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君主的信息獲取渠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2 00:11
西漢時期皇權至上原則雖然決定了君主處于權力的頂峰,然而高處不勝寒,深居九重之內的君主在政務和民情等信息的占有和掌控上相對處于劣勢。下情不能及時有效上達、君主受到信息壅蔽,成為帝制時期的常態(tài)現(xiàn)象。西漢各代君主或多或少皆有被軍功階層、近侍權臣、皇家外戚、行政官吏等操縱、蒙蔽信息的困擾。朝中官員常借災異比附政治,以委婉的形式諫言天象變化與君主被蒙蔽視聽的關聯(lián),以此勸諫君主廣開言路、多方搜集信息來防范壅蔽。占有以及掌控各方政務和民意信息是君主防范壅蔽、合理決策、控馭臣民的首要條件。為此西漢王朝著力于開拓多方信息搜集渠道。君主主導的信息搜集渠道指由現(xiàn)實政治需要進行的制度建設,要求各級官吏定期向君主匯報所管領、督查的信息。上計吏定期進京述職是君主掌握郡縣政務實際運轉、民生疾苦的關鍵途徑。上封事制下臣民可隨時向君主秘密進奏各方政務信息,直達御前、不使人知的特點有助于防范壅蔽、加強皇權。西漢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信息監(jiān)控網(wǎng)絡,中央層級的監(jiān)察體系主要有御史中丞、丞相司直、司隸校尉,地方郡縣上的政務民情主要通過刺史行部督查舉奏。君主在常規(guī)監(jiān)察系統(tǒng)之外亦會臨時派遣使者巡行天下,考察官吏民事。君主巡狩天下、深入...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及意義
第二節(jié) 學術史回顧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第四節(jié) 概念界定
第一章 高處不勝寒:皇權受壅蔽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 西漢皇權壅蔽的常態(tài)
第二節(jié) 臣民借災異勸諫君主廣開言路
第二章 “通壅蔽之涂”:信息渠道的建設
第一節(jié) 制度建設:君主主導的信息搜集
一、吏民按制上奏政務民情信息
二、監(jiān)察系統(tǒng)構建的信息監(jiān)控網(wǎng)絡
三、遣使巡行
四、君主巡狩天下
第二節(jié) 吏民上書:官民主動的信息輸入
一、遮行上書
二、詣闕上書
三、上變事
第三章 信息與權力:君臣之間的信息博弈
第一節(jié) 各級官吏對信息的層層操控
一、基層官吏對信息的隱瞞、偽造
二、權臣對信息的截留、壟斷
三、地方諸侯王對信息上傳中央的阻斷
四、“尊上”思想:官吏揣摩“上意”對信息的選擇性上傳
第二節(jié) 君主個人政治素養(yǎng)對下情上達的影響
一、君主主動搜集、處理信息
二、君主執(zhí)政傾向對信息通進的主導
三、“不合上意”對信息上達的阻滯
四、君主偏聽偏信助長虛假信息的上傳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信息渠道的通塞:從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J]. 鄧小南. 中國社會科學. 2019(01)
[2]漢與羅馬:交通建設與帝國行政[J]. 王子今.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3]上封事制度與漢代政治的關系[J]. 徐福舉. 南都學壇. 2017(05)
[4]論唐代皇帝與高級官員政務溝通方式的制度性調整[J]. 葉煒. 唐宋歷史評論. 2017(00)
[5]漢代使者“循行”與地方治理[J]. 李斯,劉璐. 湘南學院學報. 2017(03)
[6]宋朝皇帝與朝臣的信息博弈——圍繞入內內侍省與進奏院傳遞詔奏之考察[J]. 曹家齊. 歷史研究. 2017(01)
[7]漢代御史中丞的職能、設立時間、原因新探[J]. 翟金明.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8]漢代司隸校尉的監(jiān)察區(qū)域及其權力演變[J]. 王爾春. 南都學壇. 2016(01)
[9]謠言與漢代的社會政治危機——以“劉文伯”等謠言為例[J]. 呂宗力. 人文雜志. 2015(07)
[10]漢代丞相司直論考[J]. 張立鵬.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2)
博士論文
[1]宋朝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 王化雨.北京大學 2008
[2]秦漢時期的輿論及其社會影響[D]. 趙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3
[3]中國古代言諫文化與制度研究[D]. 陳秋云.中國政法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金代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 崔健.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西漢諫議制度研究[D]. 王媛媛.陜西師范大學 2017
