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信息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成為當代最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由于個人所面臨的信息資源量日漸增多,人們難以及時有效地獲取所需的信息,如何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海量信息資源進行處理和利用,如何讓查詢者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更加便捷的查詢、管理、存儲信息并確保在此過程中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對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此,國內外學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誕生了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個人信息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簡稱PIM),它已經(jīng)成為國內外信息管理界關注的熱點。解決信息資源有效性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管理,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少自發(fā)地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來達到管理信息的目的,而有效的管理則需要有意識地運用特定手段和方法。因此需要對個人信息進行管理,人們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特定的工具,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個人信息進行管理。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主體,更需要對個人信息進行正確有效的管理,良好的個人信息管理可以提高查找、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效率,通過提升個人信息管理的能力,大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從而提高自身競爭力,因此進行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個人信息管理是個人在自身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進行的信息管理實踐活動,因此其理論基礎既有和傳統(tǒng)信息管理相關理論相似和相通的部分,也有其所具有的獨特的內容。鑒于此本文在介紹個人信息管理的理論時,分別對個人信息管理的演變和相關領域研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同時對國外一些個人信息管理的系統(tǒng)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研究個人信息管理需要重視理論,但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合理應用理論指導實踐更為重要,同時理論應用于實踐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研究目的。本文在通過文獻研究法收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定性分析法來分析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完善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提出相關的建議,從而幫助大學生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個性化的信息管理方案。 本文共包括六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該部分主要是介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內容與創(chuàng)新點以及國內外學者針對個人信息管理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綜述。 第二章是個人信息管理的演變和相關研究領域。主要是對個人信息管理的發(fā)展歷程和當前個人信息管理的相關研究領域進行了詳細闡述。 第三章是國外個人信息管理實例介紹。主要是對目前國外先進的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實例進行簡單介紹,包括個人信息空間管理系統(tǒng)實例、個人項目規(guī)劃管理系統(tǒng)實例以及個人信息檢索和再利用系統(tǒng)實例的介紹。 第四章是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實踐研究。主要對本文的研究背景,調查問卷的編制和發(fā)放及問卷分析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第五章是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通過對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實踐的現(xiàn)狀調查和分析,指出目前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第六章是結論。
【關鍵詞】:個人信息管理 大學生 信息安全 信息素養(yǎng)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203;G647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錄7-9
- 圖目錄9-10
- 表目錄10-11
- 1 引言11-29
- 1.1 研究背景與問題陳述11-12
- 1.2 研究現(xiàn)狀12-26
- 1.2.1 國內外個人信息管理理論相關研究12-15
- 1.2.2 國內外個人信息管理實踐相關研究15-26
-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26
- 1.4 研究思路與內容26-27
- 1.5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27-29
- 1.5.1 研究方法27-28
- 1.5.2 創(chuàng)新點28-29
- 2 個人信息管理的演變和相關研究領域29-36
- 2.1 個人信息管理的演變歷程29-31
- 2.2 個人信息管理的相關研究領域31-36
- 2.2.1 個人信息及其整合與增強31-32
- 2.2.2 個人信息檢索32
- 2.2.3 個人信息安全32-33
- 2.2.4 語義桌面33
- 2.2.5 個人信息空間33-34
- 2.2.6 個人信息管理工具34
- 2.2.7 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34-36
- 3 國外個人信息管理系統(tǒng)實例介紹36-45
- 3.1 個人信息空間管理系統(tǒng)實例36-41
- 3.1.1 SEMEX的內涵以及特點36-38
- 3.1.2 SEMEX的使用38-41
- 3.2 個人項目規(guī)劃管理系統(tǒng)實例41-43
- 3.2.1 Planz的內涵和特點41-42
- 3.2.2 Planz的簡單使用42-43
- 3.3 個人信息檢索和再利用系統(tǒng)實例43-45
- 4 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研究45-59
- 4.1 研究背景45
- 4.2 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實踐調查問卷的編制與發(fā)放45-46
- 4.2.1 問卷調查的目的45-46
- 4.2.2 問卷設計的內容與發(fā)放46
- 4.3 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實踐調查問卷分析46-59
- 4.3.1 調查對象個人信息分析46
- 4.3.2 調查對象進行個人信息管理的現(xiàn)狀46-52
- 4.3.3 調查對象進行個人信息面臨問題52-54
- 4.3.4 移動環(huán)境下個人信息管理的情況54-59
- 5 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59-62
- 5.1 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存在的問題59-60
- 5.2 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的對策和建議60-62
- 5.2.1 個人信息的分類和整理60
- 5.2.2 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60
- 5.2.3 個人信息安全管理60-61
- 5.2.4 采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和方法進行個人信息管理61-62
