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體系建構與實證研究 ——以“土味情話”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15:16
自“傳播力”引入國內新聞傳播學界以來長期被看做媒介組織的附屬概念,但隨著自媒體平臺的發(fā)展,以社會組織或個人為主體的傳播力研究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新熱點。關于傳播力的研究應當順應時代發(fā)展變化,擴大研究主體范圍,開拓新的研究方式以及路徑。本文將以意見領袖傳播網(wǎng)絡流行語“土味情話”為例,探究意見領袖傳播力所涉及的各項要素,構建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體系,并運用該指標進行“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實證研究,總結意見領袖傳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及程度,希望能為意見領袖以及公眾人物提升自身傳播力起到借鑒作用。本文共分為六個章節(jié)進行研究。第一章為緒論,主要介紹選題背景、選題意義、文獻綜述、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結構安排;第二章,對本文所涉及的重要概念進行辨析,介紹意見領袖傳播力的理論來源以及評價機制的主要維度和初步構想;第三章,討論意見領袖傳播力指標的設計思路和理論依據(jù),確定“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指標;第四章,計算專家打分得到的主觀權重以及大眾問卷得到的客觀權重,結合兩者得到“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體系的綜合權重;第五章,對“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指標體系進行實證分析;第六章將對本次研究的結果進...
【文章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技術路徑圖
16圖2-1張春華構建的社會組織傳播力評價指標體系在此評價體系中,張春華認為社會組織的傳播力評價不僅要涉及到傳播能力和傳播效果,還要涉及到自身形象的維護。由于張春華將社會組織及個人的傳播力歸為一個分支,故本文將借鑒這一思路進行個人為主體的也就是意見領袖的傳播力評價體系研究。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也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來看,第一個部分是傳播的能力和傳播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的是在傳播中形象塑造的能力,作為意見領袖來說,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是提升自己傳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將意見領袖傳播力定義為:意見領袖運用包括大眾媒介在內的各種手段塑造自身形象以促進所傳遞信息達到良好效果的能力。雖然本文關于意見領袖傳播力指標體系的三個主要維度延用張春華所構建的社會組織傳播力評價體系,但指標的建立仍要進行調整。原因有幾點:首先,張春華所構建的社會組織評價體系過于關注自身形象的構建,認為對于社會組織來說,他們傳播力的評價僅限于公眾對他們自身形象的認知,從而忽略了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加持下,他們本身擁有的如大眾媒介一樣傳播信息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意見領袖的傳播力既要考慮到意見領袖個人形象的構建,也要將
22圖3-1羅瑩所整理網(wǎng)絡信息傳播效果評價模型由該評價模型可得,網(wǎng)絡信息的傳播效果評價涉及三個層面,分別為受眾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以及行為層面。認知是情感和行為的前提,而情感和行動反過來又影響認識的深度,因此這是一個從認知到情感再到行動的一個效果累積并深化的過程。知曉度是指受眾對所獲取信息最基礎的認知程度,理解度是指受眾對于信息理解和接受的程度,贊同度是指受眾對所獲取信息的認可程度。由于該文中并未直接總結受眾行為層面的評價指標,本文將受眾行為中的留言和評論總結為“反饋意愿”,將受眾行為中的轉載以及推薦總結為“二次轉發(fā)意愿”。經(jīng)過對于意見領袖傳播效果維度相關研究文獻的梳理,選取了知曉度、理解度、贊同度、反饋意愿和二次轉發(fā)意愿五項指標。其中,知曉度是指受眾對于意見領袖所傳遞的信息知道了解的程度;理解度是指受眾明確意見領袖所傳遞信息含義的程度;贊同度是指受眾對于意見領袖所傳遞信息的認可程度;反饋意愿是指受眾在接收信息后留言或評論的意愿程度;二次轉發(fā)意愿是指受眾接收信息后轉發(fā)以及推薦的意愿。通過對以上三個維度的相關文獻梳理,總結出“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指標體系中涉及的16項指標,接下來將對指標進行量化分析。3.2“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指標量化分析本節(jié)將在“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體系涉及的16項指標的基礎上,運用指標的內涵直接作為題目進行陳述,調查受眾對于“土味情話”傳播中意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交網(wǎng)絡輿情意見領袖研究:蝴蝶圖示、甄別及影響力評價[J]. 郭勇,高歌,王天勇,Harris Wu,周世玉. 圖書情報工作. 2019(14)
[2]西藏黨媒“兩微一端”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傳播力分析[J]. 詹恂,孫宇.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9(06)
[3]從亞文化角度看“土味情話”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J]. 郭雨寧. 西部廣播電視. 2019(09)
[4]基于學術跡的微博傳播力評價方法及效果研究[J]. 方興林. 情報資料工作. 2019(02)
