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茶山漢詩中的中國文化影響和日本風土特性
發(fā)布時間:2017-04-14 13:18
本文關鍵詞:菅茶山漢詩中的中國文化影響和日本風土特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從學術(shù)研究史的視野,對有關菅茶山漢詩的研究論文進行了梳理,發(fā)現(xiàn)菅茶山的漢詩創(chuàng)作中,中國文化影響和日本風土特性兼而有之,并相輔相成。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五個方面。 一、菅茶山早期的漢詩創(chuàng)作具有初期文人特質(zhì),是指多使用典故和古語,希望自己能夠化身為中國古典中的文人。因此,菅茶山的《蘭》詩受到了孔子《猗蘭操》的影響,同時與繁欽《詠蕙詩》、陸游的“詠蘭詩”有相同之處。盡管如此,這類漢詩仍具有日本風土特性,即由菅茶山個人的孤獨感和郁悶心情所決定的與孔子《猗蘭操》、繁欽《詠蕙詩》等不同的主題。“詠石詩”使用了許多中國古代的典故來表現(xiàn)茶山對現(xiàn)實社會的厭惡,但將石頭比喻成自身的創(chuàng)作手法以及對“石頭所在場所的”的獨特構(gòu)思是菅茶山漢詩特有的。 二、菅茶山的漢詩創(chuàng)作受中國明清文人畫的影響。菅茶山在明清文人畫和明清文人的詩歌作品中獲得了比寄托憂憤情感的漢詩作品更進一層的、活用色彩來描寫景物的表現(xiàn)手法。與此同時,菅茶山的漢詩又有不同于明清文人畫和詩歌的部分,如茶山漢詩中“鳥背”一詞的表現(xiàn)手法就是中國詩歌中未曾出現(xiàn)的。 三、菅茶山早期的漢詩受《文選》的影響。在“政治批判詩”中菅茶山主要采用《文選》中《古詩十九首》、賈誼《鵬鳥賦》等作品中的“浮云”、“白日”等詞來表現(xiàn)社會的頹廢,用“鳥”來比喻奸惡之人。然而,在“表現(xiàn)情感的漢詩”作品中,菅茶山不僅采用了《文選》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同時還積極地賦予《文選》中陸機《演連珠》、沈約《謝靈運傳論》作品中“論心”一詞新的涵義,并根據(jù)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辛勤風波事,款曲洲渚言”這兩句詩創(chuàng)造出“款言”這一新的詩語,語意為“親密、詳細地談論互相近況”。這同樣說明菅茶山早期的漢詩,既受到了《文選》等中國文化的影響,又具有日本風土特性的創(chuàng)新性。 四、菅茶山的漢詩受到日本傳統(tǒng)文藝,特別是和歌和俳諧的影響。然而,像“道上詩”這一類漢詩既有使用俳諧囑目性這一表現(xiàn)手法的作品,也有使用典故這一中國漢詩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的作品。也就是說,菅茶山的漢詩創(chuàng)作具有日本文學化即俳諧性的漢詩,同樣也使用了“出典”這一中國漢詩的表現(xiàn)手法。 五、所謂“和習”,正是我們所說的菅茶山漢詩創(chuàng)作中的日本風土特性;俞樾盡管對菅茶山漢詩中的“和習”進行了一些修改,但卻對菅茶山的漢詩創(chuàng)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說明,具有“和習”即日本風土特性的菅茶山的漢詩創(chuàng)作,仍然受到中國國學大師的認可,即具有漢詩普遍的審美價值。
【關鍵詞】:菅茶山 漢詩創(chuàng)作 中國文化影響 日本風土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313
【目錄】:
- 摘要7-8
- 要旨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緒論12-13
- 1.1 菅茶山在日本漢詩中的地位12-13
- 1.2 菅茶山漢詩的先行研究13
- 1.3 從學術(shù)研究史角度看菅茶山漢詩的先行研究13
- 第二章 菅茶山《黃葉夕陽村舍詩》卷一漢詩和菅茶山的初期文人特質(zhì)13-16
- 2.1 初期文人13-14
- 2.2 菅茶山《黃葉夕陽村舍詩》卷一漢詩中體現(xiàn)出的初期文人特質(zhì)14-15
- 2.3 小結(jié)15-16
- 第三章 "文人畫"對菅茶山詩風的影響16-19
- 3.1 文人畫16-17
- 3.2 明清"文人畫"和菅茶山詩風的轉(zhuǎn)換17-18
- 3.3 小結(jié)18-19
- 第四章 菅茶山漢詩與《文選》19-22
- 4.1 《文選》19-20
- 4.2 《文選》對菅茶山漢詩的影響20-21
- 4.3 小結(jié)21-22
- 第五章 中國漢詩的日本文學化——菅茶山漢詩的俳諧性22-31
- 5.1 菅茶山"詠螢詩"中的俳諧性22-24
- 5.2 從"綿弓"、"栗k
本文編號:3060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0609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