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旅游社群中社會惰化的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28 07:52
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也為在線旅游社群的發(fā)展帶來變革。對于在線旅游社群的運營者而言,建立并維持社群的發(fā)展面臨著機遇與挑戰(zhàn)。一方面,基于旅行相關的共同興趣愛好的成員聚集在社群中,進行著旅游相關信息的搜尋、經(jīng)驗的分享或尋找旅伴等活動。社會資本的關系網(wǎng)絡一旦建立,就會引發(fā)更多的參與和忠誠度,也促進社群的持續(xù)發(fā)展,為旅游產(chǎn)品供應商提供了口碑傳播的機會。而另一方面,在線社群中的“潛水”與“搭便車”行為的問題突出,影響了社群的凝聚力與持續(xù)發(fā)展。因此,為了促進在線旅游社群成員積極參與,減少社會惰化行為,本研究將從社會資本、社群認同和社群參與便捷性進行探究。本研究基于社會資本理論的視角,首先對在線旅游社群中社會資本與社群成員的社會惰化行為的關系模型進行擴展,將社會資本的結構性、關系性、認知性維度納入模型,并提出了社群認同、社群參與便捷性對二者之間關系的影響。其次,結合理論模型完成調查問卷的設計,在擁有活躍用戶成員的在線旅游社群中發(fā)放和回收到431份有效問卷。然后,借助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運用相關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與層次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對社會資本與社會惰化的關系,以及社群...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長、參與越積極頻繁的社群成員,會將參與社群討作為一種常態(tài),甚至無條件地支持社群,愿意將社方向。此外,社群成員的個體特質因素也會影響其參與中涉及到資源上傳時的網(wǎng)絡技術經(jīng)驗、在信息內(nèi)容的理解、社群成員是否具有足夠的旅行經(jīng)驗等群成員有所投入,故社群成員的受教育程度也會對因此,本研究在控制變量的選取時,把社群成員的冊加入的時間、參與頻率、參與時間、社群規(guī)?2.6 理論模型基于對國內(nèi)外現(xiàn)有研究進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后,本文也構建出如下圖 2-1 的理論模型:首先維度,并分別分析結構性、關系性和認知性社會資員的社會惰化行為的影響;其次,分別分析社群認資本與社會惰化關系間起到的調節(jié)作用。
社群認同對結構性社會資本和社會惰化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化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基于社會資本的網(wǎng)絡口碑與購買意愿關系[J]. 左文明,王旭,樊償. 南開管理評論. 2014(04)
[2]中國公共部門的社會惰性研究[J]. 郭積椿,石偉.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18)
[3]旅游虛擬社區(qū)參與者行為傾向形成機理實證分析[J]. 于偉,張彥. 旅游科學. 2010(04)
[4]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成員參與動機:實證研究與管理啟示[J]. 范曉屏. 管理工程學報. 2009(01)
[5]國外社會惰性的理論與相關研究概述[J]. 王雁飛,朱瑜. 心理科學進展. 2006(01)
[6]集體行動、搭便車理論與形式社會學方法[J]. 趙鼎新. 社會學研究. 2006(01)
[7]組織中的社會惰化研究[J]. 馬志英,魏如山. 山東社會科學. 2005(05)
博士論文
[1]基于虛擬社區(qū)的網(wǎng)絡互動對網(wǎng)絡購買行為的影響研究[D]. 范曉屏.浙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53709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0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長、參與越積極頻繁的社群成員,會將參與社群討作為一種常態(tài),甚至無條件地支持社群,愿意將社方向。此外,社群成員的個體特質因素也會影響其參與中涉及到資源上傳時的網(wǎng)絡技術經(jīng)驗、在信息內(nèi)容的理解、社群成員是否具有足夠的旅行經(jīng)驗等群成員有所投入,故社群成員的受教育程度也會對因此,本研究在控制變量的選取時,把社群成員的冊加入的時間、參與頻率、參與時間、社群規(guī)?2.6 理論模型基于對國內(nèi)外現(xiàn)有研究進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后,本文也構建出如下圖 2-1 的理論模型:首先維度,并分別分析結構性、關系性和認知性社會資員的社會惰化行為的影響;其次,分別分析社群認資本與社會惰化關系間起到的調節(jié)作用。
社群認同對結構性社會資本和社會惰化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化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基于社會資本的網(wǎng)絡口碑與購買意愿關系[J]. 左文明,王旭,樊償. 南開管理評論. 2014(04)
[2]中國公共部門的社會惰性研究[J]. 郭積椿,石偉.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18)
[3]旅游虛擬社區(qū)參與者行為傾向形成機理實證分析[J]. 于偉,張彥. 旅游科學. 2010(04)
[4]非交易類虛擬社區(qū)成員參與動機:實證研究與管理啟示[J]. 范曉屏. 管理工程學報. 2009(01)
[5]國外社會惰性的理論與相關研究概述[J]. 王雁飛,朱瑜. 心理科學進展. 2006(01)
[6]集體行動、搭便車理論與形式社會學方法[J]. 趙鼎新. 社會學研究. 2006(01)
[7]組織中的社會惰化研究[J]. 馬志英,魏如山. 山東社會科學. 2005(05)
博士論文
[1]基于虛擬社區(qū)的網(wǎng)絡互動對網(wǎng)絡購買行為的影響研究[D]. 范曉屏.浙江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5537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55370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