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qū)精神進校園的意義_《吉安師專學報》1998年01期
本文關鍵詞:師專發(fā)展與老區(qū)初中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吉安師專學報》 1998年01期
投稿
師專發(fā)展與老區(qū)初中教育
【摘要】:師專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必須緊密聯系本地、市初中教育的實際,尤其應從農村初中教育的客觀需求出發(fā),,明確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思路和具體規(guī)格,配套實施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措施,并要求在實踐中從德智體諸方面檢驗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效果。使師專在深化與初中教育相適應的綜合改革中,構建符合基礎教育與地方經濟發(fā)展需要的教育新體系。
【作者單位】:
【關鍵詞】:
【分類號】:G639.2
【正文快照】:
師專一般辦在地、市一級,生源來自本地、市,學生畢業(yè)后絕大多數分配到山區(qū)、老區(qū)的農村初中任教,這是師專面臨的客觀實際。因此,師專要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真正落實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思想,其全部工作,尤其是學校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都必須聯系與結合山區(qū)、老區(qū)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戴哲人;[J];安徽教育;1982年08期
2 李邦清;[J];零陵學院學報;1982年02期
3 周宗京;;[J];四川教育;1982年12期
4 楊惠卿;;[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1期
5 張筱良;[J];安徽教育;1983年01期
6 江泉;;[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3年06期
7 王厚宏 ,陳耀;[J];安徽教育;1986年02期
8 李仲謀;[J];安徽教育;1986年08期
9 胡德海;[J];課程.教材.教法;1986年10期
10 ;[J];瞭望;1986年1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林永輝;;[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1990年會議論文匯編[C];1990年
2 吳衡山;費繼明;;[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學會第六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6年
3 劉國進;;[A];第六期全國陶研骨干培訓班文集[C];2001年
4 許培良;王克強;;[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年
5 ;[A];“職業(yè)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qū)”研討會暨第十三次職業(yè)教育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陳立新;;[A];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張建英;;[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8 馬汝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顧兆農;[N];人民日報;2000年
2 通訊員 龍彩霞 記者 陳紅;[N];文匯報;2000年
3 記者 趙廣喆;[N];北京日報;2001年
4 本報記者 李建平;[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記者 徐光明;[N];中國教育報;2001年
6 余萬超 譚荔 駱成業(yè);[N];中國教育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王兵 通訊員 歐陽;[N];湖北日報;2001年
8 記者 楊春鎖 通訊員 裴郁春;[N];中國經濟時報;2001年
9 蔣夫爾;[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郭炳德;[N];中國教育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慶偉;[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駱金華;[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3 黃琳;[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賀永平;[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李敏;[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孫桂萍;[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傳兵;[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艷梅;[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曉燕;[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曾鳳春;[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師專發(fā)展與老區(qū)初中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44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0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