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義動詞“上”、“下”的隱喻基礎(chǔ)
【作者單位】: 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2010年度中南民族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一般項目“基于計算機語言信息處理的文藝生產(chǎn)與消費調(diào)查評估數(shù)據(jù)庫建設(shè)”(項目編號:YSY1000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冬云;;論“心理意象圖式”中“上”“下”方位詞的運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8期
2 劉蘋;;“到”義動詞“上”、“下”的隱喻基礎(chǔ)[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07期
3 陳燕平;;空間隱喻概念“上、下”的英漢對比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S1期
4 竇融久;方位詞“上”管窺[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5 劉國輝;;漢語空間方位詞“上”的認知語義構(gòu)式體系[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陶氏河寧;方位詞“上”與“tren”比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4年06期
7 舒寶璋;無上·無尚[J];咬文嚼字;2000年12期
8 蔣華;趨向動詞“上”語法化初探[J];東方論壇;2003年05期
9 關(guān)鍵;補語“上”的意義和用法[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10 辛承姬;連動結(jié)構(gòu)中的“上”字考察[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緱瑞隆;;方位詞“上”“下”的語義認知基礎(chǔ)與對外漢語教學[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周美玲;“上”“下”語法功能的認知研究[D];南昌大學;2006年
2 張大紅;方位詞“上”“中”“下”的綜合考察及認知解釋[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趙桂英;漢英時間的空間隱喻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趙盈;表起始義的“起來”和“上”的對比[D];吉林大學;2012年
5 金順熙;上下義動詞、名詞的認知基礎(chǔ)及其隱喻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江森卓;現(xiàn)代漢語上下關(guān)系時間詞語[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405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4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