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在農村中學生行為與暴力遭遇間的中介效應
本文選題:自尊 + 行為; 參考:《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討自尊在農村中學生行為與暴力遭遇間的中介效應。方法:本研究采用橫斷面研究方法,對3620名隨機選擇的農村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暴力遭遇采用WHO暴力遭遇調查問卷,行為問題評定采用Achenbach兒童行為自陳量表(CBCL),自尊水平的評價采用Rosenberg自評量表。結果:在以暴力遭遇為應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中,加入自尊(中介變量),減少行為與暴力遭遇(β從0.232到0.226)之間的聯(lián)系強度;Sobel檢驗證實:自尊在行為與暴力遭遇之間起部分中介效應(β從0.232到0.226,Sobel-Zvalue=2.340,P=0.019);采用同樣的模型,分別對言語、軀體和性暴力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自尊(中介變量)在行為與言語暴力之間起部分中介效應(β從0.225到0.200,Sobel-Z value=1.992,P=0.046);而自尊在行為與軀體暴力或性暴力之間無中介效應。結論:自尊在農村中學生行為與暴力遭遇(尤其是言語暴力)之間起部分中介效應。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 between behavior and violence in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3620 randomly selected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WHO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violence, Achenbach was used to assess children's behavior, and self-rating scale for self-esteem was used to evaluate self-esteem.Results: in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ith violence encounter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Body and sexual violenc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lf-esteem (intermediate variable) played a partial intermediary effect between behavior and verbal violence (尾 0.225 to 0.200) Sobel-Z value1.992P0.046, but self-esteem had no intermediary effect between behavior and physical or sexual violence.Conclusion: self-esteem plays a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 and violence (especially verbal violence).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寧鄉(xiāng)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寧鄉(xiāng)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荊春霞,王聲ng,陳青山,吳赤蓬,劉國寧;廣州市中學校園暴力發(fā)生情況及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年01期
2 羅家有;曾嶸;熊靈芝;李雄偉;尹遜強;孫振球;;3620名農村中學生暴力遭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7年05期
3 蔡建紅;大學生自尊結構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1年04期
4 羅家有;方俊群;晏強;尹遜強;付楚慧;譚彩;李雄偉;熊玲芝;孫振球;;3620名農村中學生暴力遭遇及其行為問題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含笑;;大學生自尊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李苑凌;謝朝暉;;自尊心理研究綜述[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張奇;王錦;;大學生自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年02期
4 覃思;梁小冬;戴文燦;吳少芳;朱克京;王聲ng;;珠海市城區(qū)初中生人際間暴力流行病學調查[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4期
5 覃思;;恩施市中學生人際間暴力發(fā)生現(xiàn)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3期
6 陳敏;鄭誠德;;大學生自尊水平與擇業(yè)取向的相關研究[J];閩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李文婷;;解析校園女生群體暴力[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7年03期
8 楊志昌;梁華;;當代大學生自尊、自信與生活事件相關關系理論綜述[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14期
9 殷華西;國內自尊研究概述[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任亮寶;舒躍育;;自尊心理及其相關研究的綜述[J];河西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燁;自我價值感二維模型的理論架構與實證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2 羅家有;農村中學生暴力遭遇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興紅;福州市初中階段流動兒童自尊、應對方式與學校生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坤;美國預防中小學校園暴力的法律措施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師彥潔;高中生日常性學業(yè)復原力與自尊、社會支持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1年
4 安明龍;新生代農民工服刑勞教人員自尊、應對方式與攻擊的關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5 郭娟;緩沖死亡焦慮的自尊機制的初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殷華西;青少年自尊發(fā)展的差異研究及其教育建議[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田錄梅;自尊對失敗后不良情緒反應的緩沖效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巖莉;鄭州幼師學生學習動機的發(fā)展及其與自我效能感、自尊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覃思;珠海、恩施兩地中學生人際間暴力發(fā)生現(xiàn)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10 王昕;中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自尊、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袁平;歐陽杏娟;談琳;徐永紅;尹繼;汪陶;熊杰;王云;張靜;張紅林;殷明艷;;貴陽城區(qū)兒童少年心理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貴州醫(yī)藥;2007年02期
2 曹保印;必須堅決制止校園暴力行為[J];湖南教育;2003年04期
3 林漢生,王聲ng,范存欣,郭暢;人群傷害專題調查中的若干方法學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1999年04期
4 鮑雪霞;;校園暴力及預防措施[J];教育與職業(yè);2003年11期
5 荊春霞,王聲ng,陳青山,吳赤蓬,劉國寧;廣州市中學校園暴力發(fā)生情況及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年01期
6 李慧娟;張朝;安霞;黃曉玲;白懷生;呂春明;王澈;孫勝玉;李愛美;;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年24期
7 葉冬青,朱繼民,張永青,李白坤,楊仕貴,陳東周,尹婧;合肥市中小學生暴力行為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年01期
8 趙云靜;郗春艷;馬學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行為問題的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家有;方俊群;晏強;尹遜強;付楚慧;譚彩;李雄偉;熊玲芝;孫振球;;3620名農村中學生暴力遭遇及其行為問題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6期
2 劉華山;;關于高中生自尊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8年05期
3 鄭朝暉,李少仰;學習困難兒童言語與行為問題的早期發(fā)現(xiàn)[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8年02期
4 程紅,劉筱嫻,石淑華,楊小莉,吳云云,尹豐;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與4~5歲兒童行為問題相關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0年02期
5 曾暉;海南特區(qū)中小學生行為問題因子結構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年02期
6 劉X,任甫,高顯會;小學生家長、教師對行為問題認識與態(tài)度的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2年03期
7 劉愛書,陳力;兒童P300與行為問題和智力不平衡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4年05期
8 范興華;;大學生成就動機與情緒和行為問題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年01期
9 寧延珍,許成文,解昌國,薛秀榮,陳善亭;單、雙親家庭學齡兒童行為問題的對照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10 凌宇;楊娟;鐘斌;章晨晨;姚樹橋;;童年創(chuàng)傷經歷與自尊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祖蔭;葛l氃,
本文編號:17328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73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