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國學研究的當代思想史意義
本文關(guān)鍵詞: 胡適 國學 新文化 傳統(tǒng) 出處:《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國學研究是當今學術(shù)界的熱點,國學熱為當今有影響的社會思潮之一。當今的國學研究總體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成分。胡適的國學研究在當今依然具有啟示意義:在國學研究中盡量做到價值中立,不可把某一學派定為一尊;國學研究要有助于中國現(xiàn)代性文化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在國學研究中,不可忽視和反對近代以來所形成的現(xiàn)代性精神傳統(tǒng)。
[Abstract]: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 hot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nowadays, and it is one of the influential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unhealthy elements. Hu Shi's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still ha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try to be value neutral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hould not regard one school as one;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should be helpful to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cultur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we should not ignore and oppose the spiritual tradition of modernity formed since modern times.
【作者單位】: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分類號】:C092
【正文快照】: 國學研究是當今學術(shù)界的熱點,國學熱也成了當今有影響的社會思潮之一。檢視今日之國學熱與國學研究,總的趨向當然是理性與健康的,但其中也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需加審視。陳源批評20世紀20年代研究國學的熱潮:“只有研究國故的人整日價的搖旗吶喊,金鼓震天,吵得我們這種無辜的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曹高峰;;學會理事徽學成果一覽表(截止至2002年12月)[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馬識途;;郭沫若研究也要與時俱進[A];郭沫若與百年中國學術(shù)文化回望[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尊明;國學研究的現(xiàn)代化趨勢[N];光明日報;2005年
2 ;“胡適人文講座”開講目錄[N];中華讀書報;2010年
3 紀寶成;接續(xù)文脈 重振國學[N];人民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勾曉峰;國學再度受關(guān)注 求學者多為企業(yè)高管[N];經(jīng)濟參考報;2005年
5 本版編輯 本報記者 羅敏 彥升 葛劍雄 蘇三;誰是我們的“國學大師”[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6 林華瑜;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對傳統(tǒng)學術(shù)研究的影響[N];光明日報;2005年
7 樸承之;學術(shù)史:流變、回歸與失憶[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8 陳奎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改革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9 ;首屆“民辦中國學論壇”簡介[N];社會科學報;2004年
10 納吉;跨越時空 感識中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光;從胡適的“國學”研究看其治學方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姚瑩;論胡適的學術(shù)設(shè)想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3 孔超瓊;胡適學術(shù)演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饒向陽;胡適方法:一種現(xiàn)代中國元方法的建構(gòu)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4777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7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