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比較分析
本文關鍵詞:現階段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比較分析
【摘要】:本文對我國與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內容、道德教育實施的途徑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旨在借鑒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學習德育實踐課堂(文明禮節(jié)課堂)和學校、家庭、地域三位一體德育體制,提高我國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的實踐性,為青少年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作者單位】: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中日青少年 道德教育 德育實踐課堂
【基金】:2016年度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課題“論現階段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比較研究”(編號:Z2016016)成果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青少年是各國未來的棟梁,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將直接關系國家的未來,關系民族的命運。在網絡化的今天,青少年在本土教育、多元化教育新理念的接觸中,思想也變得異;钴S。單一的道德教育已經無法滿足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需求,而在教育中混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匡迪;青少年道德教育與未來發(fā)展——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青少年道德教育論壇”上的講話[J];思想·理論·教育;2001年11期
2 王凡;當代國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探略[J];北方論叢;2003年01期
3 戴明清;網絡社會中的青少年道德教育[J];中國冶金教育;2003年01期
4 伊歆;音樂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響探析[J];美與時代;2003年07期
5 佘政文;關于總結抗擊“非典”斗爭中開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經驗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3年07期
6 樓競洲,朱仁寶;關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思考[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王慧;;國外青少年道德教育情況概覽[J];人民論壇;2006年07期
8 鮑淼芳;李翼;;當代國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啟示[J];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耿勁松;;呵護青少年的精神家園——網絡時代青少年學生的道德教育[J];教學與管理;2008年12期
10 楊書萍;;大眾文化背景下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8年1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黃洪基;金大陸;;從“傳媒傾向”、“城市地標”到“有我的利他觀”——對話青少年道德教育[A];和諧社會建設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三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7)[C];2007年
2 康年;;對構建上海青少年道德教育體系的探索[A];風正帆懸第二集——道德建設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方卉;;淺談青少年道德教育[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4 蔡翥;賈文芳;;網絡社會化挑戰(zhàn)與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社會心理學思考[A];和諧社會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報告——首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5)[C];2005年
5 馬建霞;;淺談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實效性[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靖tD;為青少年道德教育開發(fā)新陣地[N];沈陽日報;2011年
2 上海市市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匡迪;青少年道德教育與未來發(fā)展[N];聯(lián)合時報;2001年
3 素山;讓美德融入青少年的生活[N];光明日報;2014年
4 夏春;國外青少年道德教育[N];浙江日報;2004年
5 蔣增科;市政協(xié)五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基本辦理完畢[N];咸陽日報;2008年
6 記者 屈廣臣 特約記者 范德榮;寧城縣構建青少年道德教育網絡[N];內蒙古日報(漢);2008年
7 記者 徐志蔚;市關工委舉行2011年全委會[N];朝陽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李寅峰 烏云斯琴;張啟華三談青少年道德教育[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9 毛立軍;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刻不容緩[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10 政文;以榮辱觀促青少年道德教育[N];珠海特區(qū)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玨;戰(zhàn)后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其啟示[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朱微;中日青少年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3 韓一凡;網絡游戲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響與對策[D];鄭州大學;2010年
4 陳才;當代青少年道德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李林榮;網絡時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D];吉林大學;2006年
6 王巍;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及其借鑒意義[D];河南大學;2013年
7 張琳琳;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現狀、存在問題及解決思路[D];西北大學;2015年
8 曹清燕;論我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視域轉換[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史忠媛;當代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體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10 楊淑萍;我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實效性研究[D];山西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9670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96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