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證券論文 >

政府本位下的國家助學貸款證券化

發(fā)布時間:2020-05-05 10:43
【摘要】: 現行的國家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貼息、財政和高校共同給予銀行一定風險補償金,銀行、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共同操作的專門幫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銀行貸款。借款學生不需要辦理貸款擔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諾按期還款,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借款學生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于彌補在校學習期間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的不足,畢業(yè)后分期償還,其有別于商業(yè)性助學貸款。從1998年首次提出,1999年開始試點,2000年在全國推行, 2004年又對其進行調整與改革,到現在已經有了8年的歷史,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舉措,利用金融手段改善了我國普通高等教育資助系統(tǒng),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 我國國家助學貸款從1999年開始試點到如今已經累計發(fā)放了將近200億元,讓成千上萬的貧困學子實現了大學之夢,但是我們也同樣看到已經推行了7年之久的國家助學貸款,一路走來命運多舛,不斷受到挑戰(zhàn)。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條例一改再改,希望通過招投標、財政補息、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等手段來根除商業(yè)銀行在發(fā)放貸款過程中的收益與成本不對稱的問題,但是這些依然無法解決行政性的助學貸款政策與銀行追求商業(yè)利潤最大化之間的沖突,導致全國出現了銀行惜貸,助學貸款難以開展的局面。 本文認為國家助學貸款的“市場失靈”困境關鍵是由于政府的缺位與越位所導致,政府沒有承擔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而把政策風險轉嫁給了逐利性的商事主體——銀行。如今我國助學貸款過程中政府名義上扮演主角而事實上扮演的是配角,“錯位”、“越位”等不合理現象頻頻發(fā)生!霸轿弧敝饕憩F在政府通過行政性手段干預逐利性商事主體——銀行的正常經營行為,將具有政策性目標的助學貸款交由商業(yè)銀行進行商業(yè)化運作,并要求商業(yè)銀行承擔風險與損失,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叭蔽弧敝饕憩F在推進具有公益性質的國家助學貸款過程中政府沒有承擔理應由其承擔的社會責任——貸款的最終風險與損失,而讓其他主體代其承擔。助學貸款的信號機制以及市場激勵機制歪曲變形,“嫌貧愛富”的銀行面對行政壓力,只能被動的應對,選擇退出助學貸款市場是必然。 本文主要圍繞這樣一條主線展開:針對當前助學貸款運作過程中主要利益主體關系沒有理順而導致貸款困境的情況,筆者提出助學貸款政府本位的觀點,由政府承擔國家助學貸款的主要風險與損失,借此刺激銀行對助學貸款的有效供給,而政府兜攬了主要的貸款損失風險后迫切需要尋找分散與規(guī)避風險的港灣,借此本文嘗試性地提出了助學貸款資產證券化這樣一種風險分散模式。 圍繞上述主線,筆者首先從國家助學貸款性質入手進行分析,從經濟學角度講國家助學貸款屬于“準公共產品”,其介于公共品與私人用品之間,能夠產生正的外部社會效益。從法律角度講,在校貧困大學生作為一個弱勢群體而存在,屬于特殊的憲法群體,有權利得到國家的特殊保護。因此,筆者認為政府有義務保護特殊群體的教育權利,承擔社會責任,其本位應該回歸,作為國家助學貸款最后風險承擔者存在。而銀行應該扮演配角,作為真正商事主體發(fā)放、經營助學貸款。這為助學貸款的供給提供了保證,一級市場得以以完全的市場運作機制呈現,了卻銀行對助學貸款開閘放水的后顧之憂。 在理清了助學貸款供給方的主要角色關系后,貸款風險與損失的重擔從銀行交還給了政府。由于我國金融信用體系還不完善,國家助學貸款自身潛在的風險不容小覷,需要源源不斷的龐大資金作為后盾,這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此如何合理轉嫁與分散風險就成了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其不僅是資金問題,更是貧困大學生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在比較了二級市場其他運行渠道之后,筆者嘗試性地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助學貸款資產證券化這種模式來減輕責任本位下的政府面臨的資金與風險壓力。 隨后,本文總結與分析了我國近年來資產證券化方面取得的經驗與成果,希望借于此來為助學貸款證券化探索一個為其量身定制的合理運作模式。筆者分析了我國離岸操作階段,準證券化階段一直到試驗階段的具體個案以及相應的法律、稅收等制度方面的改變。 在考慮了我國助學貸款的自身特點,比較了各種資產證券化模式的優(yōu)劣之后,筆者嘗試性地提出了如下運作模式: 首先由政府成立國有性質的國家助學貸款公司作為助學貸款的具體風險擔保人和最終損失承擔者,然后從貸款發(fā)放銀行購買助學貸款組成資產池委托信托公司構成信托資產,信托公司以此為支持發(fā)行受益憑證。其中國家助學貸款公司即政府的具體代表人作為原始受益者,是資產證券化的積極發(fā)起者,把原本自己承擔的風險通過受益憑證這種支持證券轉嫁給投資者,真正做到了風險的分散與規(guī)避。 本文提出的助學貸款證券化主要特點如下: 首先,與其他學者提出的資產證券化模式不同的是,本文把承擔最終貸款風險的政府作為助學貸款資產證券的積極發(fā)起人和組織者,而把風險轉嫁給政府的銀行降到了服務商的地位。 第二,為了專業(yè)性、針對性以及具體性的考慮,本文嘗試性提出組織成立國有性質的國家助學貸款公司的建議,讓其作為政府的具體代表人來承擔國家助學貸款中相應責任,并由助學貸款公司作為發(fā)起人來具體組織資產證券。 第三,本文結合近年來我國資產證券化的實踐成果以及美國學生貸款證券化的經驗,選擇了由助學貸款公司作為發(fā)起人,從發(fā)放貸款銀行購買助學貸款組成資產池通過信托委托的方式發(fā)行支持證券。 第四,結合我國國家助學貸款的特殊性以及我國的具體國情探討了我國國家助學貸款資產證券化可行的融資架構和流程安排,在自資產池的組成,資產的轉移,資產交易證券的選擇發(fā)行以及信用增級等諸方面進行了大膽的設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最后又對助學貸款支持證券的具體品種選擇和證券定價進行了針對性地分析和探討。 由于國家助學貸款運作畢竟是一個比較大的課題,基于筆者能力和知識水平限制,很難一一點到,只能蜻蜓點水,涉及其中幾個方面。希望自己的論文工作能夠為我國的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改革和發(fā)展起到一點綿薄之力。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83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華,沈紅,黃維;學生貸款償還負擔的國際比較及我國的實證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2 沈紅;國家助學貸款:政策與實踐中的既成矛盾[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1期

3 葉慶國;助學貸款證券化研究[J];財經科學;2003年S1期

4 黃維,沈紅;論國家助學貸款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與超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戴曉鳳,戴季梅;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成本動因[J];國際金融研究;2003年04期

6 張民選;國際透視:大學生資助政策的變革與發(fā)展[J];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7 張民選;美國大學生資助政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8 劉銀鳳,蔡則祥;中美助學貸款制度的比較與啟示[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3年05期

9 徐東華,沈紅;學生貸款償還制度研究[J];教育與經濟;2000年02期

10 陳燦平;;助學貸款的風險轉移:貸款證券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孔海波;國家助學貸款證券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65000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265000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06b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