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義名詞義項關系的認知方式及對外漢語教學
本文關鍵詞:多義名詞義項關系的認知方式及對外漢語教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士日益增多,如何高效地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新HSK作為教學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具有指導性的意義。漢語中的多義名詞對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數(shù)量眾多、記憶難度大,成為漢語學習的難點之一。 本文在認知語言學理論指導下,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為依據(jù),對新HSK中的多義名詞進行研究。利用認知語言學理論,為多義名詞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找出多義名詞義項產(chǎn)生的認知基礎,通過對新HSK中多義名詞進行范疇化分類,對不同范疇的多義名詞的義項衍生情況進行分析,試找出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對對外漢語多義名詞教學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漢語多義名詞提出有益的幫助。 論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文的選題背景、認知語言學和多義名詞的研究現(xiàn)狀及對本文的研究范圍進行界定。第二章從認知語言學理論入手對多義名詞的認知方式進行探討,分析義項間衍生的理論基礎,為后續(xù)研究提供理論支持。第三章到第五章將新HSK中的多義名詞進行范疇化,對每個范疇中不同義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找出義項之間的衍生機制。第六章在研究的基礎上對教學提出指導性建議,試找出適合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多義名詞教學和習得方式。第七章是本文的結論部分,總結分析了本文的研究成果與不足。論文的第二章到第六章是論文的主體。
【關鍵詞】:多義名詞 認知方式 對外漢語 教學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6
- 第一節(jié)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9-10
- 一、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9
- 二、多義名詞研究的重要性9-10
- 三、認知語言學為多義詞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10
-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10-13
- 一、我國認知語言學的研究現(xiàn)狀10-12
- 二、新HSK的研究現(xiàn)狀12
- 三、現(xiàn)代漢語多義名詞的研究現(xiàn)狀12-13
- 第三節(jié) 研究范圍的確立和研究方法13-16
- 一、本研究的語料13
- 二、多義名詞的界定13-15
- 三、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多義名詞義位衍生的認知方式16-23
- 第一節(jié) 范疇化和原型理論16-17
- 第二節(jié) 圖式17-18
- 第三節(jié) 隱喻化和轉喻化18-22
- 一、隱喻20-21
- 二、轉喻21-22
- 第四節(jié) 小結22-23
- 第三章 人和事物的實體范疇23-32
- 第一節(jié) 人和動物的范疇23-28
- 一、人和動物的部件23-24
- 二、動物的名稱24
- 三、人與人的關系24-26
- 四、人的職業(yè)或行為26-27
- 五、人的特征27-28
- 第二節(jié) 表示事物的范疇28-30
- 一、自然事物28
- 二、人造工具28-29
- 三、建造物29-30
- 四、等價物義30
- 第三節(jié) 小結30-32
- 第四章 空間和時間范疇32-36
- 第一節(jié) 空間范疇多義名詞32-33
- 一、實體義32-33
- 二、位置范疇33
- 三、位移33
- 第二節(jié) 時間范疇多義名詞33-36
- 一、分類34
- 二、義項間的關系34-36
- 第五章 抽象范疇36-39
- 第一節(jié) 抽象范疇多義名詞的分類36-37
- 一、精神實體36
- 二、數(shù)量36-37
- 三、事件37
- 四、性質(zhì)37
- 五、關系37
- 第二節(jié) 抽象范疇多義名詞的義項衍生規(guī)律37-39
- 一、義項的抽象程度逐漸增高37-38
- 二、事件范疇內(nèi)的轉喻38
- 三、基于整體-部分圖示的轉喻38-39
- 第六章 新HSK多義名詞的教學39-43
- 第一節(jié) 范疇化的詞匯教學39-40
- 一、不同范疇采取不同的釋義方式39-40
- 二、先原型義項后衍生義項分階段學習40
- 第二節(jié) 教學中適當闡釋詞義衍化規(guī)律40-41
- 第三節(jié) 語境教學法41
- 第四節(jié) 適當解讀多義名詞背后的文化意義41-43
- 第七章 結論43-44
- 第一節(jié) 研究的結論43
- 第二節(jié) 存在的不足43-44
- 參考文獻44-45
- 后記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冬梅;動詞轉指名詞的類型及相關解釋[J];漢語學習;2004年04期
2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述(一)[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3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述(二)[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4 郭成;;漢語中轉喻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周子衡;;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詞匯與考試真題詞匯的對比分析——以已公布的五級真題為例[J];考試周刊;2012年57期
6 呂禾;;新舊HSK詞匯大綱比較研究[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7 牛立偉;認知語言學在中國——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十年調(diào)查與分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姚振武;;“認知語言學”思考[J];語文研究;2007年02期
9 崔希亮;認知語言學:研究范圍和研究方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05期
10 袁毓林;詞類范疇的家族相似性[J];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莉;現(xiàn)代漢語多義詞新探[D];山東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紅姣;《大綱》中雙音名詞詞義與語素義關系及其對外漢語教學[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高婧;論現(xiàn)代漢語多義名詞義項間的隱喻轉喻關系[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多義名詞義項關系的認知方式及對外漢語教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49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5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