[5]淺談“土味情話”[J]. 啊如那. 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上旬刊). 2019(03)
[6]淺析“土味情話”的形成機制[J]. 楊明毅. 傳播力研究. 2019(07)
[7]媒介傳播力的評估方法與路徑[J]. 姜濤,馮彥麟. 新聞與寫作. 2018(11)
[8]國際傳播效果評估指標體系建構:框架、方法與問題[J]. 劉燕南,劉雙.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8(08)
[9]不同類型網(wǎng)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及發(fā)生機制[J]. 余樹英. 中國青年研究. 2018(07)
[10]網(wǎng)絡輿情傳播中微博意見領袖的影響因子研究[J]. 王艷華,劉巖芳,韓瑞雪. 情報科學. 2018(06)
本文編號:3099890
【文章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省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技術路徑圖
16圖2-1張春華構建的社會組織傳播力評價指標體系在此評價體系中,張春華認為社會組織的傳播力評價不僅要涉及到傳播能力和傳播效果,還要涉及到自身形象的維護。由于張春華將社會組織及個人的傳播力歸為一個分支,故本文將借鑒這一思路進行個人為主體的也就是意見領袖的傳播力評價體系研究。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也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來看,第一個部分是傳播的能力和傳播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注重的是在傳播中形象塑造的能力,作為意見領袖來說,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是提升自己傳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將意見領袖傳播力定義為:意見領袖運用包括大眾媒介在內的各種手段塑造自身形象以促進所傳遞信息達到良好效果的能力。雖然本文關于意見領袖傳播力指標體系的三個主要維度延用張春華所構建的社會組織傳播力評價體系,但指標的建立仍要進行調整。原因有幾點:首先,張春華所構建的社會組織評價體系過于關注自身形象的構建,認為對于社會組織來說,他們傳播力的評價僅限于公眾對他們自身形象的認知,從而忽略了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加持下,他們本身擁有的如大眾媒介一樣傳播信息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意見領袖的傳播力既要考慮到意見領袖個人形象的構建,也要將
22圖3-1羅瑩所整理網(wǎng)絡信息傳播效果評價模型由該評價模型可得,網(wǎng)絡信息的傳播效果評價涉及三個層面,分別為受眾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以及行為層面。認知是情感和行為的前提,而情感和行動反過來又影響認識的深度,因此這是一個從認知到情感再到行動的一個效果累積并深化的過程。知曉度是指受眾對所獲取信息最基礎的認知程度,理解度是指受眾對于信息理解和接受的程度,贊同度是指受眾對所獲取信息的認可程度。由于該文中并未直接總結受眾行為層面的評價指標,本文將受眾行為中的留言和評論總結為“反饋意愿”,將受眾行為中的轉載以及推薦總結為“二次轉發(fā)意愿”。經(jīng)過對于意見領袖傳播效果維度相關研究文獻的梳理,選取了知曉度、理解度、贊同度、反饋意愿和二次轉發(fā)意愿五項指標。其中,知曉度是指受眾對于意見領袖所傳遞的信息知道了解的程度;理解度是指受眾明確意見領袖所傳遞信息含義的程度;贊同度是指受眾對于意見領袖所傳遞信息的認可程度;反饋意愿是指受眾在接收信息后留言或評論的意愿程度;二次轉發(fā)意愿是指受眾接收信息后轉發(fā)以及推薦的意愿。通過對以上三個維度的相關文獻梳理,總結出“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指標體系中涉及的16項指標,接下來將對指標進行量化分析。3.2“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指標量化分析本節(jié)將在“土味情話”意見領袖傳播力評價體系涉及的16項指標的基礎上,運用指標的內涵直接作為題目進行陳述,調查受眾對于“土味情話”傳播中意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交網(wǎng)絡輿情意見領袖研究:蝴蝶圖示、甄別及影響力評價[J]. 郭勇,高歌,王天勇,Harris Wu,周世玉. 圖書情報工作. 2019(14)
[2]西藏黨媒“兩微一端”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傳播力分析[J]. 詹恂,孫宇.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9(06)
[3]從亞文化角度看“土味情話”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J]. 郭雨寧. 西部廣播電視. 2019(09)
[4]基于學術跡的微博傳播力評價方法及效果研究[J]. 方興林. 情報資料工作. 2019(02)
[5]淺談“土味情話”[J]. 啊如那. 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上旬刊). 2019(03)
[6]淺析“土味情話”的形成機制[J]. 楊明毅. 傳播力研究. 2019(07)
[7]媒介傳播力的評估方法與路徑[J]. 姜濤,馮彥麟. 新聞與寫作. 2018(11)
[8]國際傳播效果評估指標體系建構:框架、方法與問題[J]. 劉燕南,劉雙.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8(08)
[9]不同類型網(wǎng)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及發(fā)生機制[J]. 余樹英. 中國青年研究. 2018(07)
[10]網(wǎng)絡輿情傳播中微博意見領袖的影響因子研究[J]. 王艷華,劉巖芳,韓瑞雪. 情報科學. 2018(06)
本文編號:30998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lindaojc/309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