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景區(qū)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2014-2016年黃山網(wǎng)絡(luò)游記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山岳型景區(qū)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2014-2016年黃山網(wǎng)絡(luò)游記分析 出處:《山地學報》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網(wǎng)絡(luò)游記 山岳型景區(qū) 形象感知 黃山
【摘要】:在國內(nèi)著名旅游網(wǎng)絡(luò)平臺螞蜂窩、攜程網(wǎng)、驢媽媽,收集了近三萬篇黃山風景區(qū)的游記,經(jīng)過篩選提取75篇游記樣本。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運用ROST CM6軟件進行編碼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1)黃山旅游形象的積極感知因素有六個,按照感知度高低分別為三山五岳、三奇五絕之地、風景雄峻瑰奇、文化傳播之地、地質(zhì)奇觀、戶外攝影圣地;2)消極的感知因素主要來自旅游服務(wù)、旅游環(huán)境和旅游管理;3)二級編碼分析可知山地地形、局地氣候、氣象等自然要素,以及由此導致的山區(qū)餐飲和住宿服務(wù)是消極感知的主要來源。游客對于黃山形象感知總體是積極的,但在山路安全、山岳特色氣象景觀可視預(yù)報、游客引導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Abstract]:In the famous domestic tourism network platforms, such as Grasshopper Honeycomb, Ctrip net, Donkey Mother, collected nearly 30,000 travel notes of Huangshan Scenic spot, selected 75 samples of travel notes, and use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Using ROST CM6 software to code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x positive perception factors of Huangshan tourism image. According to the perception degree, there are three mountains and five mountains, three strange and five absolute places. The scenery is majestic and magnificent, the place of cultural spread, the geological wonder, the outdoor photography holy land; 2) the negative perception factors mainly come from tourism service, tourism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3) the secondary coding analysis shows the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mountain terrain, local climate, meteorology and so on. As well as the resulting mountain catering and accommodation service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negative perception. Tourists for the overall Huangshan image perception is positive, but in mountain road safety, mountain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landscape visual forecast. 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areas such as tourist guidance.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zh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區(qū)域規(guī)劃系;中國地質(zhì)大學地理環(huán)境與國家公園實驗室;黃山地質(zhì)公園管理委員會;
【基金】: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國家公園實驗室基金(2016176022)~~
【分類號】:F592.7
【正文快照】: 3.黃山地質(zhì)公園管理委員會,安徽黃山245899)引言網(wǎng)絡(luò)快速發(fā)展,社會迅速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習慣利用網(wǎng)絡(luò)搜索來獲取旅游資訊,并隨時在網(wǎng)絡(luò)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旅游體驗和游后感受;ヂ(lián)網(wǎng)上不斷涌現(xiàn)的日志、博客、游記、網(wǎng)友點評、旅游照片,以及景區(qū)(或地方)旅游動態(tài)(或要聞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君;陳鋼華;黃遠水;;國內(nèi)近十年旅游形象感知研究進展與啟示[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2 姚長宏;劉愛利;;旅游形象感知體系及其結(jié)構(gòu)辨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12年34期
3 張茹;曾柏樹;;廣州市民及游客對于廣州城市形象感知調(diào)查及改進建議[J];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07年08期
4 李悅;;災(zāi)后旅游恢復(fù)中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汶川地震災(zāi)后恢復(fù)營銷為例[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0年05期
5 程圩;馬耀峰;隋麗娜;;不同利益細分主體對韓國旅游形象感知差異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7年04期
6 唐艷;;從飲食文化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四川為例[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07年11期
7 王東紅;李開宇;郝鳳嬌;孫鵬;姚蓉;;西安市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與評價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3年09期
8 劉照清;劉家珉;;關(guān)于廣州城市形象感知的實證研究[J];商業(yè)時代;2010年19期
9 李茜;王東紅;李士娟;;西安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測量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5期
10 趙莉;;南陽市旅游形象感知調(diào)查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年07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世琪;基于旅游方式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差異研究[D];新疆財經(jīng)大學;2016年
2 盧芳芳;基于內(nèi)容分析法的國內(nèi)外游客對上海旅游形象感知的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3 劉瑩;大型主題游樂園旅游形象感知測量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4 于鵬;國家形象感知的形成過程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6年
5 張璐;基于虛擬社區(qū)的網(wǎng)絡(luò)互動對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梅秀玲;游客視角下“夜大連”形象感知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4年
7 陳瑛;景區(qū)旅游形象感知對游客重游意愿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8 張晟;西方游客對上海地標性景點形象感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9 李昭;歐美游客湖南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10 黃亞珊;語篇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中的效用[D];華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022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0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