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差異延遲期的群體觀點一致行為研究
本文選題:觀點動力學 + 延遲期 ; 參考:《工業(yè)工程與管理》2013年04期
【摘要】:研究個體在觀點變化過程中存在延遲期對群體觀點收斂時間和一致性的影響。從復雜系統(tǒng)的角度分析了群體觀點演化的自組織特性,包括內部個體的對外界觀點考慮和吸收的開放性,以及個體本身在觀點變化過程中間存在差異延遲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開放性個體存在觀點變化延遲期的動態(tài)群體觀點演化模型。模型中的開放性是群體與外界產(chǎn)生信息交互的先決條件,并通過群體內部個體的特性體現(xiàn)出來。與傳統(tǒng)研究中個體始終處于積極與相近觀點個體發(fā)生交互不同的是,提出延遲期的概念,處于延遲期的個體自我封閉,群體結構通過這種狀態(tài)的突變發(fā)生變化。借助于計算機仿真發(fā)現(xiàn),差異延遲對群體的影響顯著。在相同時間內,群體觀點的一致性降低;不同延遲差異下,穩(wěn)定性群體結構的波動也出現(xiàn)變化,并達成一致所用時間延長,結合實例分析驗證模型的實效性。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the delay period on the convergence time and consistency of the group view is stud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plex syst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lf-organiz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group views, including the openness of internal individuals' consideration and absorption of external view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ividuals themselves in the process of view change. On the basis of this, a dynamic group view evolution model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open individual has a delayed period of view change. The openness of the model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interact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group and the outside world, and is refl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within the group.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delay period is put forward, and the group structure changes through the sudden chang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With the aid of computer sim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dela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istency of group view is decreased, and the fluctuation of stable group structure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delay, and the time used to reach agreement is prolong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case study.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S2012010008924)
【分類號】:C9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凡;;基于理性推理的觀點演化模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2 李廣;趙道致;;基于自組織理論的供應鏈系統(tǒng)演化機制研究[J];工業(yè)工程;2009年03期
3 楊雷;習鵬;;決策者個性混合群體觀點演化的仿真[J];工業(yè)工程;2011年01期
4 王佳秋;杜廣環(huán);付吉麗;高劍;;基于自組織理論的房地產(chǎn)泡沫動態(tài)演化過程研究[J];大學數(shù)學;2011年02期
5 趙貝;趙淑芝;朱永剛;倪同和;;基于自組織理論的居民出行方式結構模型[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10年06期
6 任守榘,張蕾,劉祖照;基于自組織的決策模式及決策支持系統(tǒng)[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CIMS;2000年03期
7 成桂芳;寧宣熙;;虛擬企業(yè)知識協(xié)作自組織過程機理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年04期
8 李民;周躍進;;自組織團隊的群決策過程模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年11期
9 班曉娟;寧淑榮;涂序彥;;人工魚群高級自組織行為研究[J];自動化學報;2008年10期
10 母小勇;學習系統(tǒng)的自組織模型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9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興旺;金寶華;孫修東;;南匯水蜜桃決策支持系統(tǒng)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0期
2 鄧磊;劉云;;虛擬社區(qū)網(wǎng)絡中的極端個體建模與觀點演化[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3 李廣;趙道致;;基于勢函數(shù)的廠商演化機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許鐵;高林杰;景鵬;陳東清;;不同核函數(shù)SVM在居民出行方式預測模型中的應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5 武宛央;;淺議綜合集成研討廳在綠色建筑概念設計階段的應用[J];重慶建筑;2006年09期
6 楊陽;林國龍;胡志華;;基于分形理論的服務供應鏈網(wǎng)絡組織研究——以港口服務供應鏈為例[J];西部論壇;2012年02期
7 孫濤;謝曉方;孫永芹;;基于改進Fish-Search算法的機彈協(xié)同航線規(guī)劃[J];彈箭與制導學報;2010年03期
8 章牧,陳飛香,劉文璽,朱鶴健;農(nóng)業(yè)決策支持系統(tǒng)的概念設計與應用[J];地球信息科學;2005年02期
9 郭小哲;葛家理;;專家群體思維中分歧專家的確定與處理[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07年01期
10 魏法杰,周艷;綜合集成研討廳在條件保障項目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管理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陳建中;徐玖平;;基于群體理性行為的GDSS設計及實現(xiàn)[A];第三屆貴州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2010年)[C];2010年
