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區(qū)農(nóng)村留守中學生孤獨感現(xiàn)狀調查
[Abstract]:......
【作者單位】: 四川理工學院教務處;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四川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四川理工學院學生處;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宗奎,;孫曉軍,趙冬梅,Hsueh Yeh;童年中期同伴關系與孤獨感的中介變量檢驗[J];心理學報;2005年06期
2 王東宇,王麗芬;影響中學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祖強;譚淼;;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現(xiàn)狀與前瞻[J];教育導刊;2006年06期
2 陳旭;謝玉蘭;;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問題行為調查及家庭影響因素[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盧利亞;;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求索;2007年07期
4 肖正德;;我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進展[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01期
5 黃俊霞;周春耀;;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王陽亮;;農(nóng)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6年03期
7 孫曉軍;周宗奎;;兒童同伴關系對孤獨感的影響[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年01期
8 劉霞;范興華;申繼亮;;初中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問題行為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年03期
9 陳美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1期
10 趙冬梅;周宗奎;劉久軍;;兒童的孤獨感及與同伴交往的關系[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艷蘋;李玲;;國內留守兒童研究綜述[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江洋;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預期性、發(fā)展性及差異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2 趙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發(fā)展與心理適應:3年追蹤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曼曼;青少年總體自我價值感和同伴支持、自我建構的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楊元花;初中生安全感發(fā)展的家庭動因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娜;智力落后兒童的適應行為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同伴關系的相關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小屏;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6年
5 黃艷蘋;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德勇;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娟;大學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麗穎;朝鮮族青少年自我價值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9 武強;農(nóng)民工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鄭州大學;2007年
10 謝玉蘭;農(nóng)村留守兒童情緒性問題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東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學“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3年05期
2 王爭艷,王京生,陳會昌;促進被拒絕和被忽視幼兒的同伴交往的三種訓練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0年01期
3 周宗奎,趙冬梅,陳晶,蔣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學心理系;童年中期兒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覺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4期
4 俞國良,辛自強,羅曉路;學習不良兒童孤獨感、同伴接受性的特點及其與家庭功能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0年01期
5 辛自強,池麗萍;家庭功能與兒童孤獨感的關系:中介的作用[J];心理學報;2003年02期
6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劉紅云;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孤獨癥候群?[J];體育博覽;2011年08期
2 武姍姍;;別讓孩子在網(wǎng)絡世界中變得孤獨——試析孤獨感與網(wǎng)絡使用不當?shù)年P系[J];大眾心理學;2009年05期
3 張建齊;;流動中學生孤獨感和總體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4 王福興;徐菲菲;李卉;;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和孤獨感現(xiàn)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年13期
5 汪陽;;孤獨癥會傳染[J];大眾心理學;2011年08期
6 孔鑫;徐勇;葛玲;;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與孤獨感的相關回歸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9期
7 劉志強;;高職貧困生孤獨感特點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1年03期
8 尹紹清;趙科;尹可麗;;彝族大學生負性自動思維的結構及其與孤獨感的關系[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1年03期
9 侯舒艨;袁曉嬌;劉楊;藺秀云;方曉義;;社會支持和歧視知覺對流動兒童孤獨感的影響:一項追蹤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10 牛利;王衛(wèi)平;牛忠賢;趙淑娟;姜峰;;社會支持對醫(yī)學專業(yè)大一新生孤獨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阿勐;劉宣文;;大學新生的移動電話使用對入學后孤獨感的影響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趙冬梅;;同伴關系與孤獨感的相互預測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孫曉軍;周宗奎;;中美兒童同伴交往與孤獨感的跨文化比較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馬利艷;雷靂;;初中生生活事件、即時通訊服務偏好與孤獨感之間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張曉培;孔祥海;石文典;;大學生依戀類型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張嘉瑋;崔光成;張冬冬;;初中一、二年級學生孤獨感的相關因素及其應對方式的比較研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7 曲可佳;鄒泓;余益兵;;青少年孤獨感的特點及其與人際關系能力、人格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孫曉軍;周宗奎;;中美兒童同伴交往與孤獨感的跨文化比較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趙建敏;解志韜;祝金龍;;情緒智力、孤獨感與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基于上海15所高校的實證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劉艷;谷傳華;;大學生社會性問題解決、社交狀況與網(wǎng)絡成癮傾向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黃永明;孤獨的代價[N];南方周末;2011年
2 高桂英;矯正學習不良兒童的孤獨感[N];甘肅日報;2004年
3 ;如何消除孤獨感[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4 清源;如何消除孤獨感[N];民族醫(yī)藥報;2002年
5 北京友誼醫(y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yī)師 柏曉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6 ;精神衛(wèi)生不容忽視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7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 王俊秀;都市人為何難逃孤獨感[N];北京科技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李振輝 通訊員 寧習源;“空巢老人”如何擺脫孤獨感[N];廣東科技報;2008年
9 劉敏 記者 鄧曉洪;外國專家助力我市災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報;2008年
10 李明賢;走出孤獨的困境[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趙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發(fā)展與心理適應:3年追蹤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景曉路;航天模擬環(huán)境對小組心理的影響及干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彈性的結構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4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吳捷;城市低齡老年人的需要、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羅鳴春;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xiàn)狀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7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胡宓;社會聯(lián)系、社會支持與農(nóng)村老年人情緒問題相關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超;青少年壓力知覺、孤獨感和抑郁情緒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淑娟;人際交往團體輔導對改善醫(yī)科大學一年級學生孤獨感的實效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黃海;大學生孤獨感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藝敏;河南省大學生孤獨感結構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5 張菊英;初中生情緒智力、友誼質量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瑞;研究生學業(yè)拖延、應對方式和孤獨感的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7 羅春燕;壯族、漢族青少年友誼質量、孤獨感與外化問題行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秦梅;大學生網(wǎng)絡激情與人格特征和孤獨感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亞靈;西藏班中學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0年
10 何雯;兩類家庭關系不利青少年家庭功能的特點及其與社會行為、孤獨感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179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31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