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對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認知與響應研究——基于重慶市6個區(qū)縣22個村的調查
本文關鍵詞:農戶對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認知與響應研究——基于重慶市6個區(qū)縣22個村的調查 出處:《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管理 農戶意愿 影響因素 重慶市
【摘要】:以位于重慶市西部,渝東北,渝東南三大區(qū)域的6個區(qū)縣22個行政村的農戶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農民認識、參與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現(xiàn)狀及愿望,以及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農民參與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管理意愿的主導因素.研究結果表明:73.93%的被調查農民表示愿意參與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管理,影響農民參與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的因素主要為農民的文化程度、農戶類型、農民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農民對管理內容的了解程度、農民參與管理的方式、農民簽訂管理協(xié)議的情況以及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情況,可通過拓寬農民了解信息的渠道、鼓勵農民參與項目各個階段管理、豐富農民參與管理的方式、加強農民管理協(xié)議的簽訂、從而提高農民參與項目管理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農村土地整治管理績效.
[Abstract]: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city of Chongqing, northeast of Chongqing, Chongqing southeast region of the three of the 22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6 counties of farm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tatus quo and desir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awareness of farmers, participate in project management of rural land remediation, and us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leading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wish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3.93% of the surveyed farmers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rural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ffecting farmers participate in rural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actors of farmers' education, household type, farmers'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channels, farmers to manage content understanding degree,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way, the farmers signed the management agreement and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land transfer, by farmers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channels, to encourage farmers to participate Management at every stage, Enriching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signing of farmers' management agreements can improve farmers'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on i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management.
【作者單位】: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勘測規(guī)劃院;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2BAJ22B06)
【分類號】:F301.2;F323.6
【正文快照】: 隨著農村土地整治的廣泛開展,其成效越來越顯著,通過農村土地整治不僅可以促進耕地保護、提升土地節(jié)約集約利用水平,而且可以顯化農村土地資產價值、推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因此,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既是新形勢下加強耕地保護、緩解土地資源供需矛盾、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的重要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秧分;劉彥隨;楊忍;;基于生計轉型的中國農村居民點用地整治適宜區(qū)域[J];地理學報;2012年03期
2 葉奕浩;;基于利益相關者分析的農村土地整理模式研究[J];資源與人居環(huán)境;2010年16期
3 江波;周國富;;土地開發(fā)整理中的經(jīng)濟效益分析——以貴州省天柱縣為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4 關濤,余萬軍,慎勇?lián)P,宗曉杰,李學敏;基于可拓評價方法的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立項決策研究[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5 石若明;朱海勇;陳燦;;基于規(guī)則庫的三維土地整治規(guī)劃[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1年09期
6 唐秀美;陳百明;張蕾娜;谷曉坤;;中國耕地整理潛力測算分析(英文)[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年01期
7 曲衍波;姜廣輝;張鳳榮;商冉;;基于農戶意愿的農村居民點整治模式[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年23期
8 鄒偉;胡莉;林庶民;胡鋒;;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內在驅動力分析[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3年08期
9 張瑞娟;姜廣輝;周丁揚;孫富國;王新盼;;耕地整治質量潛力測算方法[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3年14期
10 王廣杰,何偉,蔣貴國,任平;城市土地潛力分析研究——以德陽市為例[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向東;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土地整理項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向東;陳溪濤;郭毛選;;我國土地整理項目決策研究進展與展望[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6期
2 劉俊;周旋;蔣藝;;農民聯(lián)戶實施土地整治模式研究——以墊江縣白家鄉(xiāng)湖濱村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0期
3 沈陳華;;丹陽市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意愿的影響因素及相互作用[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2年05期
4 梁師俊;;基于GIS的可拓理論在城市用地抗震適宜性評價中的應用[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1年06期
5 周婧;楊慶媛;;農戶層面農村宅基地流轉研究進展與述評[J];地理科學進展;2012年02期
6 黃輝玲;吳次芳;;基于可拓學的生態(tài)市建設評價——以哈爾濱市為例[J];地理科學;2009年05期
