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堂教學“邊緣人”個案研究及其轉(zhuǎn)化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08:41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的頒布,國家對于教育均衡發(fā)展加大投資力度,人們也更加關注教育公平發(fā)展。在學校教育中,教育公平的教學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學校、教師更加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加關注課堂邊緣學生的表現(xiàn)。現(xiàn)有的研究指出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的邊緣學生廣泛存在,數(shù)量巨大,在課堂教學中想要真正實現(xiàn)教育公平,就必須要解決課堂教學邊緣人的學習問題,改變他們的學習現(xiàn)狀。課堂教學活動主要是師生互動和學生合作學習。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多體現(xiàn)在與積極參與對話的學生的互動和壓制“后進生”的違紀行為,極易忽略掉一大批在課堂中“默默無聞”的那一部分學生,許多“后進生”或者“學困生”對于這種師生互動也是保持沉默的。而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有一部分人也習慣保持沉默,他們有的因為性格原因,有的因為表現(xiàn)得不到肯定,有的因為學習能力不夠,有的因為缺乏學習興趣等等,由于他們外在的這些表現(xiàn),很容易與其他同學比較而區(qū)分開來。課堂教學邊緣人指的就是那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保持沉默狀態(tài),不參與對話,不發(fā)表觀點,并且難以取得學習成效的那一部分學生。本研究選擇了三個不同類型的邊緣學生作為被觀測者,進行為期...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問題的提出
1. 教育公平
2. 轉(zhuǎn)化策略
(二) 研究意義
(三) 相關概念界定
(四)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一) 研究方法
1. 文獻分析法
2. 個案研究法
3. 觀察法
4. 訪談法
5. 行動研究法
(二) 研究對象的選擇
三、課堂教學中的“邊緣人”特征、類型、成因及轉(zhuǎn)化策略
(一) 課堂教學“邊緣人”的特征
(二) 課堂教學“邊緣人”的類型
(三) 課堂教學“邊緣人”的成因
(四) 課堂教學“邊緣人”的轉(zhuǎn)化策略
四 案例展示及案例分析
(一) 邊緣生D同學個案
1. 案例展示
2. D同學的訪談記錄
3. D同學的邊緣人類型分析
(二) 邊緣生J同學個案
1. 案例展示
2. J同學的訪談記錄
3. J同學的邊緣人類型分析
(三) 邊緣生W同學個案
1. 案例展示
2. W同學的訪談記錄
3. W同學的邊緣人類型分析
(四) 案例中三位邊緣生的成因分析
1. D同學的“價值決定”論
2. J同學的“沉默是金”
3. W同學的外因刺激
(五) 小結
五 針對個案的轉(zhuǎn)化策略
(一) 教師介入式家庭轉(zhuǎn)化
1. D同學遞進式家庭轉(zhuǎn)化
2. J同學家庭轉(zhuǎn)化
3. W同學的教師介入式家庭轉(zhuǎn)化
(二) 教師引導式學校轉(zhuǎn)化
1. 教學趣味型轉(zhuǎn)化
2. 學習指導與任務賦予型轉(zhuǎn)化
3. 成功體驗與有意識關注型轉(zhuǎn)化
4. 問題解決型轉(zhuǎn)化
(三) 實踐結果
六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 研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二)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幼師數(shù)學學困生轉(zhuǎn)化策略初探[J]. 植麗芳. 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 2015(04)
[2]理解學生行為的關系意義[J]. 周興國.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9)
[3]高效教學:一種破解教育公平理論“解釋殘余”的思路[J]. 晉銀峰. 教育科學. 2014(04)
[4]論教師指導的合理性基礎[J]. 郭建鵬. 教育科學. 2014(04)
[5]促進學生認識發(fā)展的單元整體教學——以化學教學為例[J]. 胡久華,張銀屏.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8)
[6]論課堂教學中的“邊緣人”及其轉(zhuǎn)化策略[J]. 李森,杜尚榮. 教育研究. 2014(07)
[7]論課堂教學中邊緣人的形成過程及應對策略[J]. 亓玉慧,李森. 教育科學. 2014(02)
[8]多模態(tài)外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中介作用研究[J]. 李廣鳳. 教育科學. 2014(02)
