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數(shù)字文化對比與對外漢語教學
本文關鍵詞:中西數(shù)字文化對比與對外漢語教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河南大學》 2013年
中西數(shù)字文化對比與對外漢語教學
強媛媛
【摘要】:數(shù)字是人類思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為適應社會生產(chǎn)活動而產(chǎn)生的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數(shù)字本身只是人類用來計數(shù)的一種手段,,本身不帶有任何神秘色彩和神奇力量。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演變,數(shù)字原本的實指的意義開始不斷虛化,并且形成了某種特有的文化意義,逐漸形成了數(shù)字文化。數(shù)字文化的產(chǎn)生使得數(shù)字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nèi)涵。不同民族對數(shù)字的喜愛、憎惡及使用情況都有差異,這些差異是由其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維方式等方面決定的。本文從數(shù)字出發(fā)對中西數(shù)字文化的差異、差異產(chǎn)生原因及數(shù)字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方面闡述觀點,為今后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 本文在緒論部分對研究意義和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論述。正文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界定了數(shù)字、數(shù)字文化,論述了數(shù)字在跨文化中的應用——以數(shù)字習語為例。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主要從數(shù)字文化內(nèi)涵、宗教神話、數(shù)字喜忌、數(shù)字表示方法這四方面闡述中西數(shù)字文化的差異。并從宗教、神話傳說、民族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對中西數(shù)字的影響方面分析數(shù)字文化差異原因。第三部分從數(shù)字詞特點出發(fā),論述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數(shù)字詞特點及應該如何進行數(shù)字詞教學。本文在中西數(shù)字文化差異及差異原因方面展示充分,并將數(shù)字與跨文化結合,以期能為今后的對外漢語數(shù)字詞教學研究貢獻力量。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95.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麗;;情境體驗——論對外漢語成語課堂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2 池玫;;英漢數(shù)字習語的文化心理差異與淵源及其翻譯[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楊云;;從英漢數(shù)詞看中西數(shù)字文化觀[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4 呂必松;;中國對外漢語教學法的發(fā)展[J];世界漢語教學;1989年04期
5 鄒龍成;王華軍;;幾組英漢數(shù)字文化語義差異比較[J];信陽農(nóng)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露;;淺析初級漢語水平成語補充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2 馬睿婷;;小議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2期
3 李紹青;侯彥賓;;文化移情與跨文化交際中的數(shù)字文化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齊菲;李淑揚;;淺析對外漢語羨余成語教學[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18期
5 程樂樂;;論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的課堂教學[J];長江學術;2007年03期
6 李紹青;白玉;;移情關照下的跨文化交際數(shù)字意識[J];大眾文藝;2011年06期
7 王爽;;淺談對外漢語教學法的選擇——從四對關系進行多維度探討[J];才智;2013年14期
8 高小平;;真實圖片輔助的課堂教學[J];國際漢語教學動態(tài)與研究;2007年04期
9 栗葉;;對外漢語教學法探索[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9年01期
10 李宇明;論語言運用與語言獲得[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姣;;以聽說法為例淺談對外漢語教學法的應用——基于課堂觀摩記錄的研究[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邵菁;認知功能教學法:理論、設計和程序[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芳;漢語第二語言學習者成語學習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里娟;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劉海娜;初級漢語綜合課教材插圖研究與設計[D];暨南大學;2011年
4 杜紅梅;貝立茲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馬劍;對外漢語教學中“否定”功能項目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玲;基于交際法的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季菲菲;動賓、趨向動詞的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京田典子;一體化對外漢語督導式自學活頁教材開發(fā)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阮光興;漢越無標記比喻性成語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柯繡球;泰國大學漢語教育教材使用情況調(diào)查分析[D];廣西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文慧;盧亞男;;中西方數(shù)字文化觀的比較與翻譯[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朱書紅;;金融中介理論述評[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潘先軍;;簡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問題[J];漢字文化;2006年01期
4 滕梅;英漢數(shù)詞的翻譯方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5 金志剛;對外漢語教學法述評——兼談第二語言教學的交際性原則[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6 溫洪瑞;英漢數(shù)字符號系統(tǒng)及其文化涵義對比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謝雪晴;李濤;楊清平;;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成語教學軟件的設計與實現(xiàn)[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年24期
8 孫會軍 ,鄭慶珠;翻譯與文化“雜合”[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04期
9 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02期
10 殷莉,韓曉玲;民族文化心理與英漢數(shù)字習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暨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大會記要[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年04期
2 漢交;;中國召開中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學討論會[J];世界漢語教學;1990年04期
3 漢綜;;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呂必松教授赴菲律賓講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2年01期
4 ;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記要[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04期
5 魯俐;關于完善對外漢語教學兼聘制教師管理機制的幾點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6 金幼華;淺談對外漢語教學的“因材施教”[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7 丁啟陣;論漢語方言與對外漢語教學的關系[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年06期
8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潘文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年02期
9 ;商務印書館最新推出商務館對外漢語教學專題研究書系(22冊)[J];民族語文;2006年05期
10 范媛媛;;由結構主義看對外漢語教學[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6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濤;;漢語拼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2 趙延軍;;對外漢語教學與詞語辨析[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對外漢語教學探討[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4 陸慶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得體性問題[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偶辭格切入的可行性——讀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有感[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6 金美;;對外漢語教學中三種教學模式的設計[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趙峰;;隱含義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黃錦章;;從“把”的用法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陸儉明;;增強學科意識,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鐘玖英;;語言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對話[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施光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2 張普;[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3 本報記者 王萍;[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4 吳文;[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記者 蘇軍;[N];文匯報;2009年
6 吳雙;[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7 張若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9 實習生 蘇瑞霞;[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李靜;[N];中國文化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孟素;漢英成語對比及其跨文化對話之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陶健敏;漢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體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謝玲玲;以文化為核心的美國漢語教學模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孫姃愛;現(xiàn)代漢語可能補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10 韓秀娟;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通用詞語用字研究及字詞語關系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冉建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傳播[D];蘭州大學;2012年
2 王璐璐;對外漢語教學情景劇《快樂漢語》文化元素及傳播體驗的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郭新亞;淺談趣味性原則在對外少兒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2年
4 曹少麗;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D];鄭州大學;2012年
5 趙曉瓊;顏色詞: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媒介[D];蘭州大學;2012年
6 許珊;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同義詞辨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汪美姣;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8 張晞文;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教材中文化項目評估初探[D];南京大學;2012年
9 張云;中國強交際語境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10 溫桂松;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感教學[D];黑龍江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中西數(shù)字文化對比與對外漢語教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57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5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