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美育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9 22:41
【摘要】: 清末民初是中國美育思想發(fā)展的特殊時期,即現(xiàn)代美育的發(fā)端期,它力圖擺脫中國傳統(tǒng)美育思想的弊病,并對西方美育思想進行有機吸收。中國社會的民族危機,使得有識之士紛紛從西方文化中尋找救國良藥,近代美育也就是他們找到的一個藥方。在清末民初,以美育來挽救社會、挽救教育、挽救革命的人和活動可謂比比皆是。從早期的康有為、梁啟超、王國維到蔡元培、魯迅、王統(tǒng)照、周玲蓀等一大批思想者所提出的美育理論到百資千態(tài)的美育實踐活動,都生動地再現(xiàn)了美育在當時的流行陣勢,給后人留下了豐實的美育經(jīng)驗。 首先,表現(xiàn)在美育的性質和地位上。清末民初教育家們對美育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認識,已突破了以往的理論界限,顯示了它重大的理論意義;對美育性質的具體認識也都各有千秋。在當時還存在著幾種形式不同的美育救國論,蔡元培則提出了他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說,這些理論和學說雖有改革社會的理想和信念,但道路卻與歷史規(guī)律不符。此外,在當時的教育政策、課程編制上已經(jīng)滲透了相當成份的美育內容,體現(xiàn)了當時美育思想在制度上的影響及其所產(chǎn)生的重大的社會意義。 其次,表現(xiàn)在美育的功能上。許多教育家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美育的社會功能、經(jīng)濟功能、文化功能、心育功能、德育功能以及美育可以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都作了不同程度的理論闡述。 最后,在美育如何實施上,從宏觀到微觀、從抽象到具體、從理念到實踐,清末民初教育家都進行了相當自覺的艱辛探索,提出了若干建設性意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美育普遍化和民眾化的實現(xiàn)。 清末民初美育思想為我們現(xiàn)代人武裝自己提供了信息資源,特別是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現(xiàn)代素質教育有著其不可低估的學術價值和借鑒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G40-014
本文編號:2734458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G40-014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彬;20世紀早期中國美育思想探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路文;二十世紀初—文革前水墨人物畫寫實造型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344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273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