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識與球域感
[Abstrac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re will be no single knowledge, all knowledge, present, future, and even the past, will be global regional. When it comes to "Chinese culture", "globalization" will not be the end of it. On the contrary, it will become the public wealth of the whole world and all mankind.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
【分類號】:D5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金惠敏;;作為哲學的全球化與“世界文學”問題[J];文學評論;2006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金惠敏;圖像增殖與文學的當前危機[J];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德山;;全球化與社會主義:觀念與政策爭議[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2 馬殾;;美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以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控制和氣候變化問題為例[J];黨史文苑;2011年16期
3 蔡拓;;國際社會與國家改革[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04期
4 江凌飛;;關于對外戰(zhàn)略創(chuàng)新思維的若干問題[J];傳承;2011年13期
5 李超;;對全球化時代民族國家前途的思考[J];當代世界;2011年08期
6 劉小川;;全球化時代主權(quán)理論的困境與出路[J];學理論;2011年18期
7 潘亞玲;;試論全球化下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生存能力[J];教學與研究;2011年07期
8 簡軍波;;倫敦騷亂,一場夭折的“革命”?[J];社會觀察;2011年09期
9 帥克;;城市新牛仔[J];黃金時代;2005年01期
10 黃民興;;世紀震蕩:阿拉伯世界政治動蕩的原因和前景[J];回族研究;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艷玲;;全球化視角: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上海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沈劍平;;為什么全球化中民主國家的選舉不那么“民主”了?[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曾瑞明;;全球化時代社會主義中國應對挑戰(zhàn)的和諧思路[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祝鳴;;次國家外交視角下的民族問題[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5 賈海濤;;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移民潮及其政治、經(jīng)濟影響[A];21世紀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陳衍德;;東南亞的貧困與民族動亂——全球化進程中的經(jīng)濟-文化抗爭[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7 周尚文;郝宇青;;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fā)展也離不開中國[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shù)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張友庭;;多元現(xiàn)代性理論及其對中國研究的啟示[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9 高國希;;論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念[A];馬克思主義 中國探索與當代價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9年
10 倪世雄;潛旭明;;新地緣政治與和諧亞太[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全球化時代,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N];解放日報;2009年
2 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陳學明;全球化時代與社會主義的想象力[N];文匯報;2009年
3 本報評論員 王爾山;新聞背后,更多是角度問題[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4 李水生;“新思維”難解老問題[N];人民日報;2009年
5 孟憲生;審視全球化時代國家角逐之變[N];光明日報;2006年
6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馮玉軍;全球化時代的“公民身份”困境[N];檢察日報;2011年
7 王義桅;如何超越暴力:和諧比自由更可貴[N];解放日報;2007年
8 俞可平;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形象[N];學習時報;2007年
9 俞可平;和諧世界與和諧外交[N];文匯報;2007年
10 俞可平;國際合作與和諧世界[N];學習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帆;全球化時代的對外政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3 唐昊;利益集團政治變遷與美國霸權(quán)的轉(zhuǎn)型[D];暨南大學;2007年
4 霍淑紅;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s)的角色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鄭偉;“第三條道路”價值觀批判[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志;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海外利益的保護和拓展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7 楊勇;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城市外交[D];暨南大學;2007年
8 周樹春;全球治理和目標建構(gòu)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9 姜秀敏;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文化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顏升邦;全球化時代中國外交戰(zhàn)略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忠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義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2 盧榮輝;全球化背景下的恐怖主義與反恐斗爭[D];蘇州大學;2005年
3 揭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國家形象戰(zhàn)略[D];暨南大學;2006年
4 王成君;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非傳統(tǒng)安全[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杜麗華;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國家利益的維護和拓展[D];蘇州大學;2007年
6 申曉玲;論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霸權(quán)與國家安全[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古天姣;國際傳播與國家形象的構(gòu)建[D];吉林大學;2008年
8 卓旭春;論全球化時代的非政府組織[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周蕾;全球化時代的公眾外交[D];山東大學;2009年
10 黃小芳;全球化時代中國國家安全預警系統(tǒng)之構(gòu)建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760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7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