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逃康闹赶
本文關(guān)鍵詞:幸!逃康闹赶
【摘要】:幸福不僅是人類必然要選擇的終極的價值目的,也是推動人類發(fā)展的源源動力。而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其目的是為了促進人們實現(xiàn)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引導人們到達幸福的彼岸。而怎樣通過教育更好使人達致幸福的彼岸呢,這就需要我們在理解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教育,在把握教育與幸福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通過重視德育,塑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的方式,實現(xiàn)教育引導人達致幸福的目標。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關(guān)鍵詞】: 幸福 教育 生命
【分類號】:G40-011
【正文快照】: 幸福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從古代的哲學家思想家到現(xiàn)今的學者,從西方社會到東方社會,人們都在追求幸福,探索幸福,并產(chǎn)生了不同的幸福觀,如理性幸福觀、德性幸福觀、宗教幸福觀、快樂幸福觀等。我們總是在追求幸福,憧憬幸福,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樣才能得到幸福呢?一、幸福人類是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源;素質(zhì)、教育目的與素質(zhì)教育[J];教育探索;2000年10期
2 王玉蘭;關(guān)于教育目的的反思[J];吉林教育科學;2001年06期
3 趙必華;建立教育目的導引機制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單振濤;論教育目的的現(xiàn)實性與超越性[J];昌濰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5 石勝利;教師的教育目的淺論[J];當代教育論壇;2002年09期
6 石勝利;教師的教育目的淺論[J];當代教育論壇;2002年01期
7 方建鋒;;論教育目的的本真與變異[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年03期
8 唐榮德;試論我國教育目的研究中常見的問題[J];當代教育論壇;2003年09期
9 李春玲;教育本體、教育目的及其與人和社會的關(guān)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9期
10 姬煥芳;;我國教育目的理想與實踐“背離”評析[J];中國電子教育;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發(fā)的思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肖鳳彬;;從社會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變[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3 許夢瀛;;論荀子的教育目的[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吳佩玲;徐佳銘;江金山;;落實科技教育目的之新方法[A];海峽兩岸面向21世紀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李學;容中逵;;論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與懷特海的比較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娟華;;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踐行過程的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7 李勁松;;杜威教育目的觀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孟星;;校園文化建設(shè)及其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的功能[A];貫徹“十七大”精神,建設(shè)先進校園文化——廣西首屆校園文化建設(shè)論壇論文集[C];2007年
9 江慧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之我見[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10 劉錫印;;科普展品設(shè)計中幾個問題的思考[A];2004年科技館學術(shù)年會論文選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采桑子;“神題”泛濫是教育目的跑偏[N];湖北日報;2013年
2 泉眼;軟件企業(yè)為啥觸網(wǎng)[N];建筑報;2000年
3 齊建榮;默默凝視讓孩子去體會[N];保健時報;2005年
4 本報評論員;確立三個支點 明確教育目的[N];檢察日報;2000年
5 江蘇省吳江高級中學 鄧梁;懲戒須有“度”[N];江蘇教育報;2014年
6 編譯 侯麗;英大學畢業(yè)生收入與家庭背景有關(guān)[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胡 楊;給學生法治待遇[N];經(jīng)濟參考報;2005年
8 赫 u&;學!俜ㄔ篬N];中國教師報;2005年
9 郭立場;考前“拜神”折射文化隱患[N];中國藝術(shù)報;2014年
10 沈 峰;給孩子申辯的權(quán)利[N];中國教師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熊華生;為了兒童的幸福與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馮青來;文化與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建鋒;論影響我國教育目的實現(xiàn)的主要原因[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燕軍;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較分析—個人、家庭、國家教育目的的視角及其整合[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3 門憲琳;教育目的的重新定位[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崔東偉;學校的教育目的和利益目的[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仲麗楠;“位育”視角下我國教育目的實踐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6 丁俊鋒;論全球化對學校教育目的的影響與對策[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7 歐陽葉;民族文化視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會松;教育目的:教育之目的與教育之作為目的[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吳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目的人性論認識演變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姚永萍;四川省藏區(qū)“9+3”免費職業(yè)教育學生教育目的的調(diào)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712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77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