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的社會融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的實證調(diào)查
發(fā)布時間:2023-04-12 01:42
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社會融入是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社會議題。本研究通過簡單隨機抽樣法對四川省620名7-15歲兒童進行問卷調(diào)查,從文化規(guī)則融入、社會交往融入、教育融入、家庭支持和心理融入等五個維度測量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社會融入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社會融入得分低于其他兒童,集中表現(xiàn)在文化規(guī)則融入方面,其社會融入水平受個人、家庭和學校因素的共同影響。個人層面上,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社會融入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年齡和身份認同顯著影響其社會融入水平;家庭層面上,家庭經(jīng)濟收入較少、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和親子溝通不足是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社會融入的制約性因素;從學校層面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助于提升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社會融入水平;谏鲜龇治,建議一是樹立多元身份觀,加強民族自豪感;二是重視親子溝通,改善家庭教育;三是開展多元文化教育,建立人文關懷體系;四是建立家校合作機制,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提出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描述
(二)調(diào)查工具與方法
三、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一)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與其他兒童的社會融入狀況比較分析
(二)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與其他兒童的個人、家庭、學校因素比較分析
1.身份認知
2. 家庭教育
3. 學校因素
(三)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社會融入的影響因素分析
1. 模型設定
2.回歸結果
四、結論與討論
(一)個體差異凸顯:身份認同的困惑與迷茫
(二)家庭資本欠缺:家庭文化資本的代際傳遞
(三)學校教育不足:人文關懷的缺失
五、對策與建議
(一)主體突破:樹立多元身份觀,加強民族自豪感
(二)家庭支持:重視親子溝通,改善家庭教育
(三)學校關懷:開展多元文化教育,建立人文關懷體系
(四)育人體系:建立家校合作機制,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
本文編號:3790168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提出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描述
(二)調(diào)查工具與方法
三、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
(一)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與其他兒童的社會融入狀況比較分析
(二)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與其他兒童的個人、家庭、學校因素比較分析
1.身份認知
2. 家庭教育
3. 學校因素
(三)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社會融入的影響因素分析
1. 模型設定
2.回歸結果
四、結論與討論
(一)個體差異凸顯:身份認同的困惑與迷茫
(二)家庭資本欠缺:家庭文化資本的代際傳遞
(三)學校教育不足:人文關懷的缺失
五、對策與建議
(一)主體突破:樹立多元身份觀,加強民族自豪感
(二)家庭支持:重視親子溝通,改善家庭教育
(三)學校關懷:開展多元文化教育,建立人文關懷體系
(四)育人體系:建立家校合作機制,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
本文編號:37901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379016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