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與跨國并購_《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跨國并購中的品牌及其管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東師范大學》 2006年
跨國并購中的品牌及其管理
李娜
【摘要】:品牌并購逐漸成為跨國公司開拓國際市場、增加市場份額、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捷徑,但并購品牌就像冰山的一角,其后續(xù)的管理及整合過程比較繁雜,具有風險性。妥善管理好品牌和品牌之間的關系,這對于借品牌并購契機發(fā)展壯大的企業(yè)來說至關重要。 在繼西方的早期品牌創(chuàng)建理論和現代品牌創(chuàng)建理論之后,品牌理念得到進一步深化,特別是基于顧客價值的品牌創(chuàng)建理論和基于品牌識別的品牌創(chuàng)建理論為品牌建立提供了比較完整的框架,也為本文建立品牌資產形成模型提供豐富的理論內容,并為品牌并購后如何管理品牌和處理多品牌關系提供了切實的思考基礎。 品牌并購主要圍繞市場和資源兩方面展開,但品牌并購的具體動機不同,,并購后采取的處理方式有可能完全不同。并購得來的品牌很可能與企業(yè)原有品牌定位、企業(yè)原有的品牌形象存在差異,也可能因為定位相同而造成品牌重疊,也有可能會分散企業(yè)原有資源,甚至與企業(yè)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相抵觸。以往并購史證明并購中企業(yè)品牌流失現象比較嚴重,在并購中品牌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多。 筆者將品牌并購所帶來的問題主要分為兩大類:單品牌并購和多品牌并購。單品牌并購牽涉的主要問題包括公司品牌的易名,新品牌與原公司的磨合方式及品牌延伸;多品牌并購牽涉到的主要問題包括品牌戰(zhàn)略的選擇問題、如何對多品牌進行精簡和強化、公司資源在多品牌之間的動態(tài)配比度以及品牌組合管理,筆者根據每類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并購品牌管理的主要目的還在于在遵循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基礎上,對并購來的品牌進行資源、品牌、市場借勢,使新品牌融入到企業(yè)動態(tài)的品牌架構中,完善企業(yè)品牌陣營,從而達到優(yōu)勢互補、提高企業(yè)競爭力及發(fā)展企業(yè)良好形象的目的。 為了更好地說明對并購的中品牌管理和多品牌關系處理問題,本文第六章將利用并購品牌發(fā)展的著名跨國公司作為典型案例進行詳細分析。不僅分析了其品牌并購動機以及對每個品牌具體的打造方式,而且還剖析其品牌架構的構建方式、品牌文化的包容性以及品牌并購理念等。 品牌管理是一個需要深化研究的領域,將跨國并購與品牌管理相結合還是比較新的視角,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動態(tài)性,這一問題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F273.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葉佳;品牌組合及構架理論在我國企業(yè)的應用[D];同濟大學;2008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胡峰,程新章;跨國公司并購我國本土品牌的背景、現狀及趨勢[J];世界經濟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有立,胡勇軍;兒童服裝市場營銷策略研究[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王連森;基于符號學的“整體品牌”概念[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裘琴兒,李建設,周奕君;浙江省體育用品品牌發(fā)展對策構想[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11期
4 王子奇!【上!;出版風險與編輯室主任[J];編輯之友;2000年04期
5 童曉彥 ,楊虓;中國圖書出版業(yè)品牌化運作的理想模式[J];編輯之友;2004年02期
6 李維;論期刊品牌的生成機制[J];編輯之友;2004年06期
7 李鵬輝;功利與象征的同一——論品牌的偶像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胡峰;論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對我國金融資源的影響[J];財貿研究;2003年01期
9 陸娟;品牌發(fā)展的國際經驗及其對我國農產品品牌發(fā)展的啟示[J];財貿研究;2003年05期
10 陳左;跨國公司全球戰(zhàn)略下研究與開發(fā)的微觀新機制[J];當代財經;2000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成榮;品牌價值的評價與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王傳榮;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就業(y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3 林建清;現代航運物流系統(tǒng)的整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胡峰;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劉正才;中國家文化與華人企業(yè)治理模式[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鄭建平;國際資本流動的產業(yè)分析:動因、作用及其機制[D];復旦大學;2003年
7 郎唯群;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趙鷹;FDI集群研究:以長三角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孫斌藝;跨國公司垂直約束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顧衛(wèi)平;管理跨國并購——基于契約和資源整合的模式[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金嶺;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戰(zhàn)略及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2 魏威;跨國公司在華本土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李曉鴻;虛擬經營下我國企業(yè)的品牌管理體制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5年
4 陳太春;對中國企業(yè)建設強勢品牌的探討[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5 吳東曉;基于顧客的飯店品牌價值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6 盧艷明;電梯跨國公司中國本土化戰(zhàn)略比較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7 金鋼;中國海外企業(yè)當地化戰(zhàn)略的動因、內容和策略[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8 沈立;高級時裝經營管理的比較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年
9 武春生;基于電力市場的元寶山發(fā)電廠發(fā)展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
10 陸健東;互聯(lián)網廣告品牌傳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秀成,陳潔;品牌形象綜合測評模型及其應用[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江明華,曹鴻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較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3 金成曉,齊平茹,李萬軍;外資并購國有企業(yè)問題研究評述[J];當代經濟研究;2003年11期
4 孫曰瑤;劉華軍;;經濟永續(xù)增長的品牌經濟模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劉華軍;;品牌與選擇行為的經濟分析——基于目的理性假設[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馮根福,吳林江;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1年01期
7 張新;并購重組是否創(chuàng)造價值?——中國證券市場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3年06期