[3]秦漢郵驛制度研究[D]. 蒲朝府.山東大學 2016
[4]秦漢皇帝出巡研究[D]. 劉芮搏.吉林大學 2015
[5]兩漢政府決策信息采收渠道研究[D]. 楊蘊芳.山西大學 2013
[6]《孫子兵法》決策思想研究[D]. 李榮建.曲阜師范大學 2012
[7]秦漢巡狩考述[D]. 史冠華.西北大學 2008
[8]西漢諸帝巡幸與社會政治[D]. 劉俊虎.南京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449994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及意義
第二節(jié) 學術史回顧與分析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第四節(jié) 概念界定
第一章 高處不勝寒:皇權受壅蔽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 西漢皇權壅蔽的常態(tài)
第二節(jié) 臣民借災異勸諫君主廣開言路
第二章 “通壅蔽之涂”:信息渠道的建設
第一節(jié) 制度建設:君主主導的信息搜集
一、吏民按制上奏政務民情信息
二、監(jiān)察系統(tǒng)構建的信息監(jiān)控網(wǎng)絡
三、遣使巡行
四、君主巡狩天下
第二節(jié) 吏民上書:官民主動的信息輸入
一、遮行上書
二、詣闕上書
三、上變事
第三章 信息與權力:君臣之間的信息博弈
第一節(jié) 各級官吏對信息的層層操控
一、基層官吏對信息的隱瞞、偽造
二、權臣對信息的截留、壟斷
三、地方諸侯王對信息上傳中央的阻斷
四、“尊上”思想:官吏揣摩“上意”對信息的選擇性上傳
第二節(jié) 君主個人政治素養(yǎng)對下情上達的影響
一、君主主動搜集、處理信息
二、君主執(zhí)政傾向對信息通進的主導
三、“不合上意”對信息上達的阻滯
四、君主偏聽偏信助長虛假信息的上傳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信息渠道的通塞:從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J]. 鄧小南. 中國社會科學. 2019(01)
[2]漢與羅馬:交通建設與帝國行政[J]. 王子今.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3]上封事制度與漢代政治的關系[J]. 徐福舉. 南都學壇. 2017(05)
[4]論唐代皇帝與高級官員政務溝通方式的制度性調整[J]. 葉煒. 唐宋歷史評論. 2017(00)
[5]漢代使者“循行”與地方治理[J]. 李斯,劉璐. 湘南學院學報. 2017(03)
[6]宋朝皇帝與朝臣的信息博弈——圍繞入內內侍省與進奏院傳遞詔奏之考察[J]. 曹家齊. 歷史研究. 2017(01)
[7]漢代御史中丞的職能、設立時間、原因新探[J]. 翟金明.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8]漢代司隸校尉的監(jiān)察區(qū)域及其權力演變[J]. 王爾春. 南都學壇. 2016(01)
[9]謠言與漢代的社會政治危機——以“劉文伯”等謠言為例[J]. 呂宗力. 人文雜志. 2015(07)
[10]漢代丞相司直論考[J]. 張立鵬.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2)
博士論文
[1]宋朝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 王化雨.北京大學 2008
[2]秦漢時期的輿論及其社會影響[D]. 趙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3
[3]中國古代言諫文化與制度研究[D]. 陳秋云.中國政法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金代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 崔健.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西漢諫議制度研究[D]. 王媛媛.陜西師范大學 2017
[3]秦漢郵驛制度研究[D]. 蒲朝府.山東大學 2016
[4]秦漢皇帝出巡研究[D]. 劉芮搏.吉林大學 2015
[5]兩漢政府決策信息采收渠道研究[D]. 楊蘊芳.山西大學 2013
[6]《孫子兵法》決策思想研究[D]. 李榮建.曲阜師范大學 2012
[7]秦漢巡狩考述[D]. 史冠華.西北大學 2008
[8]西漢諸帝巡幸與社會政治[D]. 劉俊虎.南京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4499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lindaojc/344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