7 宇德良;鄭財貴;牛德利;張孝成;孫靜;;對增強農村土地整治中農民主體性地位的思考[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2年03期
8 方麗;田傳浩;;城鄉(xiāng)交錯區(qū)農村住房租賃市場:資源與收入配置效應[J];中國房地產;2012年02期
9 黃忠華;杜雪君;虞曉芬;;中國宅基地流轉研究綜述[J];中國房地產;2012年10期
10 劉凱輝;楊俊孝;;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主要利益相關者的選擇研究[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2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軍;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研究的進展與展望[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2 吳賽男;王秀茹;;土地整理項目規(guī)范運行各環(huán)節(jié)的若干問題研究[A];2009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王軍;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研究的進展與展望[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許恒周;郭玉燕;;基于農戶受償意愿的宅基地退出補償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山東省臨清市為例[A];2012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2年?ㄒ唬C];2013年
5 楊忍;劉彥隨;;環(huán)渤海地區(qū)農村空心化與耕地利用集約度時空特征研究[A];中國農村土地整治與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宿勝;土地整理項目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劉向東;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土地整理項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3 陳靜;面向業(yè)務關聯(lián)的多產業(yè)鏈協(xié)作網(wǎng)絡和公共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廣杰;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方法及其系統(tǒng)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5 余萬軍;行為視角下的土地利用規(guī)劃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張貞;丘陵區(qū)多尺度土地質量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穆瑞;基于QFD方法的機電產品方案評價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8 王書吉;大型灌區(qū)節(jié)水改造項目綜合后評價指標權重確定及評價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9 莫淑紅;西北地區(qū)生態(tài)城市建設水資源安全保障基礎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10 於家;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模型研究與實現(xiàn)[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涂如蘭;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完善[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何林倩;基于可拓學的企業(yè)參與高架路空間開發(fā)可行性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0年
3 文璀燦;株洲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土地資源集約利用評價[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正;喀斯特地區(qū)土地整理景觀生態(tài)與效益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5 李英;土地整理農地社會價值評價與變化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周婧;貧困山區(qū)農戶生計多樣化與宅基地流轉決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楊逢渤;農村土地整治項目后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朱黎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潛力的動態(tài)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9 王姍姍;基于熵值物元可拓模型的土地整理環(huán)境影響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1年
10 許偉;內江市沱江鄉(xiāng)土地生態(tài)地球化學特征[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明超;李滿春;王宋輝;符海月;陳振杰;;可視化技術在土地整理規(guī)劃中的應用—以韶山市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1期
2 劉娜;艾南山;周波;;基于熵權的模糊物元模型在城市人居環(huán)境質量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0期
3 萬生新;;我國農村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7期
4 李佑山;;探析土地整理項目后期管護體系的建立[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年10期
5 孫作玉;謝紅彬;楊英武;;褐色土地利益相關者的環(huán)境沖突及其解決途徑初探[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10期
6 孫愛萍;公司治理結構與公司利益相關者理論問題研究[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7 張曉玲;朱蘭艷;金寶軒;;中國西部地區(qū)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以昆明市為例[J];測繪科學;2011年04期
8 朱彥剛;胡石元;張奇;;基于關聯(lián)度分析法的土地整理生態(tài)環(huán)評研究[J];測繪信息與工程;2008年01期
9 嚴玲;趙黎明;;政府投資項目雙層多級委托代理鏈的分析[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5年12期
10 楊林,易可君;從股東贏到利益相關者共贏——重塑上市公司價值觀[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鞠正山;王軍;郭義強;;土地整理科技發(fā)展現(xiàn)狀與研究戰(zhàn)略分析[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黃新東;[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2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鄖文聚;[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3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高向軍;[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4 楊寧 毛予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5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劉彥隨;[N];陜西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宏輝;企業(yè)的利益相關者理論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2 張紅紅;公路建設項目后評價若干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3 張飛漣;鐵路建設項目后評價理論與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4 鄖文聚;農用地分等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王璦玲;區(qū)域土地整理時空配置及其項目后評價研究與應用[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6年
