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服務發(fā)現(xiàn)與服務可靠性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7-08 10:15
基于微服務架構設計的系統(tǒng)由許多通過網絡相互通信的小型服務組成,每個服務都有單獨的軟件開發(fā)生命周期,各個服務之間相互依賴。雖然目前對于微服務架構的研究有很多,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服務發(fā)現(xiàn)時延過大、準確性不夠;對于單個服務的服務質量的描述不夠全面;服務在動態(tài)環(huán)境運行過程中差錯較多、無法實時調整等問題。在微服務架構的建模研究中,當前的依賴圖生成方案存在不夠便捷、準確性較低的問題;當前的服務故障樹模型中未考慮差錯容忍和系統(tǒng)實際執(zhí)行情況的問題。在服務風險的研究中,現(xiàn)有服務風險計算模型存在未考慮系統(tǒng)執(zhí)行路徑概率不同對于最后計算結果的影響。本文主要對微服務架構中服務可靠性、服務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可靠性建模、系統(tǒng)服務風險以及服務恢復等問題進行了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研究了微服務架構中服務運行可靠性的問題。本文提出了自定義參數(shù)的QoS計算模型用于服務質量的計算,可用于服務運行狀態(tài)的評估;诜⻊者\行狀態(tài)設計了自適應的服務模型,達到服務運行過程中的服務差錯容忍和提升吞吐量的目標。在本實驗環(huán)境中,本文提出的QoS計算模型和自適應服務模型使服務運行時的成功率提升了 3.87%,吞吐量提升了 18.7%。(2)...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意義和背景
1.1.1 微服務架構的用戶體驗
1.1.2 微服務架構的好處
1.1.3 微服務架構現(xiàn)狀
1.2 研究現(xiàn)狀分析
1.3 研究成果說明
1.4 章節(jié)安排
第二章 相關知識介紹
2.1 Eureka框架簡介
2.2 可靠性
2.2.1 可靠性的分析
2.2.2 可靠性的設計
2.3 Spring Boot框架
2.4 Graphviz開源工具包
2.5 SIGAR開源軟件庫
2.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基于QoS的自適應服務模型
3.1 QoS模型的相關參數(shù)
3.2 QoS計算方法
3.2.1 各參數(shù)權值的確定方法
3.2.2 QoS各個參數(shù)的獲取與計算
3.3 自適應的服務模型
3.4 實驗部分
3.4.1 實驗環(huán)境
3.4.2 實驗分析
3.4.3 實驗小結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微服務架構系統(tǒng)服務發(fā)現(xiàn)與建模分析
4.1 服務注冊與服務發(fā)現(xiàn)
4.2 服務依賴圖的生成
4.2.1 當前服務依賴圖的建立方法
4.2.2 服務依賴圖生成步驟
4.3 服務故障樹模型
4.3.1 定性的服務故障樹模型的生成
4.3.2 定量的服務故障樹的生成
4.4 實驗部分
4.4.1 實驗環(huán)境
4.4.2 系統(tǒng)服務依賴圖的生成實驗
4.4.3 系統(tǒng)服務故障樹的生成實驗
4.4.4 實驗小結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服務風險的差錯恢復方案
5.1 背景介紹與方案實現(xiàn)
5.2 服務風險計算模型
5.3 差錯恢復方案
5.4 實驗部分
5.4.1 實驗環(huán)境
5.4.2 各服務的風險計算示例
5.4.3 差錯恢復方案的使用
5.4.4 實驗小結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6.1 總結
6.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海名道貿易公司倉儲配送系統(tǒng)綜合評價[J]. 楊旭蕊,朱國俊,楊珩,楊潔. 科技信息. 2012(18)
碩士論文
[1]蜜網的攻擊行為分析研究[D]. 馬辰.北京郵電大學 2014
[2]油田井下作業(yè)審批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 張秀敏.電子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56841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意義和背景
1.1.1 微服務架構的用戶體驗
1.1.2 微服務架構的好處
1.1.3 微服務架構現(xiàn)狀
1.2 研究現(xiàn)狀分析
1.3 研究成果說明
1.4 章節(jié)安排
第二章 相關知識介紹
2.1 Eureka框架簡介
2.2 可靠性
2.2.1 可靠性的分析
2.2.2 可靠性的設計
2.3 Spring Boot框架
2.4 Graphviz開源工具包
2.5 SIGAR開源軟件庫
2.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基于QoS的自適應服務模型
3.1 QoS模型的相關參數(shù)
3.2 QoS計算方法
3.2.1 各參數(shù)權值的確定方法
3.2.2 QoS各個參數(shù)的獲取與計算
3.3 自適應的服務模型
3.4 實驗部分
3.4.1 實驗環(huán)境
3.4.2 實驗分析
3.4.3 實驗小結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微服務架構系統(tǒng)服務發(fā)現(xiàn)與建模分析
4.1 服務注冊與服務發(fā)現(xiàn)
4.2 服務依賴圖的生成
4.2.1 當前服務依賴圖的建立方法
4.2.2 服務依賴圖生成步驟
4.3 服務故障樹模型
4.3.1 定性的服務故障樹模型的生成
4.3.2 定量的服務故障樹的生成
4.4 實驗部分
4.4.1 實驗環(huán)境
4.4.2 系統(tǒng)服務依賴圖的生成實驗
4.4.3 系統(tǒng)服務故障樹的生成實驗
4.4.4 實驗小結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服務風險的差錯恢復方案
5.1 背景介紹與方案實現(xiàn)
5.2 服務風險計算模型
5.3 差錯恢復方案
5.4 實驗部分
5.4.1 實驗環(huán)境
5.4.2 各服務的風險計算示例
5.4.3 差錯恢復方案的使用
5.4.4 實驗小結
5.5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6.1 總結
6.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海名道貿易公司倉儲配送系統(tǒng)綜合評價[J]. 楊旭蕊,朱國俊,楊珩,楊潔. 科技信息. 2012(18)
碩士論文
[1]蜜網的攻擊行為分析研究[D]. 馬辰.北京郵電大學 2014
[2]油田井下作業(yè)審批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 張秀敏.電子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568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ydhl/36568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