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雁平:20世紀20年代的國學推薦書目及其文化解讀
本文關鍵詞:20世紀20年代的國學推薦書目及其文化解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徐雁平:20世紀20年代的國學推薦書目及其文化解讀的相關文章
徐雁平:20世紀20年代的國學推薦書目及其文化解讀
指導學子讀書治學的推薦書目(亦稱導讀書目),追溯其歷史,最早的可能要算是敦煌遺書“伯2171號卷”子《雜鈔》中的一個“唐末士子讀書目”。該目共收書25部,以問答的形式出現(xiàn)。據(jù)王重民分析,該目雖說比較簡單,但“密切結合著當時的實際情況,,挑選了當時社會上最實用的書籍通行的注本,正是適應著當時一般讀書識字的人的需要而編輯出 更多...
吳敬璉推薦書目
編者按:適逢全國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下發(fā)的2004年第3號文件《中國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社會各界都在為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作出自己的努力。我們以為,要想繁榮發(fā)展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就要學習、借鑒前輩們成功的治學經(jīng)驗。其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1月25日看望經(jīng)濟學名宿薛暮橋、陳翰笙時也談 更多...
馮象:推薦書目、編案例與“判例法”
讀書人一輩子談得最多的是書。不但課上課下討論,而且時有遠方不相識的讀者和學子來鴻。后者說完感想,每每還請求推薦書目。那懇切的心情很讓我感動,因為我在他們的年齡時無緣上大學,也是這樣四處尋書問書的。然而我拿不出合適的書目,尤其在法學領域:國內(nèi)的新書好書,我該向求問者討教才是;美國的學術前沿,又未必與他們的學業(yè)和生活相關。 更多...
丁建峰:推薦書目——大學四年通識讀本
推薦書目2011年9月,為中山大學本科學生而作。我們這一代人,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幼學根基沒有打下,雖不可說是不學無術,但總是覺得缺乏積累,腹笥茍簡,理論上的功底也很淺保希望同樣的問題,再也不在我們的下一代學生身上發(fā)生。所以特此為本科學生作這樣的推薦,希望學生能夠在原典的基礎上探索高深學問。中國儒家,《四書》、《詩經(jīng)》 更多...
陳建華:殷明珠與20世紀20年代初好萊塢明星文化
提要:殷明珠的從影傳奇與好萊塢明星文化的糾葛,不僅涉及“明星”一詞的來由,也涉及時尚、性別、商品物戀等話題,對于打造20世紀20 年代初上海的都市景觀來說,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1922 年2 月1 日國產(chǎn)片《海誓》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戲院開映,殷明珠(1904- ? ) 在片中飾演女主角,這對于當時的電影觀眾來說,是件見 更多...
羅志田:留學生讀什么書:20世紀20年代的一次討論
[內(nèi)容提要]20世紀20年代,學界針對胡適開出的“國學書目”,展開了一場爭議。這次爭議不僅涉及到當時剛興起的整理國故運動,且與同時發(fā)生的“科學與人生觀之爭”也有關聯(lián)。In the 1920 s , a debate was started over a recommended book list put forth b 更多...
梁啟超:國學入門:書目及其讀法
序兩月前《清華周刊》記者以此題相屬,蹉跎久未報命。頃獨居翠微山中,行篋無一書,而記者督責甚急,乃竭三日之力,專憑憶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書名亦憶錯誤者,他日當更補正也。中華民國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啟超作于碧摩巖攬翠山房(甲)修養(yǎng)應用及思想史關系書類〇《論語》《孟子》《論語》為二千年來國人思想之總源泉!睹 更多...
趙月枝:有錢的、下崗的、犯法的:解讀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小報故事
[摘要]:本文以文化研究和文本解讀為理論和方法論取向,呈現(xiàn)了對20世紀90年代作為中國大眾報刊主要形式的、被認為是低品味的“街頭小報”的雙重分析模式,即小報作為一種社會傳播方式和作為大眾表達的潛在論壇。首先,本文對大眾報刊樣式及其讀者群在中國報業(yè)和社會結構中的演變與地位作了回顧,并將大眾報刊形式的演變與改革開放時代中國 更多...
張國剛:陳寅恪、唐長孺、胡如雷與20世紀中國學術史
從宏觀上看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發(fā)展史,可以觀察到一個從否定傳統(tǒng)到呼喚回歸本土化的 歷史 變化過程。首先是西方學術的沖擊,中國學人作出過激的反應,用學術的現(xiàn)代化或西方化來否定本民族學術傳統(tǒng)。然后在民族的危機感和自信心的雙重作用下,又出現(xiàn)呼吁學術的本土化的趨向。但是,本土化并不是要簡單地否定西學、恢復舊學。達到這樣一種比 更多...
鄭謙: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與中國
2001年,法國后現(xiàn)代大師德里達說“60年代發(fā)生的事,動堯改變了世界的根基”。2003年《毛澤東傳》作者菲力普·肖特說,對于他們這一代成長于1960年代、被革命激情燃燒的歐洲人來說,遙遠的中國和轟轟烈烈的“文革”讓他們充滿向往與理想,盡管并不清楚那兒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斑@是1960年代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刻下的烙穎。的確 更多...
蕭延中: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關于毛澤東及其思想研究的趨向
[摘要] 隨著20世紀90年代“冷戰(zhàn)”狀態(tài)的緩解或質變,也隨著中國內(nèi)部政治戰(zhàn)略的再度調(diào)整,西方毛澤東及其思想的研究也出現(xiàn)了明顯轉向。在總體趨勢方面可概括為:從“意識形態(tài)批判”走向“學術理路分析”;從“區(qū)域性政策研究”走向“理論體系內(nèi)的評價”;從“單一政治分析”走向“方法論多元化”三大趨向。西方學者的問題意識和研究方法 更多...
本文關鍵詞:20世紀20年代的國學推薦書目及其文化解讀,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37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3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