[9]教學評價與學校課程文化建設——以“作文評分標準之爭”為個案[J]. 許可峰.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4)
[10]學困生轉(zhuǎn)化策略之框架式教學[J]. 路文柱. 物理教學探討. 2012(02)
博士論文
[1]小學數(shù)學教師信念結構及特征的個案研究[D]. 脫中菲.東北師范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農(nóng)村初中生數(shù)學學業(yè)不良的成因分析與轉(zhuǎn)化策略的研究[D]. 劉浩.山東師范大學 2013
[2]對教師、家長融合教育認識的調(diào)查及智障兒童的個案研究[D]. 虞潔.上海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99404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問題的提出
1. 教育公平
2. 轉(zhuǎn)化策略
(二) 研究意義
(三) 相關概念界定
(四)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一) 研究方法
1. 文獻分析法
2. 個案研究法
3. 觀察法
4. 訪談法
5. 行動研究法
(二) 研究對象的選擇
三、課堂教學中的“邊緣人”特征、類型、成因及轉(zhuǎn)化策略
(一) 課堂教學“邊緣人”的特征
(二) 課堂教學“邊緣人”的類型
(三) 課堂教學“邊緣人”的成因
(四) 課堂教學“邊緣人”的轉(zhuǎn)化策略
四 案例展示及案例分析
(一) 邊緣生D同學個案
1. 案例展示
2. D同學的訪談記錄
3. D同學的邊緣人類型分析
(二) 邊緣生J同學個案
1. 案例展示
2. J同學的訪談記錄
3. J同學的邊緣人類型分析
(三) 邊緣生W同學個案
1. 案例展示
2. W同學的訪談記錄
3. W同學的邊緣人類型分析
(四) 案例中三位邊緣生的成因分析
1. D同學的“價值決定”論
2. J同學的“沉默是金”
3. W同學的外因刺激
(五) 小結
五 針對個案的轉(zhuǎn)化策略
(一) 教師介入式家庭轉(zhuǎn)化
1. D同學遞進式家庭轉(zhuǎn)化
2. J同學家庭轉(zhuǎn)化
3. W同學的教師介入式家庭轉(zhuǎn)化
(二) 教師引導式學校轉(zhuǎn)化
1. 教學趣味型轉(zhuǎn)化
2. 學習指導與任務賦予型轉(zhuǎn)化
3. 成功體驗與有意識關注型轉(zhuǎn)化
4. 問題解決型轉(zhuǎn)化
(三) 實踐結果
六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 研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二)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幼師數(shù)學學困生轉(zhuǎn)化策略初探[J]. 植麗芳. 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 2015(04)
[2]理解學生行為的關系意義[J]. 周興國.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9)
[3]高效教學:一種破解教育公平理論“解釋殘余”的思路[J]. 晉銀峰. 教育科學. 2014(04)
[4]論教師指導的合理性基礎[J]. 郭建鵬. 教育科學. 2014(04)
[5]促進學生認識發(fā)展的單元整體教學——以化學教學為例[J]. 胡久華,張銀屏.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8)
[6]論課堂教學中的“邊緣人”及其轉(zhuǎn)化策略[J]. 李森,杜尚榮. 教育研究. 2014(07)
[7]論課堂教學中邊緣人的形成過程及應對策略[J]. 亓玉慧,李森. 教育科學. 2014(02)
[8]多模態(tài)外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中介作用研究[J]. 李廣鳳. 教育科學. 2014(02)
[9]教學評價與學校課程文化建設——以“作文評分標準之爭”為個案[J]. 許可峰. 教育科學研究. 2014(04)
[10]學困生轉(zhuǎn)化策略之框架式教學[J]. 路文柱. 物理教學探討. 2012(02)
博士論文
[1]小學數(shù)學教師信念結構及特征的個案研究[D]. 脫中菲.東北師范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農(nóng)村初中生數(shù)學學業(yè)不良的成因分析與轉(zhuǎn)化策略的研究[D]. 劉浩.山東師范大學 2013
[2]對教師、家長融合教育認識的調(diào)查及智障兒童的個案研究[D]. 虞潔.上海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994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099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