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化視角下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yè)教育研究
本文關鍵詞:市民化視角下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yè)教育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市民化 城鎮(zhèn)化 新生代農民工 職業(yè)教育
【摘要】:以"80后""90后"為首的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城市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如今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重要抉擇就是向市民轉型。職業(yè)教育作為提升人力資本的重要手段,在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面臨"低質性"就業(yè)、"錯位性"失業(yè)以及身份認同等問題,必須通過加大職業(yè)教育宣傳力度、加快制訂新生代農民工培訓計劃、建立職業(yè)教育運行機制等措施,進一步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yè)技能和融入城市的能力,為新生代農民工由農民向市民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重慶大學;
【關鍵詞】: 市民化 城鎮(zhèn)化 新生代農民工 職業(yè)教育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0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培訓需求及其實現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編號:GJA104017)
【分類號】:G726
【正文快照】: 一、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解讀實現農民工和農村人口市民化,是我國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本質要求。α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大量農村人口走向城市就業(yè)、生活,隨之涌現出一大批農民工群體。截止到2013年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了26894萬人。α這一龐大的人群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孟迪云;徐巍;;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技能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2年29期
2 劉華;;加強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推進我國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3 王旭明;趙艷;趙梅蘭;;農民工市民化的影響因素和實現途徑[J];寧夏黨校學報;2014年05期
4 郭慶松;;農民工市民化:“為何”與“何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5 張騫;;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內在沖突與邏輯路向[J];求實;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健;;重慶市新生代農民工就業(yè)問題實證分析[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1年02期
2 孫金鋒;;后人口紅利時代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教育與培訓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3 吳俊;;高職院校參與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技術培訓的途徑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鐘在明;;新生代農民工就業(yè)能力與供需調查——基于浙江省的調研分析[J];調研世界;2012年04期
5 孫金鋒;;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技能培訓需求與對策探析[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年10期
6 龔麗娜;;手機移動學習: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新途徑[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7 李群山;孫霞;周黎鴻;;代際更迭與教育培訓出路——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問題研究綜述[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8 黃兆信;曾紀瑞;曾爾雷;;新生代農民工城市創(chuàng)業(yè)的職業(yè)教育初探[J];東南學術;2012年06期
9 李珍;;農民工城市融入問題研究綜述[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S1期
10 劉斯漾;;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教育需求及其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3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徐建軍;我國農民工就業(yè)培訓模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年
2 肖前玲;我國農民工教育政策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3 徐衛(wèi);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培訓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方坤;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社會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2 趙學玲;新生代女性農民工職業(yè)流動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3 冉連瓊;制造業(yè)新生代農民工就業(yè)升級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孫慧;關于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問題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鄧璇;新形勢下我國農民工市民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6 趙賢利;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下湖北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7 張周雯;山西省新生代農民工轉移培訓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3年
8 謝揚;面向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發(fā)展的教育培訓策略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王波;宜賓縣新型農民職業(yè)教育調查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3年
10 陳江南;新生代農民工教育需求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倩;;國內外農民素質及素質教育之比較研究[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2 李伊白;;面向新生代農民工的移動學習:現狀、需求與發(fā)展策略[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9期
3 吳漾;;論新生代農民工的特點[J];東岳論叢;2009年08期
4 王春林;;發(fā)達國家農民工教育培訓政策的探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5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課題組;侯云春;韓俊;蔣省三;何宇鵬;金三林;;“十二五”時期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要點[J];發(fā)展研究;2011年06期
6 楊善華;朱偉志;;手機:全球化背景下的“主動”選擇——珠三角地區(qū)農民工手機消費的文化和心態(tài)解讀[J];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02期
7 王東署;劉曉蘭;;從“用工荒”看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yè)培訓缺失[J];消費導刊;2010年06期
8 鄭杭生;農民市民化:當代中國社會學的重要研究主題[J];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9 趙玉國;;職業(yè)教育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就業(yè)問題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10 安雅麗;楊淑娥;;城鄉(xiāng)一體化背景下河北新生代農民工教育需求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中央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常務副校長,,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農村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曾一春;[N];中國教育報;2010年