6 吳玲;中國企業(yè)利益相關者管理策略實證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高明秀;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耦合關系及其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8年
8 常宏建;項目利益相關者協(xié)調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霍原;我國土地整理制度的立法思考[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2 陳超;土地整理項目后效益評價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6年
3 郝桂敏;企業(yè)需求、企業(yè)實力對利益相關者分類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4 姚望;當代中國利益表達機制構建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5 陳家贏;基于虛擬地理環(huán)境三維可視化模型的農用地土地整理規(guī)劃設計[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陳茜;北京市基本農田保護區(qū)內耕地數(shù)量和質量提升潛力評價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會;;統(tǒng)籌規(guī)劃 綜合協(xié)調 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對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幾點建議[J];吉林農業(yè);2010年07期
2 王闖;;農村土地整治工作中應重視的問題[J];國土資源;2010年06期
3 張佳;楊榮利;;開展土地整治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遼寧經(jīng)濟;2010年11期
4 劉彥隨;;農村土地整治要讓農民受益[J];西部大開發(fā);2010年12期
5 楊軍利;;全區(qū)農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工作推進會召開[J];西部資源;2010年06期
6 李慶強;;農民參與土地整治的程序設計[J];中國土地;2011年06期
7 曲欣;施振斌;;土地整治規(guī)劃環(huán)境影響評價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11年07期
8 鄖文聚;宇振榮;;生態(tài)文明:土地整治的新目標[J];中國土地;2011年09期
9 朱勛兵;陽利永;;農村土地整治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結合點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9期
10 鄖文聚;;關于加快土地整治創(chuàng)新的思考[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勇;;淺談農村土地整治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A];節(jié)約集約用地及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2009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李少帥;;關于土地整治市場化的思考[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何春陽;楊洋;賈克敬;;關于新一輪土地整治規(guī)劃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思考[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寧濤;楊慶媛;蘇康傳;李小廣;王曉蒙;;西南丘陵山區(qū)土地整治存在問題及對策——以重慶市云陽縣為例[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傅振光;;淺談對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幾個問題的認識[A];福建省土地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林超;;土地整治部門協(xié)調機制研究[A];2013全國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7 童陸億;馬麗;胡守庚;;生態(tài)文明建設視角下的土地整治思考[A];2013全國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8 郭金輝;;開展農村土地整治 推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A];福建省土地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高世昌;;關于土地整治權屬調整與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的思考[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傅華;;土地整治——讓農村生活更美好[A];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派記者鄧杰;李小三委員:切實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工作[N];光華時報;2010年
2 胡愛瑜;農村土地整治整村推進工作[N];黃山日報;2010年
3 記者 胡海燕 特約記者 何宏祥;農村土地整治應確保農民受益[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4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劉彥隨;科學推進農村土地整治[N];陜西日報;2010年
5 記者 桂運安;農村土地整治示范全面實施[N];安徽日報;2010年
6 記者 張鶴林;貴州:土地整治大項目競爭立項[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0年
7 王建 陳明 記者 譚迎春;農村土地整治示范項目建設全面實施[N];黑龍江日報;2011年
8 王建 陳明 首席記者 邱麗娜;我省農村土地整治步入重要階段[N];黑龍江經(jīng)濟報;2011年
9 陳龔清;閩臺土地整治與水土保持座談會召開[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1年
10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于莎燕;推進農村土地整治 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N];黑龍江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長江;農村土地整治權屬調整與管理模式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2 劉雪冉;土地整治中承包田塊的調整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3 石峽;土地整治公眾參與機制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陳榮蓉;重慶丘陵山區(qū)農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觀效應[D];西南大學;2012年
5 李晨;土地整治規(guī)劃尺度差異及統(tǒng)籌協(xié)調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高峰;我國農村土地整治及其法律保障機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2 張晨;土地整治資金籌措與風險防范[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2年
3 黃秋蕓;江西省土地整治項目資金綜合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楊月菊;寧夏中南部生態(tài)移民遷入地土地整治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5 張騰飛;保定市農村土地整治融資模式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年
6 浦玉朋;基于耕地質量評價的土地整治潛力評價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3年
7 劉小鳳;村莊結構對農村土地整治的影響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3年
8 朱哲媛;我國農村非農土地整治模式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9 賈雷;三峽庫區(qū)土地整治可持續(xù)性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楊逢渤;農村土地整治項目后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475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34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