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人際信任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guān)系
本文選題:初中生 + 人際信任 ; 參考:《棗莊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摘要】:為了解初中生的人際信任狀況及其在性別、城鄉(xiāng)、年級、是否獨生子女等方面的差異,分析初中生人際信任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guān)系,本研究運用信任量表(TrustScale)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EMBU),采用整群抽樣法對322名在校初中生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整體上,農(nóng)村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要顯著高于城市學生,獨生子女的人際信任水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2)初中生人際信任水平?jīng)]有顯著的性別、年級差異;(3)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與人際信任呈正相關(guān),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與人際信任呈負相關(guān);(4)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初中生人際信任水平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gender, urban and rural areas, grade, whether the only child or no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parenting sty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analyzed.In this study, the trust scale (TrustScale) and the parental rearing style evaluation scale (EMBUU)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322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y cluster samp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level of rura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students.The level of interpersonal trust of the only chil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only child.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gender in the interpersonal trust level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grade difference was 3)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ositive rearing style and the interpersonal trust.Negative parenting style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interpersonal trust. (4) Parental rearing style can predic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level.
【作者單位】: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韋耀陽,李曉;高中生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關(guān)系研究[J];濱州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2 井維華;張慶強;;青少年學生的人際信任度與家庭因素的相關(guān)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6年02期
3 鄭信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guān)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2期
4 王志梅,王婧;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子女個性影響的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3期
5 盧光莉,陳超然;大學生人際信任狀況的研究[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6 王麗芳,閻克樂,王志波;高三學生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人際信任自尊的相關(guān)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年06期
7 劉利平;論信任在自我發(fā)展中的意義[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艷華;聽障兒童人際信任與個性特點的關(guān)系及其與正常兒童的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魏曉婭;中學生人際信任的初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言梅;;家庭教養(yǎng)方式及其與子女心理健康關(guān)系研究述評[J];大理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2 安桂花,張海鐘;自我意識的城鄉(xiāng)跨文化十年研究成果綜述[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單婷婷;;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際信任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關(guān)系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楊昭寧;賈蕊;陳祥麗;;高中生自尊和人際信任的關(guān)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1期
5 吉峰;李允榮;張秋梅;李雪梅;;醫(yī)科大學生信賴他人容納他人量表調(diào)查分析[J];濟寧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李新榮,張新華,胡卓君;論高教發(fā)展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之間的相關(guān)性[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年03期
7 鄭信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guān)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2期
8 徐本華,龐彥翔;大學生人際信任與抑郁的相關(guān)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4年02期
9 伍明輝;宋鳳寧;;大學生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guān)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年06期
10 林升棟;;禮物、關(guān)系和信任[J];廣西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戴曉陽;曾宇霞;;單親與非單親家庭兒童自我意識與人際信任關(guān)系的比較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許思安;漢族、壯族、蒙族、納西族人格結(jié)構(gòu)的比較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曄;師生信任及其對學生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曉婭;中學生人際信任的初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戚少楓;高職大學生應對方式、人格特征與人際信任的相關(guān)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高寶梅;蒙古族大學生人格特征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4 童志鋒;鄉(xiāng)村社區(qū)人際信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黃勤錦;青年男性服刑人員的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人際信任和應對方式的關(guān)系[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朱京;青少年網(wǎng)絡人際交往中的信任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7 黃艷華;聽障兒童人際信任與個性特點的關(guān)系及其與正常兒童的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龍輝;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高中生人際信任及自尊的相關(guān)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黃玉梅;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城鄉(xiāng)青少年學校適應的關(guān)系比較[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蔡迎春;一項改善大學生人際信任的訓練實驗[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韋耀陽,李曉;高中生人際信任與孤獨感的關(guān)系研究[J];濱州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2 凌輝;中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及對策[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3 龍紅芝,張海鐘,王云霞,李明山;農(nóng)村初中生人際關(guān)系調(diào)查分析[J];甘肅高師學報;1999年01期
