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參入學分銀行的時序判定
本文關鍵詞:關于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參入學分銀行的時序判定
更多相關文章: 開放大學 學分銀行 學習成果互認 各級各類教育機構 時序
【摘要】:學分銀行制度是構建靈活多樣終身教育體系的核心內容,也是開放大學辦學的要件之一。學分銀行建設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建設主體和參與主體,即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協(xié)同合作才能完成。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參入學分銀行的時序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不同步性,開放大學在推進學分銀行建設時應該認識和遵循這一客觀規(guī)律,在正確的時段選擇合適的協(xié)同對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學分銀行建設的效益。
【作者單位】: 廣東開放大學終身教育研究院;
【關鍵詞】: 開放大學 學分銀行 學習成果互認 各級各類教育機構 時序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中新生代農民工學習權及其保障機制研究:以發(fā)達地區(qū)為例”(課題批準號:DKA1402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724.82
【正文快照】: 2012年,教育部在第一批6所開放大學成立批文中明確提出,開放大學必須積極推進“學分銀行”建設,通過建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學分的累積、轉換制度,探索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學分銀行制度被認定為開放大學辦學的要件之一,開放大學也成為我國新時期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重要推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琳;;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召開學分銀行網(wǎng)絡平臺設計工作會[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2 楊敏;;學分銀行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與應對策略——2011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遠程教育教席系列國際研修班綜述[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樸仁鐘;劉音;;終身學習型社會與韓國的學分銀行制[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趙宇紅;;我國“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構想[J];職教論壇;2012年31期
5 王改芝;;“學分銀行”背景下電大會計專業(yè)建設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年05期
6 趙宇紅;;我國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研究與構想——區(qū)域性繼續(xù)教育領域中的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02期
7 王燕軍;;關于建設我國學分銀行制度的冷思考[J];成人教育;2013年05期
8 ;學分銀行開戶流程[J];成才與就業(yè);2013年19期
9 楊立峰;張平;李麗娜;;開放大學“學分銀行”功能研究與實踐探索[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10 黃欣;趙華;;學分銀行立法——基于國際經驗的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慈溪市教育局課題組;彭飛龍;陸和杰;羅科技;陳海強;劉柱杰;;構建市民學分銀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A];2009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何學書;周增清;;綠色證書“學分銀行”初探[A];農業(yè)職業(yè)教育與“三農”問題——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早報記者 韓曉蓉 實習生 李路 趙越;上海“學分銀行”昨起“開業(yè)”[N];東方早報;2012年
2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生 劉素娟;“學分銀行”如何夯實終身學習“立交橋”基礎[N];光明日報;2013年
3 記者 陳醉 通訊員 陸和杰 孫云東;學習積分“零存整取”[N];浙江日報;2009年
4 記者 易鑫;北京“學分銀行計劃”首批學生畢業(yè)[N];中國教育報;2010年
5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樓一峰;建立“學分銀行” 溝通銜接終身學習成果[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吳遵民;能否由自考機構建設學分銀行[N];中國教育報;2012年
7 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 學習成果認證中心副主任 季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學分銀行制度[N];中國教育報;2014年
8 記者 嚴晶晶;寧波慈溪“市民學分銀行”推動終身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鄭璜;上學分銀行存學分,,換文憑[N];福建日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劉昊;北京開放大學有望下月開學[N];北京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胡榮琳;江西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分銀行制建立及發(fā)展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2 韋雄灃;廣西繼續(xù)教育學分銀行構建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3 杜社玲;韓國、歐洲學分銀行實踐及其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郭艷霞;繼續(xù)教育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5 俸婭楠;農業(yè)繼續(xù)教育學分銀行構建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武潔水;福建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設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4年
7 程世沙;基于個性化教育的自考學分銀行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紀在云;香港繼續(xù)教育資歷架構的實踐經驗及其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043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110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