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物取象 虛實相生 ——從民俗文化透視瓦當藝術的審美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0-12-14 23:25
瓦當是我國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屋檐筒頂端下垂的特定部分,主要功能是防水、排水、保護屋檐。從最初作為適應成熟的土木結構建筑物的裝飾構件而發(fā)展成為傳統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瓦當的存在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表征,同時也是歷史文化流變的依據和民族集體審美意識表現的物證,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現代藝術設計的應用中,瓦當是重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瓦當藝術自西周初創(chuàng)時期,經歷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發(fā)展和繁榮時期、秦漢的鼎盛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至明清逐漸衰落時期,它集中反映了各個朝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倫理道德等社會意識形態(tài)。瓦當原先僅為滿足宏偉建筑物的裝飾需要而在統治階級出現,而后普遍流傳運用于民間,其裝飾功能與實用功能并存,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期的瓦當藝術受到民間美術觀念的影響,其上的圖案、文字、造型及寓意從不同側面充分體現了各個時期的社會觀念和民俗文化。第一部分首先探討瓦當的源起,從宏觀角度即原始造型意識和原始造型形態(tài)引出中國民間美術造型,探析瓦當藝術造型與民間美術造型的關系。瓦當造型形態(tài)語言千變萬化,風格多樣,它來源于中國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積淀,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征,并且來源于中國民間特...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瓦當的源起
第一節(jié) 瓦當紋飾造型形態(tài)溯源
第二節(jié) 瓦當造型的分類
第三節(jié) 瓦當藝術的發(fā)展歷程
第四節(jié) 瓦當在民間普遍使用的原因
第二章 民俗文化與瓦當藝術的審美
第一節(jié) 民俗文化的審美特征
第二節(jié) 民俗視野中瓦當藝術的民族性
第三節(jié) 瓦當紋飾造型的審美特征
第三章 瓦當的啟示
第一節(jié) 裝飾性與實用性的完美統一
第二節(jié) 現代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字設計中的文字瓦當形式語言[J]. 董戈. 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3)
[2]民俗文化的審美研究[J]. 周廣申. 大眾文藝(理論). 2008(12)
[3]當代審美視野中的民俗景觀[J]. 趙順宏. 浙江學刊. 2008(01)
[4]中國文藝民俗審美研究的理論闡釋和意蘊拓展[J]. 朱希祥.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6)
[5]城市民俗事象的文藝審美[J]. 朱希祥. 當代文壇. 2006(06)
[6]民俗審美論綱[J]. 趙德利.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4)
[7]形神意象——中國繪畫的造型觀[J]. 姜永安. 美與時代. 2005(03)
[8]文人藝術樸素美的哲學淵源[J]. 孫媛媛.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4(02)
[9]從郭熙到馬、夏——宋代畫院山水畫審美特色管窺[J]. 孫文忠. 美術研究. 2004(01)
[10]淺談瓦當紋飾的演變[J]. 戴雨林. 洛陽大學學報. 2003(03)
博士論文
[1]莊子審美體驗研究[D]. 王焱.浙江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陜西瓦當紋飾藝術的構成解析[D]. 王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9
[2]陜西瓦當裝飾藝術的應用研究[D]. 郭文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17200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瓦當的源起
第一節(jié) 瓦當紋飾造型形態(tài)溯源
第二節(jié) 瓦當造型的分類
第三節(jié) 瓦當藝術的發(fā)展歷程
第四節(jié) 瓦當在民間普遍使用的原因
第二章 民俗文化與瓦當藝術的審美
第一節(jié) 民俗文化的審美特征
第二節(jié) 民俗視野中瓦當藝術的民族性
第三節(jié) 瓦當紋飾造型的審美特征
第三章 瓦當的啟示
第一節(jié) 裝飾性與實用性的完美統一
第二節(jié) 現代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字設計中的文字瓦當形式語言[J]. 董戈. 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3)
[2]民俗文化的審美研究[J]. 周廣申. 大眾文藝(理論). 2008(12)
[3]當代審美視野中的民俗景觀[J]. 趙順宏. 浙江學刊. 2008(01)
[4]中國文藝民俗審美研究的理論闡釋和意蘊拓展[J]. 朱希祥.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6)
[5]城市民俗事象的文藝審美[J]. 朱希祥. 當代文壇. 2006(06)
[6]民俗審美論綱[J]. 趙德利.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4)
[7]形神意象——中國繪畫的造型觀[J]. 姜永安. 美與時代. 2005(03)
[8]文人藝術樸素美的哲學淵源[J]. 孫媛媛.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04(02)
[9]從郭熙到馬、夏——宋代畫院山水畫審美特色管窺[J]. 孫文忠. 美術研究. 2004(01)
[10]淺談瓦當紋飾的演變[J]. 戴雨林. 洛陽大學學報. 2003(03)
博士論文
[1]莊子審美體驗研究[D]. 王焱.浙江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陜西瓦當紋飾藝術的構成解析[D]. 王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9
[2]陜西瓦當裝飾藝術的應用研究[D]. 郭文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172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91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