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現代八家“詩言志”闡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7 09:22
【摘要】:對于中國古代詩論的研究而言,“詩言志”作為“中國詩論的開山綱領”(朱自清語)是后代學者繞不開的話題。漢代以來,對“詩言志”的闡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深化和拓展。二十世紀學術史對“詩言志”進行闡釋是從二三十年代開始的,其中的代表人物分別是陳中凡、郭紹虞、朱東潤、方孝岳、羅根澤、聞一多、朱自清、朱光潛,我們稱之為現代八家,并根據他們的觀點將其大致分為兩派,即主情派和綜合派。從整體上看,以陳中凡、郭紹虞、朱東潤、方孝岳為代表的主情派,將“志”與“情”密切關聯,認為詩歌是詩人心靈的真實外現或詩人生命的情感流露,四位學者對“詩言志”的闡發(fā)既有共性又有細微的區(qū)別。以羅根澤、聞一多、朱自清、朱光潛為代表的綜合派,對“詩言志”均有多元的解釋,聞一多將“志”釋為記憶、記錄和懷抱,朱自清認為“志”與政教相關,朱光潛既重情又重理,羅根澤則站在不帶偏向性的中庸立場。對現代八家“詩言志”闡釋的反思,我們既要看到“整理國故”運動推動了他們對“詩言志”的廣泛探討,也應關注現代八家各自的闡釋特點與局限。而“志”的內涵,實際上是知、情、意三者的有機統一。對“知”而言,“詩言志”的含義是陳述知識;對“情”而言,“詩言志”的含義是抒發(fā)情感;對“意”而言,“詩言志”是表達理性的志意?傮w來說,現代八家對“詩言志”的闡釋均注入了全新的時代理念,將新的內涵賦予了“詩言志”這一古老詩學命題,不但激活它,而且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理工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I207.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聞;這樣的歌詞我們不需要[J];北方音樂;1994年04期

2 邵杰;;先秦“詩”的意涵變遷與“詩言志”的維度[J];文藝評論;2015年06期

3 岳國棟;;岳國棟作品[J];老年世界;2019年07期

4 周而慷;;揣摩“言下意” 感悟“詩言志”——《行路難》教學案例與反思[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6年06期

5 王國欽;;“詩言志”之言在“當下”[J];中華詩詞;2016年10期

6 韓紫簫;;題插瓶荷花[J];詩潮;2017年03期

7 王洪印;;論“詩言志”說[J];青年文學家;2017年05期

8 劉倩辰;;論“詩言志”的情感內核[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年04期

9 錢斌;;詩意教育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7年05期

10 王一川;;從詩言志看中國詩的原始模式[J];文史知識;198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古風;;建構“詩言志”的理論體系[A];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八輯)[C];1997年

2 劉紹瑾;;朱自清《詩言志辨》的寫作背景及其學術意義[A];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二輯)[C];2004年

3 劉旭青;;樂教與詩學[A];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四輯)——中國文論的常與變[C];2006年

4 水渭松;;對于“賦詩言志”現象的歷史考察兼論《詩經》的編集和演變[A];東方叢刊(1996年第2輯 總第十六輯)[C];1996年

5 滕福海;;“發(fā)憤”:“詩言志”向“緣情”說發(fā)展的樞紐[A];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二輯)[C];2004年

6 楊星映;;詩言志—毛澤東的詩學觀點與創(chuàng)作實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7 勞承萬;;思維方式深層變革的產物——評劉士林的《中國詩哲論》[A];東方叢刊(1993年第2,3輯 總第六輯)[C];1993年

8 畢萬忱;;言志緣情說漫議[A];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六輯)[C];1982年

9 歐孟秋;;《未已齋吟草》賞讀[A];福建當代十一家詩詞研討會論文選編[C];2013年

10 王勝明;;試論司馬遷對《詩》的接受[A];詩經研究叢刊(第十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狄建榮 樊江洪;共話中國發(fā)展 嘉賓以詩言志[N];解放日報;2017年

2 蔡育曙;開山之鋼“詩言志”[N];云南政協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趙志偉;情深藝長詩言志 雅辭雅詠同胞情[N];中國藝術報;2017年

4 陳圣生;詩言志 歌詠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5 鮑鵬山;詩言志[N];光明日報;2013年

6 吳思敬;以夢為馬,以詩言志[N];中華讀書報;2014年

7 西南政法大學哲學系 肖朗;“詩言志”與“詩緣情”的流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

8 本報記者 曹靜;以詩言志 以詩志行[N];國際商報;2012年

9 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詩選刊》雜志社主編 郁蔥;以詩言志,以石明志[N];西部時報;2011年

10 吳歡章;詩言志和散文的境界[N];解放日報;201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星垣;由“藝”而“道”[D];中央美術學院;2012年

2 王曉東;朱自清學術思想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3 徐利華;宋代雅樂樂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瑾軒;現代八家“詩言志”闡釋研究[D];湖南理工學院;2019年

2 何浩浩;儀式理論視域下的“詩言志”探析[D];云南大學;2017年

3 劉姝懿;佚名《杜詩言志》研究[D];河北大學;2017年

4 高粉粉;從西方文論的發(fā)展演變看“詩言志、”“詩緣情”的理論價值[D];延安大學;2014年

5 尹琳;詩與非詩的界限問題[D];廣西大學;2013年

6 史麗坤;朱自清與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的建立[D];山西大學;2014年

7 林樹帥;理論·創(chuàng)作·啟蒙[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琳;《古詩十九首》的人本轉型[D];吉林大學;2007年

9 劉婷玉;高中語文古典詩歌“言志”教學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王明蔚;“詩言志”到“詩緣情”的嬗變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8379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78379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cd0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