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教育課程的研究型教學
發(fā)布時間:2022-01-05 20:38
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型教學的價值在于彰顯"教學作為學術事業(yè)",目標旨在促進師范生轉化性"學教",其性質體現(xiàn)為"研究取向的學與教"及"研究支持的學與教"。教師教育課程可致力于遵循轉化性"學習教學"的規(guī)律,提供多種形式的"學教"支架并組織開展"學研一體"的行動學習活動,創(chuàng)新研究型教學策略。
【文章來源】:當代教育科學. 2020,(09)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型教學的價值目標
(一)彰顯“教學作為學術事業(yè)”
(二)促進師范生轉化性“學教”: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型教學的目標
二、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型教學的性質定位
(一)“研究取向的學與教”
(二)“研究支持的學與教”
三、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型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提供多種學習支架
1. 受教育史作為學習支架
2. 隱喻認知作為學習支架
3. 思維外顯作為學習支架
(二)精心組織研學活動
1. 敏銳捕捉觸發(fā)事件
2. 合作開展集體反思
3. 分享自主研學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教學隱喻的職前國際漢語教師轉化性學習初探[J]. 劉芳芳,汲傳波.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01)
[2]大學研究性教學改革的阻力及其化解[J]. 楊冬. 重慶高教研究. 2019(03)
[3]隱喻:教師學習經(jīng)驗的認知表征[J]. 李晶,呂立杰. 課程.教材.教法. 2018(05)
[4]高校研究性教學改革的邏輯源起與深化路徑——基于知識生產(chǎn)模式轉型的推進框架[J]. 王務均,王洪才.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8(01)
[5]知識創(chuàng)造型學習方式的構建與實踐——基于卓越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探索[J]. 曾文婕,蔣慧芳,陳思宇,潘蕾瓊.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7(18)
[6]促進學生投入的生本學習設計框架——論定向、掌握與分享[J]. 李英蓓,邁克爾·J.·漢納芬,馮建超,盛群力. 開放教育研究. 2017(04)
[7]教師主體性學習身份的建構與發(fā)展——轉化性學習理論的啟示[J]. 賀慧敏.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6(07)
[8]轉化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意義探討[J]. 宋廣文,劉鳳娟. 全球教育展望. 2014(01)
[9]研究型教學的行為分析——基于復旦大學的課堂教學觀察[J]. 陳侃,丁妍,王穎. 復旦教育論壇. 2012(04)
[10]美國中小學教師的同伴互助及對我國教研組活動的啟示[J]. 夏惠賢,楊超. 教育科學. 2008(04)
本文編號:3571037
【文章來源】:當代教育科學. 2020,(09)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型教學的價值目標
(一)彰顯“教學作為學術事業(yè)”
(二)促進師范生轉化性“學教”: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型教學的目標
二、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型教學的性質定位
(一)“研究取向的學與教”
(二)“研究支持的學與教”
三、教師教育課程研究型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提供多種學習支架
1. 受教育史作為學習支架
2. 隱喻認知作為學習支架
3. 思維外顯作為學習支架
(二)精心組織研學活動
1. 敏銳捕捉觸發(fā)事件
2. 合作開展集體反思
3. 分享自主研學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教學隱喻的職前國際漢語教師轉化性學習初探[J]. 劉芳芳,汲傳波.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01)
[2]大學研究性教學改革的阻力及其化解[J]. 楊冬. 重慶高教研究. 2019(03)
[3]隱喻:教師學習經(jīng)驗的認知表征[J]. 李晶,呂立杰. 課程.教材.教法. 2018(05)
[4]高校研究性教學改革的邏輯源起與深化路徑——基于知識生產(chǎn)模式轉型的推進框架[J]. 王務均,王洪才.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8(01)
[5]知識創(chuàng)造型學習方式的構建與實踐——基于卓越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探索[J]. 曾文婕,蔣慧芳,陳思宇,潘蕾瓊.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7(18)
[6]促進學生投入的生本學習設計框架——論定向、掌握與分享[J]. 李英蓓,邁克爾·J.·漢納芬,馮建超,盛群力. 開放教育研究. 2017(04)
[7]教師主體性學習身份的建構與發(fā)展——轉化性學習理論的啟示[J]. 賀慧敏.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6(07)
[8]轉化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意義探討[J]. 宋廣文,劉鳳娟. 全球教育展望. 2014(01)
[9]研究型教學的行為分析——基于復旦大學的課堂教學觀察[J]. 陳侃,丁妍,王穎. 復旦教育論壇. 2012(04)
[10]美國中小學教師的同伴互助及對我國教研組活動的啟示[J]. 夏惠賢,楊超. 教育科學. 2008(04)
本文編號:35710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710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