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科拔尖人才評價研究 ——以圖書情報領域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28 19:33
不論是從拔尖人才自身的發(fā)展來說,還是從我國人才戰(zhàn)略的工作上來說,拔尖人才的評價工作都是其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和條件。傳統(tǒng)的獎懲性質的人才評價體系,于現(xiàn)階段的時代背景而言,不僅其建立的原則和目標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指標選擇和體系架構上也有待改善,不利于人才的發(fā)展。針對特定的領域和人群,以促進拔尖人才發(fā)展為目的,改變單一僵化的評價方式,實現(xiàn)其個人價值最大化。首先,將研究主題設置為社科領域拔尖人才評價研究,通過廣泛閱讀文獻,回顧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與思考,對國內外人才評價的研究方向進行了歸納總結。其次,通過對人才評價內涵的界定,以及對人才評價的理論基礎和既有方法進行闡述和說明,指出目前各類方法的優(yōu)缺點,并將此作為本文構建評價體系的基礎,選擇采用物元可拓方法來構建評價體系。然后,通過對物元可拓模型內涵與應用的基本闡釋,結合說明了選擇指標的原則與具體的指標釋義,構建了科研成果、教學成果、人才稱號、任職情況四個方面的社科拔尖人才評價體系,并確定運用熵權法賦予指標相應的權重系數(shù)。接下來,本文選取了一定規(guī)模的圖情領域學者,將本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運用,并進行實證分析。最后,分別從指標、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三...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杰出人才”等級圖
我國社科拔尖人才評價研究——以圖書情報領域為例40才數(shù)據(jù)庫的前80%。四位學者在四個方面的水平也都分別處于較高水平,且每位學者的綜合水平也都處于較高等級水平范圍內。圖4.2“杰出人才”與“拔尖人才”等級對比圖任意選取兩位“優(yōu)秀人才”與兩位“拔尖人才”學者進行對比,可通過上圖4.2發(fā)現(xiàn),位于“拔尖人才”等級的兩位學者,相對來說在四個方面不如“優(yōu)秀人才”學者的均衡,在某一方面可能處于中等水平。如:第三位學者在自身豎向比較的過程中,可發(fā)現(xiàn)其教學成果與人才稱號這兩方面較弱。總體來說,后兩位學者在教學成果方面相比前兩位學者遜色的程度較高一些,在其他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遜色。由此可得出,這一方法不僅可以得到某學者在某領域、某時間段的綜合等級水平,還能得知該學者在豎向上、自我比對的過程中,某方面的能力水平所處于的等級狀態(tài)。這一結果的得出可為學者在進行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與選擇未來發(fā)展方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應用研究:以圖情領域學者為例41圖4.3“杰出人才”與“拔尖人才”等級對比圖將各個等級水平的人才進行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可根據(jù)上圖4.3表明,在科研成果這一方面的人才綜合水平是隨著“杰出-領軍-優(yōu)秀-一般”的順序依次遞減的。同理,在教學成果、人才稱號及任職情況這三個方面,也同樣具備遞減的特征規(guī)律。而橫向比較四個方面可得,杰出人才在科研成果以及任職情況方面相對較為突出,這說明了學者在現(xiàn)階段可能更加注重自身在科研領域的深造,以及在高校、期刊領域的任職。4.3.2比較分析從理論上看,本文所建立的人才評價模型能夠測量學者的綜合能力水平,但是,該模型在實際應用中是否具有科學性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由于當前沒有一個公認的、統(tǒng)一的學者排名,因此,本文采取與外部模型比較的檢驗方式,以此來驗證本文模型的科學性。本文選取圖情領域全部學者在2000-2018年的h指數(shù)和g指數(shù),并選取以5年為時間跨度的時間段,分別標記為A(2000-2006)、B(2007-2012)、C(2013-2018),統(tǒng)計該時間跨度中各學者的TDh指數(shù),并分別記為TDh(A)、TDh(B)、TDh(C)。在所得結果中,將所選的六個指標分別按照數(shù)值大小進行排序,得出前10名學者名單,相關信息見下表4.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改進物元可拓的地鐵車門系統(tǒng)健康評價模型的構建[J]. 寧善平,齊群,江偉,趙晨. 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04)
[2]基于評價時效性的總被引頻次評價改進研究[J]. 俞立平.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19(06)
[3]基于熵權-物元的水土資源生態(tài)安全探析[J]. 許東陽,任永泰,鄧朝,成琨. 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 2019(06)
[4]職業(yè)生涯階段理論視角下高校人才引進評價指標構建分析[J]. 謝海峰. 高教學刊. 2019(24)
[5]基于用戶視角的網(wǎng)絡健康信息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 劉冰,張文玨. 情報科學. 2019(12)
[6]科學的人才評價有利于打贏人才爭奪戰(zhàn)[J]. 楊文才,宋皓杰,鄭子龍,閆磊,楊昊天. 農村.農業(yè).農民(B版). 2019(11)
[7]科學計量視域下學者學術生涯解析研究[J]. 狄冬梅,潘奎龍,孫危. 情報科學. 2019(08)
[8]科學計量學視角下的Altmetrics發(fā)展歷程分析[J]. 田文燦,胡志剛,王賢文. 圖書情報知識. 2019(02)
[9]“雙一流”大學建設中人才引進評價指標庫及指標體系構建[J]. 龐弘燊,王超,胡正銀. 情報雜志. 2019(03)
[10]基于熵權TOPSIS模型的智慧城市發(fā)展水平評價研究[J]. 任亮,張海濤,魏明珠,李題印.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19(07)
博士論文
[1]基于h指數(shù)的學術授信評價研究[D]. 周春雷.武漢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基于知識擴散理論的學術期刊網(wǎng)絡影響力評價研究[D]. 王亞麗.大連理工大學 2018
[2]高校人才多元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D]. 段林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8
[3]我國高校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D]. 馬用孝.武漢理工大學 2017
[4]基于熵權物元可拓模型的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研究[D]. 劉碧.重慶大學 2016
