余精力發(fā)泄論20
- 2.2.3.愿望滿足論20-21
- 2.2.4.練習理論21
- 2.2.5.皮亞杰的游戲理論21
- 2.3 激勵理論21-24
- 2.3.1.需要層次理論21-22
- 2.3.2.三種需要理論22
- 2.3.3.強化理論22-24
- 第3章.知識競答式網絡教育游戲的系統(tǒng)設計24-36
- 3.1.C/S知識競答游戲模型24-26
- 3.2.自定義通信協(xié)議26-30
- 3.2.1.通信中的應答26
- 3.2.2.命令26-30
- 3.3 競賽數據庫設計30-33
- 3.4 題庫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33-36
- 第4章.知識競答式網絡教育游戲的實現(xiàn)36-49
- 4.1.服務器端設計36-42
- 4.1.1.服務器端界面36-37
- 4.1.2.ClientServer類的實現(xiàn)37-40
- 4.1.3.Client類的實現(xiàn)40-42
- 4.2.客戶端設計42-49
- 4.2.1.客戶端界面43-44
- 4.2.2.客戶端功能的實現(xiàn)44-49
- 第5章.總結與展望49-53
- 5.1.主要研究內容49-50
- 5.2.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50-51
- 5.3.研究展望51-53
- 參考文獻53-5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5-56
- 致謝56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盈昊;程樂華;;游戲喪失啟動對死亡意念提取度的影響—從恐懼管理考查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MMORPG)的深層動機[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2 俞衛(wèi)鋒;;網絡虛擬財產的性質和實踐[A];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前沿(2005)——電子法與電子商務時代的傳統(tǒng)知識保護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陳建文;黃順;龔茜;;贛南醫(yī)學院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的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紅斌;趙學英;趙青英;;論網絡游戲中的變相賭博行為及其危害[A];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5 金鑫鑫;;網絡游戲與青少年犯罪[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6 陳麗文;程樂華;;宗教信仰和網絡游戲對死亡意念提取度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姚挺;;中國網游“游”向何方?——娛教技術支持下的網絡游戲設計[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8 曹樹金;盧泰宏;;網絡游戲消費態(tài)度及行為的實證研究[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9 孫盈昊;程樂華;;游戲喪失啟動對死亡意念提取度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壽步步;;I.網絡游戲虛擬物財產權問題[A];中國知識產權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抒點晴;網絡游戲能否為教育服務[N];中國改革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張懿;教育軟件努力尋找突破口[N];文匯報;2003年
3 北京師范大學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 黃小玉;教育和游戲之間能否找到平衡點[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大學生記者 團丁雷;讓網絡游戲“可持續(xù)發(fā)展”[N];大連日報;2005年
5 耀文;規(guī)范網絡游戲市場秩序[N];中國電子報;2005年
6 郗佳荃;于永湛:網絡游戲前景樂觀[N];中國改革報;2005年
7 正 言;“可樂”的網絡游戲之戰(zhàn)[N];中國工商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劉好光;陽光下的疼痛與財富后的憂思[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楊晨光;如何讓網絡游戲趨利避害[N];中國教育報;2005年
10 羅云川;國產網絡游戲:邊玩邊想[N];中國文化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輝;神州奧美網絡有限公司市場營銷戰(zhàn)略設計[D];東北大學;2007年
2 桑文田;網絡游戲顧客價值構成要素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3 祝鵬程;網絡游戲虛擬財產法律糾紛初探[D];北京大學;2005年
4 梁栩;網絡游戲企業(yè)核心競爭力初探[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5 朱壯文;中國網絡游戲發(fā)展對策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05年
6 田瑩穎;社交網絡游戲用戶接受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胡雯;開放式用戶體驗在網絡游戲設計中的價值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8 姚劍;基于UML的網絡游戲模型的實現(xiàn)和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9 范愛平;PC和手機網絡游戲運營平臺的安全體系設計與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05年
10 王錚;大學生網絡游戲成癮現(xiàn)象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55941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55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