4 鄭信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guān)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2期
5 林盛杰;聽覺障礙兒童人格特性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6期
6 李祚山,孔克勤;關(guān)于聽覺障礙兒童人格的一項研究[J];心理科學;1997年06期
7 張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與父母教育方式的關(guān)系──不同群體間的一致性與差異性[J];心理科學;1998年06期
8 李丹;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年03期
9 張福娟,謝立波,袁東;視覺障礙兒童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J];心理科學;2001年02期
10 鄧光輝,孔克勤;內(nèi)田─克雷佩林心理測驗在我國的試用研究[J];心理科學;199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英 ,潘耀斌 ,程式如;奇怪的《101》[J];劇本;1980年02期
2 孝廷;;《牛虻》的譯本[J];讀書;1980年05期
3 盧賀英;;民和縣總堡公社文化狀況[J];青海社會科學;1980年01期
4 禹明;;漫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山東外語教學;1981年03期
5 果魯英;;五位中學語文教師的意見[J];辭書研究;1981年04期
6 宇寰;;語文課教學方法芻議[J];惠州學院學報;1981年02期
7 水天同;誦詩與學文——英語教學漫談[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2年02期
8 陳安福;中學生學習假言判斷的一些情況(調(diào)查報告)[J];思維與智慧;1982年01期
9 馬華芳;必須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S1期
10 ;對中學生追求異性及談戀愛的一般分析[J];青年研究;1982年1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運良;劉炳鳳;;關(guān)于全國中等衛(wèi)校第三版社區(qū)醫(yī)學等專業(yè)《病理學》教材之我見[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2 王希杰;李名方;;關(guān)于得體修辭學的通信[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3 李愛生;;山區(qū)辦學的榜樣——來自方山縣圪叉咀小學的報告[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nóng)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4 孫延林;李實;陳桂嶺;;能力知覺、目標定向?qū)Τ踔猩w育課中的動機水平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5 蔡名宏;;外山三法氣療防治假弱近視經(jīng)驗[A];中國特種針法應用與針灸臨床學術(shù)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0年
6 王巧林;;刊物·主編·策劃[A];論責任編輯的工作——中國編輯學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選[C];2000年
7 沈德立;陶云;;不同文體課文閱讀過程的眼動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8 楊杏;;農(nóng)村與城市初中生學業(yè)成績歸因的比較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9 雷靂;王爭艷;劉紅云;張雷;;初中生的親子溝通及其相關(guān)因素的路徑分析[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10 王雁;唐志強;;初中生學業(yè)成績歸因的現(xiàn)狀及分析[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靜;學生減負,家長大有可為[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江波;保健品不是營養(yǎng)品[N];大眾衛(wèi)生報;2000年
3 羅曉 劉國耀;青少年性教育老話題新思考[N];法制日報;2000年
4 高浩榮;韓國教改新動向:放開“校外教育”[N];光明日報;2000年
5 京源;家庭教育支出知多少?[N];湖北科技報;2000年
6 王文寬;伊拉克取消免費教育制[N];檢察日報;2000年
7 凌月;多數(shù)學生不及格[N];江西日報;2000年
8 記者 聶曉陽 實習生 劉佳;中國銀發(fā)網(wǎng)民逾十四萬[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9 記者 劉菲;匯文網(wǎng)校獎勵優(yōu)秀學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10 本報記者 李曉珊 韓富斌 高不平;一個不能少 個個要教好[N];陜西日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平;初中生自我調(diào)節(jié)學習發(fā)展特征及相關(guān)因素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2 白蕓;理解學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劉海燕;青少年恐懼情緒再評價調(diào)節(jié)腦機制fMRI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汪曉贊;我國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改革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志宏;初中生校園壓力因果模型建構(gòu)與壓力疏導團體輔導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6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學習動機內(nèi)化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趙梅;婚姻沖突及其對青春期子女的影響[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吳鵬澤;中日學生對媒體態(tài)度的比較研究及提高媒體素養(yǎng)的策略[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俊敏;維漢大、中學生體育目標定向、身體自尊、社會性體格焦慮、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吳家碧;臺灣省苗栗縣初中生休閑行為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惠蓉;中學差生的自我價值感及其與控制源的關(guān)系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龍珂;初中生物理學習思維障礙的研究及教學對策[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3 徐曉鋒;課堂測驗情境中初中和小學生欺騙行為的影響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4 翁可為;深圳市中小學獨生子女人格現(xiàn)狀及教育研究報告[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 楚天遂;滎陽市農(nóng)村初中在校生輟學問題與對策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6 楊峰;初中生品德發(fā)展測評量表的研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周仕榮;貴州漢族、布依族初中生幾何證明能力的跨文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0年
8 戴斌榮;刺激材料的呈現(xiàn)方式對兒童青少年分類活動影響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9 向守俊;初中生挫折應對自我監(jiān)控訓練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魏宏聚;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礙特征與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7605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760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