[5]我國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評價體系研究[D]. 馮薇.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5
[6]高層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評價體系研究[D]. 劉澤聰.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4
[7]基于熵值法和SEM的高層次外貿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張洪燕.江蘇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56343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杰出人才”等級圖
我國社科拔尖人才評價研究——以圖書情報領域為例40才數(shù)據(jù)庫的前80%。四位學者在四個方面的水平也都分別處于較高水平,且每位學者的綜合水平也都處于較高等級水平范圍內。圖4.2“杰出人才”與“拔尖人才”等級對比圖任意選取兩位“優(yōu)秀人才”與兩位“拔尖人才”學者進行對比,可通過上圖4.2發(fā)現(xiàn),位于“拔尖人才”等級的兩位學者,相對來說在四個方面不如“優(yōu)秀人才”學者的均衡,在某一方面可能處于中等水平。如:第三位學者在自身豎向比較的過程中,可發(fā)現(xiàn)其教學成果與人才稱號這兩方面較弱。總體來說,后兩位學者在教學成果方面相比前兩位學者遜色的程度較高一些,在其他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遜色。由此可得出,這一方法不僅可以得到某學者在某領域、某時間段的綜合等級水平,還能得知該學者在豎向上、自我比對的過程中,某方面的能力水平所處于的等級狀態(tài)。這一結果的得出可為學者在進行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與選擇未來發(fā)展方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應用研究:以圖情領域學者為例41圖4.3“杰出人才”與“拔尖人才”等級對比圖將各個等級水平的人才進行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可根據(jù)上圖4.3表明,在科研成果這一方面的人才綜合水平是隨著“杰出-領軍-優(yōu)秀-一般”的順序依次遞減的。同理,在教學成果、人才稱號及任職情況這三個方面,也同樣具備遞減的特征規(guī)律。而橫向比較四個方面可得,杰出人才在科研成果以及任職情況方面相對較為突出,這說明了學者在現(xiàn)階段可能更加注重自身在科研領域的深造,以及在高校、期刊領域的任職。4.3.2比較分析從理論上看,本文所建立的人才評價模型能夠測量學者的綜合能力水平,但是,該模型在實際應用中是否具有科學性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由于當前沒有一個公認的、統(tǒng)一的學者排名,因此,本文采取與外部模型比較的檢驗方式,以此來驗證本文模型的科學性。本文選取圖情領域全部學者在2000-2018年的h指數(shù)和g指數(shù),并選取以5年為時間跨度的時間段,分別標記為A(2000-2006)、B(2007-2012)、C(2013-2018),統(tǒng)計該時間跨度中各學者的TDh指數(shù),并分別記為TDh(A)、TDh(B)、TDh(C)。在所得結果中,將所選的六個指標分別按照數(shù)值大小進行排序,得出前10名學者名單,相關信息見下表4.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改進物元可拓的地鐵車門系統(tǒng)健康評價模型的構建[J]. 寧善平,齊群,江偉,趙晨. 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04)
[2]基于評價時效性的總被引頻次評價改進研究[J]. 俞立平.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19(06)
[3]基于熵權-物元的水土資源生態(tài)安全探析[J]. 許東陽,任永泰,鄧朝,成琨. 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 2019(06)
[4]職業(yè)生涯階段理論視角下高校人才引進評價指標構建分析[J]. 謝海峰. 高教學刊. 2019(24)
[5]基于用戶視角的網(wǎng)絡健康信息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 劉冰,張文玨. 情報科學. 2019(12)
[6]科學的人才評價有利于打贏人才爭奪戰(zhàn)[J]. 楊文才,宋皓杰,鄭子龍,閆磊,楊昊天. 農村.農業(yè).農民(B版). 2019(11)
[7]科學計量視域下學者學術生涯解析研究[J]. 狄冬梅,潘奎龍,孫危. 情報科學. 2019(08)
[8]科學計量學視角下的Altmetrics發(fā)展歷程分析[J]. 田文燦,胡志剛,王賢文. 圖書情報知識. 2019(02)
[9]“雙一流”大學建設中人才引進評價指標庫及指標體系構建[J]. 龐弘燊,王超,胡正銀. 情報雜志. 2019(03)
[10]基于熵權TOPSIS模型的智慧城市發(fā)展水平評價研究[J]. 任亮,張海濤,魏明珠,李題印.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19(07)
博士論文
[1]基于h指數(shù)的學術授信評價研究[D]. 周春雷.武漢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基于知識擴散理論的學術期刊網(wǎng)絡影響力評價研究[D]. 王亞麗.大連理工大學 2018
[2]高校人才多元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D]. 段林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8
[3]我國高校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D]. 馬用孝.武漢理工大學 2017
[4]基于熵權物元可拓模型的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研究[D]. 劉碧.重慶大學 2016
[5]我國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評價體系研究[D]. 馮薇.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5
[6]高層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評價體系研究[D]. 劉澤聰.河北工業(yè)大學 2014
[7]基于熵值法和SEM的高層次外貿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張洪燕.江蘇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563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05634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