8 張宗新,季雷;公司購并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均衡嗎?——基于公司購并動因的風險溢價套利分析[J];經濟研究;2003年06期
9 范秀成,張彤宇;論跨國公司的聯(lián)合品牌戰(zhàn)略[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年09期
10 李維;柴進;葉婷婷;;全球品牌擴張之道——論收購形成的聯(lián)合品牌與品牌聯(lián)想[J];中國西部科技;2006年1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牛有江;論企業(yè)并購后的品牌策略[D];暨南大學;2002年
2 張偉;基于企業(yè)能力的品牌整合戰(zhàn)略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3 郭海紅;企業(yè)并購后的品牌整合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4 曹雪飛;品牌資產與顧客品牌選擇關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月輝,楊子卿;我國市場的品牌競爭態(tài)勢與民族品牌競爭對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童有好,李蕊;當前我國引進外資的十大新轉變[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07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賈俐俐,賈俐貞;跨國并購世紀之交企業(yè)對外直接投資新熱點[J];現代企業(yè);1999年02期
2 蔣小燕,黃翠萍;跨國公司并購與中國的對策[J];中國外資;1999年03期
3 陳春田,劉海云;“入世”與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并購發(fā)展[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4 鄧田生,皮愛平;跨國并購與我國企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王成昌,劉升福;當前跨國并購動因及其經濟學解釋[J];現代管理科學;2004年01期
6 張志元;中國企業(yè)的跨國并購實踐[J];外向經濟;1997年12期
7 鄧小河;;跨國并購中的機會[J];資本市場;2000年04期
8 毅達;適應跨國投資新趨勢, 積極探索采用并購方式利用外資[J];中國外資;2001年01期
9 王春陽,劉玉瑾;入世后跨國公司并購國有企業(yè)的走勢及對策[J];經濟師;2002年06期
10 張宏;我國面對跨國并購的挑戰(zhàn)與對策研究[J];理論學刊;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麗峰;李文芳;;沈陽機床跨國并購案例分析[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品牌整合戰(zhàn)略在企業(yè)發(fā)展中的應用[A];2010煤炭企業(yè)管理現代化創(chuàng)新成果集(下)[C];2011年
3 聶聰聰;;后危機時代中國企業(yè)反周期跨國并購研究[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4 尹力;;論我國對跨國并購的法律調控[A];首屆貴州法學論壇文集[C];2000年
5 關景欣;;談加入WTO后跨國并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方略[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6 韓世坤;韓愛瓊;葉華;;跨國并購與經濟周期相關性研究——美國跨國并購與經濟周期相關的實證分析[A];美國新經濟周期與中美經貿關系——全國美國經濟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朱智志;;論品牌整合與區(qū)域性品牌走向全國之路[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5年學術交流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于勝軍;;對墾區(qū)品牌整合的幾點建議[A];黑龍江省首屆青年科技工作者論壇黑龍江省農場管理學會分會場實施五大戰(zhàn)略推進三化進程構建和諧農場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7年
9 任路生;;淺談如何整合黑龍江墾區(qū)的品牌[A];黑龍江省首屆青年科技工作者論壇黑龍江省農場管理學會分會場實施五大戰(zhàn)略推進三化進程構建和諧農場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7年
10 楊廣志;;跨國并購動因理論研究綜述[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薛偉;[N];廣州日報;2003年
2 北京產權交易所 熊焰;[N];中國證券報;2009年
3 楊永寧 鐘毅恒;[N];中國證券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毛晶慧;[N];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
5 證券時報記者 鄭曉波;[N];證券時報;2008年
6 望川;[N];中國工商報;2002年
7 張銳;[N];中國企業(yè)報;2003年
8 李秀芬;[N];中國企業(yè)報;2009年
9 胡峰;徐薇;[N];中國商報;2002年
10 著名經濟學家 成思危;[N];新華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國鋒;港口業(yè)的跨國并購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黃中文;跨國并購的宏微觀經濟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1年
3 張寒;跨國并購的理論、運作及我國企業(yè)的跨國并購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年
4 葉建木;跨國并購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年
5 鄧沛然;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中的文化整合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何映昆;跨國并購對東道國產業(yè)競爭力的影響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楊鐳;跨國并購與政府規(guī)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湯海涵;澳大利亞并購投資相關法律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9 姚戰(zhàn)琪;跨國并購:對市場結構變動及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顧衛(wèi)平;管理跨國并購——基于契約和資源整合的模式[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韶芳;中國企業(yè)被跨國并購的效應及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2 高丹;跨國并購的反壟斷法規(guī)制[D];吉林大學;2004年
3 楊培強;跨國并購的動因、效應及策略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4 李忠梁;跨國并購及相關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5 王微微;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對策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年
6 劉煥省;跨國并購的法律監(jiān)管[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7 李玉娜;借鑒國際適宜做法 完善我國并購立法[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8 徐東;中國引進外國直接投資中的跨國并購[D];東北財經大學;2003年
9 張影;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融資問題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4年
10 王凱;我國銀行業(yè)跨國并購風險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跨國并購中的品牌及其管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59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8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