- 6 結語62-64
- 6.1 研究結論62
- 6.2 不足與展望62-64
- 參考文獻64-69
- 附錄69-73
- 致謝73-74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目錄7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阿元;;智能為王,還是娛樂為王[J];數(shù)字通信;2006年21期
2 ;下期預告[J];個人電腦;2004年07期
3 徐英;;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案例研究[J];內江科技;2007年11期
4 ;有錢乃大[J];每周電腦報;2003年44期
5 ;手機:中興e3內外皆“秀”[J];新電腦;2005年07期
6 汪國華;多普達828+智能手機[J];個人電腦;2005年08期
7 ;衛(wèi)星定位手機 指點迷途高手——Mio DigiWalker A700全球首款GPS智能手機[J];數(shù)碼世界;2006年02期
8 掌柜的;;手機系統(tǒng)快餐店(二) 讓手機更“持久”[J];電腦愛好者;2006年06期
9 ;Windows和Linux將主導智能手機OS[J];每周電腦報;2006年08期
10 李青;;北美手機五大應用前景[J];通信世界;2006年2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剛;馬偉;王秀;陳立平;孟志軍;;溫室智能噴藥農機科學施藥專家指導系統(tǒng)研究[A];紀念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暨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CSAE 2009)論文集[C];2009年
2 鄭黎輝;黃聲明;林巖釗;;基于智能手機的地震災情快速上報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中國地震學會第14次學術大會專題[C];2012年
3 張培壘;熊冬生;吳效明;;智能手機心電顯示及與服務器通訊的程序設計[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0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學術大會青年優(yōu)秀論文[C];2010年
4 梁志鋒;林耀旺;賈曉棟;楊曉梅;黃媛恒;連芳;魯波;梁桂寧;韋紅巧;何惠;黃勤;謝露;龐輝;李倩茗;莫書榮;;淺談sMBL(基于智能移動的學習)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A];中南地區(qū)第八屆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5 郝玉峰;程顯峰;李科;;面向智能手機語音識別應用的漢語語音數(shù)據(jù)庫[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6 何小平;;利用智能手機 嘗試移動學習[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徐國華;徐慧;;基于Android平臺煤礦安全系統(tǒng)3G手機客戶端設計[A];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21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3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1年
8 紀連恩;陽萬兵;路游;;VR環(huán)境下基于智能手機的三維混合交互界面[A];第七屆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HHME2011)論文集【poster】[C];2011年
9 黃金富;;中文輸入法的“傻瓜”境界——《智能手機碼》簡介[A];輝煌二十年——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10 王欣剛;張鵬;王翔;劉峰;王濤;;智能手機處理器技術發(fā)展趨勢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連曉東;智能手機市場亟待雙輪驅動[N];中國電子報;2004年
2 PCHOME手機頻道資深評測師 龐博;聰明選購智能手機[N];中國電子報;2006年
3 柴莎莎;智能手機 招手還是再見?[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8年
4 甄書秀;購買智能手機別犯“迷糊”[N];中國質量報;2008年
5 中國計算機報IT實驗室;手掌之巔的抉擇[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6 記者 傅春榮;千元智能手機成聯(lián)通定制主流[N];中華工商時報;2011年
7 編譯 王昊;智能手機助推倫敦騷亂?[N];北京科技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陸綺雯 本報實習生 傅盛裕;智能手機拐點微瀾[N];解放日報;2011年
9 陳時俊;智能手機巨頭 發(fā)力渠道“騎墻”謀變[N];經(jīng)理日報;2011年
10 連曉東;智能手機:預熱爆炸式增長[N];中國電子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耿貴寧;移動僵尸網(wǎng)絡安全分析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2 于忠清;基于圖像處理的嵌入式條碼識別系統(tǒng)及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3 張琰;模塊化分工條件下網(wǎng)絡狀產(chǎn)業(yè)鏈中知識創(chuàng)新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張淑芳;基于H.264的視頻編碼快速算法及復雜度—失真模型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5 馬駿;基于智能化身的移動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及其應災導航應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6 芮蘭蘭;終端管理模型及其應用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7 李曉英;消費者對聯(lián)合品牌態(tài)度轉移路徑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李學英;面向移動環(huán)境的高效情景數(shù)據(jù)挖掘及節(jié)能感知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9 武荷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物理學與教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伍宇;移動計算中自適應負載轉移決策模型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念念;智能手機增值服務終端平臺的研究與開發(fā)[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2 操端;基于智能手機的遠程心電顯示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西華大學;2010年
3 靳麗平;基于智能手機的視頻共享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中北大學;2011年
4 古益杰;智能手機藍牙漏洞挖掘與分析[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5 魏為;基于Win CE平臺智能手機多媒體系統(tǒng)的設計[D];中北大學;2011年
6 周俊健;基于智能手機控制的多媒體演示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7 王俊;面向可用性的智能手機軟件交互設計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秦學韜;基于Windows Mobile平臺的智能手機驅動程序設計與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06年
9 汪波;信息資源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我國IA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薄玉桴;智能手機應用軟件交互設計和設計流程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個人信息管理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75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sjfx/28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