2 王堅強;劉淘;;基于改進度和群體沖突度的不確定語言群決策方法[A];信息化、工業(yè)化融合與服務創(chuàng)新——第十三屆計算機模擬與信息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馮玉強;王洪利;;基于復雜適應面向一致達成的群體研討分析與設計[A];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章牧;程炯;陳飛香;胡月明;朱鶴健;;農(nóng)業(yè)信息的決策支持及信息化技術應用[A];全國地圖學與G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戴汝為;;人-機結合的智能工程系統(tǒng)處理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的可操作平臺[A];中國科學院系統(tǒng)科學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學上海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成立暨上海理工大學系統(tǒng)科學與系統(tǒng)工程研究所建所25周年[C];2005年
6 田軍;葛新紅;程少川;汪應洛;;我國決策支持系統(tǒng)應用研究進展[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飛;互聯(lián)網(wǎng)社區(qū)信息交互和傳播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2 沈波;基于不完全測量信息的非線性隨機系統(tǒng)的濾波與控制[D];東華大學;2011年
3 管紅波;食品連鎖經(jīng)營中的有效客戶反應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4 易文明;基于多智能體的企業(yè)協(xié)作行為建模與仿真[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梁濤;批處理過程生產(chǎn)調度自組織優(yōu)化方法[D];山東大學;2011年
6 王義萍;基于基底神經(jīng)節(jié)的機器人行為選擇與行為序列學習方法[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喜文;基于集體智慧的生態(tài)型企業(yè)協(xié)同進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8 李廣;供應鏈系統(tǒng)演化的動力機制、模式及其特征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9 陳俊良;戰(zhàn)爭設計工程中專家研討的組織與共識達成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10 溫艷;基于供應鏈的醫(yī)院物資集成化管理模式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法代;基于微觀動力機制的企業(yè)競合網(wǎng)絡博弈建模及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劉勇;物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協(xié)同進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柳翠;基于自組織的虛擬企業(yè)系統(tǒng)協(xié)調機制及穩(wěn)定性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陳辛;自組織團隊績效管理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羅繼琴;具有三個社團結構的種群系統(tǒng)的分類及其一致性問題[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姜明月;群體決策中知識學習對觀點收斂時間的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習鵬;動態(tài)群決策偏好演化過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李昊;基于綜合集成研討廳的災后農(nóng)房重建設計與施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胡建東;伙伴關系、信息共享對供應鏈協(xié)同影響關系的實證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1年
10 張敏;基于伊辛模型的價值鏈結構仿真分析及應用[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曉非;謝佳秋;任靜;余松霖;;逼近真實風險情景下的動態(tài)決策[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wǎng)絡版(預印本);2009年02期
2 司夏萌;劉云;張立;;群體間交互對輿論演化影響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3 吳青峰;程慶華;劉慕仁;;噪聲影響下輿論傳播的建模與仿真[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1期
4 孫全,葉秀清,顧偉康;一種新的基于證據(jù)理論的合成公式[J];電子學報;2000年08期
5 謝晶耀;群決策集結函數(shù)有效性分析模型的改進[J];系統(tǒng)工程;1995年01期
6 陳可;;基于判斷矩陣的群決策方法研究綜述[J];系統(tǒng)工程;2009年01期
7 邵昀泓;王煒;程琳;;出行方式?jīng)Q策的隨機效用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8期
8 吳青峰,孔令江,劉慕仁;元胞自動機輿論傳播模型中人員個性的影響[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9 涂育松,李曉,鄧敏藝,孔令江,劉慕仁;一維Sznajd輿論模型相變的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田興玲;劉慕仁;孔令江;;一維Sznajd輿論模型中噪聲因素對演化的影響[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領導思維方法特征的兩種意見[J];領導科學;1991年02期
2 侯建輝;;當代高效領導者的特質分析[J];領導科學;2011年11期
3 朱火山;;淺談現(xiàn)代領導藝術[J];云南金融;1997年05期
4 Walter Kiechel Ⅲ;;開放式領導的挑戰(zhàn)[J];IT經(jīng)理世界;2011年09期
5 魏鈞;張德;;人格特質對授權感知的調節(jié)效應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06年01期
6 梁竹苑;許燕;蔣獎;;決策中個體差異研究現(xiàn)狀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4期
7 中國科學院領導力課題組;霍國慶;苗建明;;工業(yè)文明領導力范式[J];領導科學;2010年12期
8 郭勁丹;;領導模式的差異研究及適用條件[J];商業(yè)時代;2006年12期
9 陳寧;;試論決策思維方式的轉變[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10 諸大建;王明蘭;;系統(tǒng)性原則下的公共政策過程[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心起;;領導思維創(chuàng)新的特點與支持系統(tǒng)[A];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偉偉;開放性和場認知方式對個體決策的錨定效應的作用[D];寧波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511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lindaojc/2051110.html