2 河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劉紅霞;[N];中國教育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鄭莉 王嬌萍;[N];工人日報;2010年
4 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課題組;[N];工人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周密;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測度及其影響因素[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1年
2 葛信勇;農民工市民化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思慧;;新生代農民工在想些什么[J];同舟共進;2010年05期
2 ;走進新生代農民工的時代[J];生意通;2010年04期
3 張鐵軍;孟筱;;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與解決路徑[J];新東方;2010年02期
4 孫瑞灼;;新生代農民工的“困惑”[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0年05期
5 張遠秀;孔利;;從新生代農民工的角度看民工荒問題[J];知識經濟;2010年12期
6 張立富;;我國新生代農民工權益保護的途徑分析[J];市場論壇;2010年04期
7 李茜;;新生代農民工實現就業(yè)的自身因素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0年13期
8 本刊編輯部;;新生代農民工素描[J];現代人才;2010年01期
9 程亞文;;新生代農民工節(jié)后的出路[J];現代人才;2010年01期
10 朱四倍;;新生代農民工的理想能照亮現實嗎[J];觀察與思考;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紹輝;;“為承認而斗爭”: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認同問題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報告——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9)[C];2009年
2 張錦華;;經濟轉型視角下的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分析——基于長三角的田野調查和實證分析[A];技術創(chuàng)新與現代農業(yè)發(fā)展[C];2009年
3 譚云霞;;發(fā)展新生代農民工入黨問題的探討[A];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暨賀州市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馮丹;;淺論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與就業(yè)[A];“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徐祖榮;;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的社會資本視角[A];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與青少年工作研究報告——第七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鐵吉;;新生代農民工價值取向及引導對策研究[A];第七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2年
8 趙麗欣;;新生代農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A];第七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2年
9 劉震;;新生代農民工的發(fā)展與服務[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12)[C];2012年
10 馮丹;張慶武;;北京市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預估指標框架構建研究[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12)[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顏敏丹;“新生代農民工” 就業(yè)觀接近大學生[N];臺州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田新元;“新生代農民工”心在哪里安放[N];中國改革報;2010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早報特約評論員 于建嶸;用制度建設讓新生代農民工真正進城[N];東方早報;2010年
4 河南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副秘書長、省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蔡樹峰;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N];河南日報;2010年
5 ;新生代農民工有更強烈的城市化取向[N];經濟參考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李海濤 王騰飛 李麗穎;讓新生代農民工跨越城鄉(xiāng)鴻溝[N];農民日報;2010年
7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新生代農民工最需要保障與身份認同[N];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
8 本報財經評論員 劉偉;“新生代農民工”進入政策視野[N];深圳商報;2010年
9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經濟學系副主任 高帆;當“新生代農民工”漸成務工主體[N];文匯報;2010年
10 記者 何宗渝 黃深鋼 雷敏;新生代農民工也給中國帶來新機遇[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張傳慧;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融入問題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2 史斌;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距離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3 曾思康;新生代農民工發(fā)展的經濟學考察[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4 徐衛(wèi);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培訓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5 黃慶玲;新生代農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秦偉平;新生代農民工工作嵌入:雙重身份的作用機制[D];南京大學;2010年
7 閆濤;新生代農民工就業(yè)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年
8 柳延恒;人力資本對新生代農民工職業(yè)流動的影響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4年
9 李昱;中國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諧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忠霞;新生代農民工休閑生活方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肖亞鑫;城鎮(zhèn)化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價值觀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年
3 趙連圣;新生代農民工的不協調壓力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趙田田;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對工作嵌入的影響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王芳;返鄉(xiāng)相親:新生代農民工的一種擇偶形態(tài)[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濤;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狀況及融入路徑探討[D];蘭州大學;2011年
7 牟增芬;新生代農民工城市就業(yè)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8 耿昕;社會排斥與新生代農民工城市適應性問題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1年
9 時艷敏;新生代農民工道德關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伍敏;新生代農民工尊嚴缺失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006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110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