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師生關系的影響及反思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分類號】:G45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孫喜亭;也談教學中的師生關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旭東;試論近代中國自由主義高等教育思想立場[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黃葦;;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美術教學的靈魂[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3 楊才林;王宏偉;;民國時期生計教育諸概念析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盧國琪;;論陳獨秀的青年教育思想[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5 施惠翔;;重構(gòu)語文課堂新型師生關系探析[J];成才之路;2010年15期
6 祖月波;;現(xiàn)代師生關系倫理中的民主、平等與師道尊嚴[J];成功(教育);2011年16期
7 鄭三元;;論幼兒園課程的本質(zhì)[J];徐特立研究(湖南兒童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Z1期
8 趙嵐;陳鶴琴對中國幼稚教育的貢獻[J];東北師大學報;1996年01期
9 王珉;;論陳獨秀教育思想的形成[J];黨史博采(理論);2010年05期
10 程水棟;;陳獨秀的教育思想闡析[J];黨史文苑;201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賀群;嬗變與走向:美國學前課程發(fā)展變革的歷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佳;西方元素對中國近代學前教育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岳龍;現(xiàn)代性境域中的傳統(tǒng)[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侯懷銀;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5 范庭衛(wèi);教學過程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6 葉曉川;清代科舉法律文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黃啟兵;我國高校設置變遷的制度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余嘉云;生態(tài)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才林;“作新民”、“喚起民眾”[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10 嚴仲連;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穎君;德育視角下的高校師生關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鐘夢楠;S中學師生關系個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婧;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張曉亮;幼兒教師職業(yè)準入制度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王榮榮;二十四節(jié)氣融入幼兒園課程的行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呂蕊;中小學校園內(nèi)教師對學生的精神暴力:表現(xiàn)、歸因及對策[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7 宋芳;高中生管理與指導中的師生矛盾轉(zhuǎn)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沈正玉;當代高校關懷性師生關系及其構(gòu)建[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燕華;《教育雜志》與民國時期學前教育的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天業(yè);幼兒園科學教育園本課程—回歸生活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曉楓;廖其發(f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對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師生關系思想的影響[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3期
2 張勇;張萌;;淺析信息社會對師生關系的影響[J];民營科技;2011年05期
3 林峰;洪愛蓉;;淺談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影響和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J];科技信息;2006年S1期
4 鄧顯波;;淺析師生關系淡漠的原因——從高校師生關系談起[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年06期
5 吳文華;;試論中國傳統(tǒng)師生關系[J];基礎教育;2009年08期
6 楊姍;;師生關系與課堂管理[J];考試周刊;2011年05期
7 張妍;向燕輝;;對師生關系與學生心理健康關系幾個問題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年12期
8 胡銀根;;目前高校師生關系中的隔膜問題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年04期
9 王利娟;;新課程改革下的師生關系對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0年21期
10 俞國寧;;大學師生關系存在的互動缺乏癥及其影響[J];湖北財經(jīng)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媛媛;樊晶;;試述和諧師生關系的培養(yǎng)[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張春強;;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實踐與思考[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3 張穎;;用賞識托起學生飛翔的翅膀[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4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孫玉民;;“交流”——構(gòu)建融洽的師生關系[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周秋光;向常水;;論近代湖南的教會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7 軒轅軻;;陳亮事功之學的教育思想簡說[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趙蒙成;;斯賓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方曉東;;希臘化與羅馬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覃壯才;;文藝復興時期教育思想演變模式的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云鳳;怎樣培養(yǎng)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N];黔西南日報;2008年
2 趙彥林;太遠太近與恰到好處[N];濟寧日報;2008年
3 九江縣一中 謝翔;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N];九江日報;2009年
4 雙灤區(qū)河北承德實驗中學校長 李振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N];承德日報;2009年
5 紅安四中 耿協(xié)金 曾建新;打造良好師生關系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N];黃岡日報;2010年
6 山大華特臥龍學校西校區(qū)初中部 劉富強 國樹鋒;素質(zhì)教育中要建立怎樣的師生關系[N];學知報;2010年
7 黃山中心小學 楊進;老師,朋友[N];徐州日報;2008年
8 南華縣職業(yè)高級中學 李秀萍;淺談構(gòu)建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9 姚娜;轉(zhuǎn)差教學建立和諧師生關系[N];錦州日報;2010年
10 徐平 遼寧大學副校長;從教學入手重建大學師生“從游”關系[N];中國教育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星;影響·契合·創(chuàng)造[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冬林;東道國貿(mào)易環(huán)境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梁桂芳;杜甫與宋代文化[D];山東大學;2005年
4 楊菁;利率市場化對農(nóng)村信貸市場供求主體的影響[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5 李國華;結(jié)構(gòu)主義文論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6 周澤峰;出口退稅對林產(chǎn)品貿(mào)易的影響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7年
7 黎春嫻;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及其對價值觀影響的研究[D];上海大學;2009年
8 倪祥妍;日本小說家與郁達夫[D];蘇州大學;2009年
9 徐沛君;德國表現(xiàn)主義繪畫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10 盧軍;影響與重構(gòu)——汪曾祺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亞紅;試論合作學習對師生關系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3 蔣天策;理解型師生關系及其構(gòu)建方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江平;試論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煜;論民主式師生關系與學生個性發(fā)展[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張香蘭;論網(wǎng)絡社會師生關系的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沙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于淮;大學英語教師課堂非言語行為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郝項莉;師生關系的當代形態(tài)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萬慧芳;網(wǎng)絡語言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299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52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